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生态现象.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舆论引导的传统思维需要升级,在传播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理念、特点也在进行变化和发展,网络舆情的不断涌现与后真相时代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面对后时代网络舆情信息飞沫化、传播情绪化、舆情集束化、观点极端化等特点,探索通过多主体协...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反映在生理活动之中,也反映在个体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之中,是驱使个体行动的高级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冲突逐渐增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新窗口。本文以传播学、情绪心理学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的情绪表现方式及特征,探究网民情绪传播的社会动因和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时代带来了复杂性进一步加剧的传播新生态.中国体育网络舆情新的传播生态中呈现出与其他类别舆情不一样的传播特征,在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体育网络舆情的治理路径:构建中国体育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处理好媒体关系以提升议程设置能力、重视和善于发挥体育正面舆情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4.
5.
高宇 《新闻前哨》2021,(5):32-34
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诉诸情绪与情感占据思想上风,人们更关心立场、情绪和利益,非理智的思考和情绪的宣泄造成舆论狂欢的无序状态.情绪引发一系列舆论行动,体现了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表达了对权利的诉求,但极化的情绪共振加剧了真情反转、网络谣言的滋生,为真相的挖掘增添了难度.本文将结合“罗某某被曝强奸事件”这一舆情反转现象进...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及媒介生态的变迁,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也随之不断调适.文章基于对2003年至2013年214起舆情事件的研究,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结论显示网络舆情推进的公共政策的形式以政策修改为主,主要涉及反腐倡廉、食药安全、环境污染和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颁布主体以中央政府居多,议题主要来源于媒体、个人和事件本身,期限以长期政策为主,辐射范围以全国性政策居多,效力整体较高.另外,受害者、连环事件、谣言、意见领袖参与都与公共政策推进有紧密关系,集群行为与公共政策推进并不显著相关,但集群行为促进了政府政策回应的时效;舆论传播强度对公共政策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网民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在于情绪表达强度,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来源于新闻关注热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的网络舆情的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也愈发凸显,给公共部门的治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对其传播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针对其规律探索出了一些可用性较强的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对现实中的网络舆情传播现状有所改观,更希望日后的网络环境能够更加干净和健康。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去中心化和无限扩张的特点,其话语赋权特性使网络成为舆情窗口,其相对的隐蔽性又为舆情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新兴媒体的兴盛,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交流和串联,同时亦为孤立的个人提供了联接的渠道,网络平台的公共性、隐蔽性促使网民更加积极地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意见;不同传播主体依据主观意识对传播文本进行解码和...  相似文献   

9.
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把我们带到了后传播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的传播史可以划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在后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的极限被打破了。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网络对传媒的舆论把关人角色是一种解构。按照传统的概念,传媒至少应该是一个组织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位,而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组织,又可以是个人。过去的传播大多是由组织向个人传播,或者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网络是不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媒体?网络是不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网络是不是用形式“颠覆”着内容?网络是不是使大众传播变成了小众传播或者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网络舆论的组成要素,也影响着舆论的传播深度和广度.海量网络文本数据的涌现和计算传播等交叉学科的出现,促进了情绪研究的发展.情绪计算为网络舆论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不仅丰富了舆论研究的维度,还突破了原有方法的局限,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网络舆论情绪的类型、表达特征和传播模式.本研究梳理了情绪计算的基本思路,以期增加人们对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信息时代,多重社交网络让人们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交杂穿插,因此,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网络舆情传播、发酵的速度十分凶猛,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复杂社交网络中的企业舆情传播,充分化解不利的负面新闻,就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复杂社交网络中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构建基于复杂社交网络的企业舆情传播模型,为相关企业的舆情控制和传播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者基于对理论的参照,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地铁内情绪传播的必然性,并尝试梳理地铁情绪传播的机制和特点,目的是为了阐释城市地铁建设运行过程中,在这一特殊环境组成的特殊群体内发生的情绪感染过程及其对城市文化氛围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其重点在于地铁情绪传播机制研究,并希望为未来的城市交通建设管理思路分析以及相关社会学、传播学论题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讨论。每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公众的情绪造成影响,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必定会导致公众情绪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在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还需要正确引导公众的情绪。对此,本文主要对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公众情绪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情绪作为观察网络舆情的新视角,其复杂的情绪内涵、阶段性的演化呈现以及明显的现实介入性等特点成为基于网络情绪引导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理论模型建构的基本参考.以个体网络情绪、群体网络情绪和社会网络情绪为建构线索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理论模型拓宽了现阶段网络舆情管理的思路,形成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观察视角.基于该理论模型推导出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现实路径丰富了舆情管理的操作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阴雅婷 《青年记者》2007,(22):109-110
洛阳"小丽"搅动网络风云8月23日,《南方周末》的一篇题为《市委书记为何"冲入"网络江湖》的报道让河南省时政论坛的网络红人——"丽京上空的云"(昵称"小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不同维度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利用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中的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和环境噪音从类型和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多媒体网络舆情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形式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结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数据类型多样,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珍  赵云泽 《编辑之友》2021,(10):49-55
情绪传播行为不是短时的应激反应,其影响并不会随着伴随性事件的解决而消散.生理驱动性和社会建构性是情绪传播的一体两面,也是情绪传播得以贯穿心理与行动、个体与社会的根本性特征.其传播的路径及社会影响也都由此生发而来.情绪传播的短期社会影响形成需经历外界刺激、情绪唤起、情绪分享、情绪共鸣四个阶段.而情绪传播向社会进行深层的长期影响则是以形成社会情绪记忆场域、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和身份认同、塑造社会情绪文化的逻辑来实现.这三个环节相互传导并形成循环,不断作用于社会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近年来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了网络舆情的关注、扩散、热议、形成的四个传播阶段,寻求网络舆情传播的内在规律,以更好地为网络舆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