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球化和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文化认同受到了来自全球传媒网的极大挑战,我国的主流媒体在国家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强化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本文认为,我国主流媒体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手法,积极设置中国文化议题,掌握受众的变化,适应传播新技术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媒体,以建构和强化中国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刘漾波 《今传媒》2016,(1):156-157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趋势,其中,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传播时空环境、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在碎片化媒体环境中,我国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流价值观面临解构、传统文化沦丧、文化泛娱乐化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媒体碎片化特征,进而分析媒体碎片化对民族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最后就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引发各方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2005,(1):16-16
本书所要讨论的问题与传媒密切相关。但作者将讨论的问题,限定于传媒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关系上,对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确立与转折、传媒的“一体化”控制、  相似文献   

4.
孙闻迪  李倩 《新闻传播》2022,(9):109-111
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对于中国文化认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电影无论是在制作内容上还是在展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其特别的民族代表性,展现出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可以意识到,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播不断深化,当下的电影产业已经不仅是在经济意义上发展的产业,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对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手段。如何在文化认同视域下平衡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和全球性,是我们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传播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提出中国电影输出要使“民族性”与“全球性”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新的文化产品传播方式和手段,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平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认同政治发展的影响下,认同研究从政治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扩展到新闻传播学,媒介与认同(尤其是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日渐繁荣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对认同及其相关几个概念的使用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甚至混乱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新闻传播学,也存在于认同研究所涉及的其他学科之中。所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礼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从传播理论方面看,礼文化传播不仅是一套行为准则、一种文化模式、一套价值体系,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播思想和传播价值,是中国传播思想及理论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礼文化,对确立中国传播研究主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视野狭窄、方法单一、思维片面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以中国传媒实践活动中的民俗传播与节日(庆典)仪式传播为例,考察和分析中国传媒与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意义及关系.理解民俗展现和节日仪式传播意义,就是在仪式中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的"想象的共同体",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建构中重新发掘现代性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的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文化样态创造了新的文化身份认同。山寨现象不只是对既有产品和品牌的模仿甚至盗版,它在文化层面上也显示了文化偷猎,即对主导文化信码的消解以及自身认同的意义重设。山寨文化的运行机制是模仿与模拟。模仿是同源体系内部的复制或膜拜;模拟是有意的误读,是讽刺性的妥协。山寨文化与社会实践结构中的山寨经济、山寨政治等相互照应,而文化身份认同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而又使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随着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世界步入一个传统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民族和国家差异正逐步淡化乃至消失的全球化的新时代。跨国资本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传媒全球化,甚至有人已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和全球化导致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认同危机,而大众传媒是现代化的催化剂,所以,大众传媒使少数民族传统被解构、断裂和碎片化,是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的诱因之一。但是,大众传媒也可以修补、重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对于少数民族产生积极的传统文化认同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李秀华 《新闻传播》2013,(5):203-204
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交集越来越多,在两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乏出现身份认同的差异,这种差异被认为是本土意识的兴起。文化习性的不同确实会引起彼此的误解,但是作为媒介的纸媒、网媒及广播电视、名人明星及意见领袖,以及社交网络都对文化融合下的身份认同建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符号化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基本手段,跨文化传播中人们通过符号化建构文化认知.符号化认知活动中,态度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937名外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解析在华外籍留学生的媒介使用、中国文化态度、人口统计变量与中国文化符号态度评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报道对弘扬时代主流价值、塑造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如何使报道更有传播效果、使典型更富感染力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论题,也是业界报道手法创新的永久命题。本文试图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以《感动中国》为例,分析其典型人物报道中体现出的传统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取向,借以深入探讨典型人物报道变革的前景及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世纪以前,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知识阶层被迫将"天朝上国"的骄傲搁置一旁,开始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在哪儿"以及"我们去向何方"等宏大的社会历史命题.一个多世纪以后,中国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军事实力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百年民族复兴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同质化背景下,电视节目需要创新,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应是追求文化自觉,融消费认同于价值认同之中,提升传播感染力、影响力,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并以此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与城市文化认同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几乎无一例外都伴随了工业化、都市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这些进程可以说是互为因果。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同样,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形态相适应,我们目睹了以都市为中心,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传播载体的大众文化的勃兴。  相似文献   

19.
20.
李爱晖 《当代传播》2015,(1):104-105
本文在考察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媒介认同概念,剖析其内涵意义,并通过追溯认同概念的源流,探析媒介认同概念界定的合理性,进而厘定一些相近概念的异同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