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特征、意义和价值、制约因素、设计与实施、长效机制和与体育课程改革关系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实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大连市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当前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为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学校改革与实践出发,以高校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等相关问题作了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研究结果为:通过运动方式的系统设计,达到改进、完善高校体育活动文化圈,构建高校体育运动模式,使高校体育达到“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真正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和内涵进行剖析,构建出符合现实需要的阳光体育评价指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今后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从不同社会视角来看,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阳光体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政府体育财政的支出效用。然而现实中,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在从多维视角审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从应试教育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博弈、学校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畏惧、政府对阳光体育财政投入不足等角度,揭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选择,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科研方法,对漳州市区中职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参与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对漳州市区中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调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教体艺2006[6]文件的解析,提炼出在初始阶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20个具体要求,从《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经验材料汇编》中随机抽样35所高校,对实施文件20个具体要求的现状和"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开展形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现状不容乐观,并对未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学生体质发展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三个方面分析了中专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加强与体育课的联系、完善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及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意义进行解析,对其相关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促进高校公共体育与社会体育间的相适与相融,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身心的日渐成熟以及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特征,对有效实现科学健康、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大学生的运动认知趋于人文理性,运动素质出现发展的高峰期,但运动能力走低,运动行为女生较男生表现为热情高而行动少,社会对角色的期待影响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审美感受则表现为浪漫、易变、强烈和独特。  相似文献   

11.
提高和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动态的巨大系统工程,抓好青少年体质健康培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和提高国家整体实力水平的关键所在。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和健康的重要形式,从家庭体育社区化模式、体育课程俱乐部化模式、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游戏化模式和阳光体育活动方式体系化模式入手,提出其多元化推广模式的注意事项,旨为促进阳光体育更好的开展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就"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国家完善相关法规及体制是保证;提高体育课质量和搞好校内外体育活动是关键;对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是基础;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是导向;建立学校管理监督机构、规章制度及评价体系是核心。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871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活动实施状况、内外影响因素和前景展望与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把握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实施的总体情况,分析内外影响因素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促进下一阶段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广东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及特点,归纳总结了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分析探讨了广东瑶族长鼓舞具有传统性、地域性、交融性和社会性等化特征。旨在挖掘、整理广东瑶族传统体育资源,为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指导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文件精神,采用德尔菲法和有序样本聚类法,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体系的结构为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体系的内容涉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组织领导、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而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建立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表。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定量的评价,有效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90多年前,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著《体育之研究》。文章中的观点和方法仍然对我国目前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1)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彰显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2)所具有的辩证法观点,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哲学价值;3)对体育本质的探讨,具有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指引;4)快乐体育思想,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内容的启示;5)自己的锻炼心得,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方法指导。《体育之研究》是每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参与者与管理者应该认真阅读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建构“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就"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国家完善相关法规及体制是保证;提高体育课质量和搞好校内外体育活动是关键;对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是基础;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是导向;建立学校管理监督机构、规章制度及评价体系是核心。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研究阳光体育运动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体育的优势资源,将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提出对于高校体育课改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将阳光体育的主导思想融入课程改革过程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就乒乓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阐述、分析了决定乒乓球运动健身功能的几个主要特点,列举了几种乒乓球运动健身娱乐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全面落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全面解读活动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制约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体制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将"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导思想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树立融教学、锻炼(训练)、竞赛于一体的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建立了选项分层教学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进一步加大了体育课程资源在健康、娱乐、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开发;将课内外一体化、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课程体系,作为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并把强调体质健康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双要素,以强化其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检验、反馈与激励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