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学术合作状况反映了一个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生产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以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案例,分别从国际学术合作的规模系数、强度系数、主导系数、质量系数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现状,探讨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学科在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塑造主导地位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在国际合作成果产出能力、构建优质合作关系方面表现相对不足,已经形成了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科,但整体上与同领域国际顶尖学科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学术合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四种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地区)分布上呈非均衡状态,具有集聚效应;世界一流学科在学校聚集度上表现出“阶梯式”特征,出现“群体性卓越”现象;中国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居亚洲首位。世界一流学科的建成遵循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重、学科交叉融合与特色办学多路径发展、重视与地方良性互动的逻辑。据此,我国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协调发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融入到服务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我国28个省份的不同学科类型的本科院校为样本,基于高校产学合作利益分配诉求分析将产学合作效能分成吸纳企业经费效能和成果商业化转化效能,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测度产学合作效能的分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一定的成果商业化经验可以促进高校吸纳企业科研经费的效能,但是吸纳企业经费对高校的成果商业化只有部分正向影响;(2)高校的自身创新努力对于产学合作效能有显著的影响,且在学术知识产出对高校产学合作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高校的学术知识产出与积累对产学合作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学术水平的积累到达一定水平后对高校吸纳企业经费效能关系呈指数型,但较高水平的知识创新一定程度又会“挤压”成果商业化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生物医疗领域的产学合作在开发健康的创新治疗方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的研究合作仍然发生在偶然的机会,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广泛的重磅创新模式则面临成本过高的财务担忧。作为创新产学合作典范的学术医学中心(AMC)模式,能够打破现行做法,通过有效信息分类和非排他性竞争前合作,多方利益群体通过协同合作,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寻求创新差距、突破发现解决方案,并促进新临床研究。不可否认,产学合作关系同样面临利益、文化和资源的多重冲突和挑战。为了发挥产学合作互动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的巨大潜力,需要对产业和学术的创新活动进行更多的平衡,需要重视若干方面的组织管理,产学合作将会继续在开发新治疗方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安 《高教论坛》2022,(12):84-88
自“双一流”建设推进以来,许多高校以学科群为载体,实现了学科优质资源的有效集成与合理配置,显著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其中,文学学科群建设模式的创新实施,对传统的基础学科革故鼎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中两所学校文学学科群彰显多学科共进构筑学科高原和促进跨学科交叉打造学术高峰的不同建设路径,启示高校管理者要应对好学科分化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科交叉与协同;处理好单一学科与学科群的关系,回归单一学科高水平发展的最终目标;把握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世界一流学科以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原创性学术贡献为显要标志。学科交叉是原始创新的生成之源,由其形成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发之地,它们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世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更多的是由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研究领域。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将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策略,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学科交叉研究的因素,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造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科高峰,有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然而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局限性,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重重。我国要创新本科职业教育的学制系统,构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修订新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并要在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上,通过职业教育打造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加强国际学术宣传,创办英文职业教育期刊,进行国际职业教育的输出,进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反思与重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局限性基础上,重点论述今后国内发展的策略构想,创新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学制系统,构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修订新的职业教育法律。在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上,作者主张通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全球化,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融合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国际的学术宣传,进行职业教育的输出。  相似文献   

9.
学科建设以提升学科组织的学术创新能力为根本,追求学术卓越则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本质要求。指出服务国家和社会既是开展卓越学术研究的重要源泉和支撑,也是取得卓越学术成果的重要路径。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坚持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追求学术卓越:积极开展问题导向型研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导向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一流学科是以国际上同类学科的最高水平为参照的目标体系,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社会发展历程中某阶段或现实中某类学科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促进学科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术物质条件、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的作用,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为促进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应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追求学术卓越,培养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2.
首轮“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尤其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之间明显呈现不相称的问题。造成这种反差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学科评价逻辑与科技创新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张力空间,即传统学科评估更加强调学科自身发展逻辑与诉求,遵循的是学术逻辑;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导向和需求导向,遵循的是社会需求逻辑。然而,学术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并不会一直保持同向而行,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学科评估应该将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将更多的基础学科和战略新兴学科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因此,对于“双一流”学科评价改革而言,应以增量改革撬动存量优化,在保持存量部分的传统优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同时,通过增量部分的政策倾斜,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扶持力度。具体来说,一是重构学科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类型和研究形态确定分类评价标准,实现学科导向、需求导向与应用导向的统一;二是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学者、同行评议的学科导向评价,拓展学科评价主体,实现学术、政府、社会等主体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三是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特点,探索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交叉学科背景下,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与转型升级成为新的发展模式,新一代信息产业也需要跨学科强交叉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专业性较强、较深,影响专业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转型。学科交叉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具备创业基本素质的开创型人才。黑龙江大学“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依托黑龙江大学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大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预期建立完善的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课程与平台,借助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产业与技术优势,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作用,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一流大学源于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农业科学居世界前列的康奈尔大学在政府法案赋权和资助扶持政策之下,坚持教学、科研和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服务农业产业中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引领产业转型,实现了高校与产业产教融合、双赢发展。追溯康奈尔大学农业科学的发展历史,揭示农业科学的发展规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农业科学的发展轨迹与内在逻辑,对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农业院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与产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高等教育与产业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与产业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得以真正确立。日本科研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致力于产学合作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产学合作发展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产官学”模式的国家政策及大学管理体制的变化推动了日本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学合作突出地表现为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科研合作活动、大学建立风险企业、大学普遍设立TLO机构以经营知识产权、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是通过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形成并保持学科优势的过程,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和核心。作为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通过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基础科学研究训练、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提升学科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有赖于健康的学科组织,它能够实现绩效与学术声誉、社会责任、理念引领的协调一致,并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自我更新、质量跃升.以学科组织健康为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动力来源、行动路向、学术结构维度观测世界一流学科的组织健康特征,在此基础上整合学科组织健康的理论框架,旨在探寻与学科可持续成长相适应的组织理念、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学科不仅需要持续推动知识组织化建设,更需要面向知识网络化的挑战改造其组织结构;世界一流学科并不期待大学制度层面的跨越式变革,而应该遵循学科可持续发展规律促进知识创新与组织演化迭代更新;世界一流学科是一个系统形塑的结果,特别重视"大学学科"理念的深化,以及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我国以高校为原始创新动力源的产学合作模式发展日臻成熟,并逐渐涌现出若干合作模式及特征,对藉由高校基础创新能力来提升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科技能力并最终提升国家整体创新竞争力的发展路径给予了较好的论证。但其间仍存在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诸如:是否存在一些能稳定产出创新成果(如专利、标准、重大科技奖励等)的长效产学协同创新模式?成功的产学合作实践是否存在可复制(或可借鉴)的某些特征?对于新兴的产学合作平台而言,如何构建产学合作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等等。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尝试以"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五所"985"高校作为研究样本,检索并整理表征创新主要产出的专利数据对五所高校的产学合作进行分析,并根据专利分析结论,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提炼出目前在我国高校现行并实现了长期有效合作的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及若干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构建有效"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政策建议,对产学合作理论和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美英三国世界一流数学学科的调研数据,以2019年为参照,研究博士毕业当年、5年、10年与15年的职业发展质量,分析博士职业发展质量与毕业高校层次、毕业高校国别、毕业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科发展水平明显影响着数学博士的职业发展质量,顶尖学科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质量更高;中国数学博士的学术职业发展质量与美英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非学术职业发展质量处于同等水平;世界一流数学学科博士学术职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比较清晰,一流学科博士后起步再平移或下移学校担任教职并缓慢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