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梳理非遗传播的几种主要方式:亲身传播、实物传播,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和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等,通过对目前非遗传播的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力的举措在于善用和发掘非遗文化的悦目性;利用3D影像完整动感传递非遗文化;增加非遗信息传播的重复;加强对守门人的培训和引导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博物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作为一个专门收藏、研究和展示人类环境见证物的公益机构,对于保护人类共同遗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遗产概念的不断扩大,博物馆保护的遗产内容也正在日益增加.在今天博物馆的职责不仅局限于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还应当扩大到整个的遗产家族,这就包括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没有物质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博物馆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华 《文教资料》2008,(3):65-66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博物馆收藏和保护功能的影响非常深刻.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做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的主要单位,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新的历史作用.为此,博物馆界首先要分析这种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进化过程,研究这种新的文化遗产理念对传统的遗产价值观可能带来的挑战,了解这种新理念对文化遗产信息结构的传统性认识将产生哪些影响,从而探索出全方位、多维度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遗产,通过博物馆这个开放、先进、易于大众接受的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是当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化保护的辩证关系及以沈阳市非遗项目为基础,设计构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基本蓝图,揭示出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收藏所,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保存、展览、演示的职能作用,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8.
该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实际问题,在旅游体验理论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分析体系,以南京云锦博物馆为例,开展旅游体验质量实证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活动组织、服务水平、休憩环境、可达性,是影响云锦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主要因素;重要性—绩效分析(简称IPA)表明,织锦文化、购物环境、商品质量等为游客认可,应继续保持,而活动项目安排、线路设计及服务水平则有待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应打破传统博物馆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将博物馆开发建设成为以文化为核心,具备休闲、娱乐、参与、体验等现代旅游功能和多元赢利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APP应用功能,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拓展路径。一方面可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面,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影视作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媒介之一,依凭视听语言优势,可美化非遗形象、优化传播效果;而以地方性知识为内核的非遗凝聚民间情感和生态智慧,则有助于影视作品释放出独特唯一的美学效果。值得警惕的是,影视传播注重奇观效应,使非遗形象趋于碎片化,以致产生知识霸权和错误。影视对非遗的传播,不应偏离其原真生态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姜巍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7-148
博物馆作为保藏、陈列、研究、展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是向广大观众传递信息、传播科学文化、传播历史知识,并通过众多珍贵的实物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把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拟通过理性思辨与工作实践,对博物馆在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平台作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的遗产项目,往往是某一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文化事象,在具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中进行以群体传承为主的综合性传承。对它的保护也应从其特征出发,从文化整体中切分主干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并注意将保护主体文化示范引导与民众自发传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以多元的角色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将“为不同的人创造有意义的体验”作为其使命与价值。文章尝试从澳门博物馆业的历史发展和分类入手,通过对六个澳门博物馆典型教育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归纳澳门博物馆教育的经验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白鹤梁题刻博物馆修建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石刻文献中的一种,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之称。三峡枢纽工程蓄水后,白鹤梁题刻将永久沉入江底。为保证水下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中国政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为国际上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和展示提供了成功范例。此案例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在合理引入最新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技术的同时,针对中国水下文物的具体特点,坚持自主创新,正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丰富的工业遗产和增强城市的历史厚重感,武汉根据地方特色建立了一些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如武钢博物馆、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汉口硚口区民族工业博物馆等。以这些博物馆作为出发点,可以辩证分析其在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趋利避害的建议:体现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科普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注重特色,避免重复和同一性、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唐山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文章在分析两者融合的条件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两者融合主要的三种模式:即博物馆暨创意产业园模式、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和公共文化空间模式,并提出了"一点一线一面一创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工业遗产为出发点,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利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传承途径由于对象的局限性会导致其发展渐入困境,学校教育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可以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途径,体现出非遗发展的本质意义,并呈现出其永续发展的“动态性”“活态性”,首先厘清学校教育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责任定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无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所在。多年来就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的问题,业界多有著述。但从职业化教育的角度切入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世纪初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和在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活态文化特性,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传承普及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及开展的一系列社会项目经验,倡导大学教育尽快开展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建设,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对比了中美两国的教育资助政策与体系,发现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效果亦天差地别,而原因则是两国所不同的文化积淀.这说明我们应引进西方文化观念,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全国普及教育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