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古代社会中的侠崇拜是一种英雄崇拜,是和天子崇拜和清官崇拜同时存在的。古代社会中的天子崇拜和清官崇拜是正统的英雄崇拜。侠崇拜是人们把侠视为民间英雄来崇拜,是民间的英雄崇拜。侠崇拜与正统的英雄崇拜是性质不同的崇拜。两者有两点不同: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的表演者具有"行当"和"人物"双重身份,他们都是功能性的演述者.演述者在剧情之外为"行当",在剧情之内为"人物".演述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剧场交流的需要转换演述身份,通过"行当"念"上场诗"和剧名、"人物"的"背供"和巧设"内云"、"外呈答云"等形式,与剧场观众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当下的审美交流,使舞台表演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互补、不即不离、演戏与游戏交融一体的审美关系.演述者身份的转换即意味着剧场交流语境和剧情演述时空的转换.元杂剧是一种"无墙之戏".  相似文献   

3.
伍家沟村、耿村历史人物传说文化意蕴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家沟村、耿村都流传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说,这些传说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两村传说蕴含的文化意蕴主要有强烈的惩恶扬善的道德劝诫意识,对侠义性清官的渴望,反对战争中过度杀生、滥杀无辜的观念,及宿命论的命运观,反映了下层民众对社会高层的特殊认知理解的思维方式。两村历史人物传说蕴含的不同文化意蕴是:伍家沟村传说着重表现了崇拜能工巧匠意识,及修道成仙信仰,耿村的人物传说表现了崇拜文化、文化英雄、崇拜精神文化创造、崇拜文学才能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4.
公案戏以清官断狱为主要理想方式,以“摘奸发覆、洗冤雪枉”为主要内容,塑造一些公正廉明、铁面无私、机智幽默,敢于同“权豪势要”、“凶暴奸邪”作斗争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5.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塑造英雄形象是战争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当代战争小说叙事中,英雄形象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符号,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史观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与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与当代作家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清官与清官戏清官戏又叫公案戏。它们多以清官断案,昭雪沉冤,为民除害为基本内容。在现存的元代杂剧中,公案戏便有三十余种,而包公戏就占十余种。为什么在元代清官戏有这么多呢?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清官和清官戏呢?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空前残酷的朝代。蒙古奴隶主贵族通过军事征服统一全国以后,在经济上实行野蛮的掠夺政策,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当时“豪富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江南豪家,广占民田,驱役地户,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今存的六部水浒戏,对之后《水浒传》的成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如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主题的建构。同时,这六部水浒戏在叙事上有着模式化的特点:一是每部戏都由宋江开场引出剧情,且由宋江结束剧情;二是剧情冲突都是水浒英雄下山的遭遇;三是戏剧冲突的核心事件都与女性有关。对以上问题的揭示,对于研究《水浒传》中百川归海的结构模式与戒色主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英雄     
某剧组做客访谈节目,主要演员悉数到场,为新剧开播宣传造势。演的是英雄剧,话题自然离不开英雄。主持人提了一个问题,让所有演员分别回答: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并给出理由。很简单的问题,众人依次作答:项羽、拿破仑、毛泽东……都是公认的大英雄。轮到最后一位男演员,他稍作犹豫,然后鼓起勇气说:"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老婆。"他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笑声四起。他红着脸解释:"妻子为我生了一双  相似文献   

9.
WTO:中国教育的真正世界舞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贸组织不仅仅是一种国际经济组织,而且是当代全球社会的基本组织框架、模式和系统,是中国教育走进国际社会的真正世界舞台。这是一彻底开放的、高度趋同的、丰富多样的和激烈竞争的舞台。中国教育工作者要在这个全新的世界舞台上,作为“世界型教育剧编、导、演”,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为范例,优选剧目、建构剧情、编写剧本,协调剧务和演出话剧,创造性地编写演出立体综合化的中国教育当代剧:塑造和培养能为世界社会理解、欣赏、接纳和仿效的世界公民和国际新人角色,全面反映人类当代丰富多彩的新生产新生活,为全球各类教育“观众”和消费者提供各种规格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脚色"最早为个人简历之意,古典戏曲形成后,适应人物出场亮相时的自我介绍,后渐为戏曲演员的行当术语.但在这一术语走向定型的过程中,脚色仍长期保留着履历之意,到明末清初才约定俗成下来.此前,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末尼"、"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演员类型,其实并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区别在于:"脚色"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演员;"杂剧色"则是伎艺性杂扮段子演员,并不以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且杂剧色是唐代部色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