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渠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复兴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创作"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是推动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力量。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有效开展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能够增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米高峰  李涵 《传媒》2018,(11):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已成为传播不同国家与种族间文化发展最生动和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宏观倡导推动下,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塑造形象和传播文化时,更是以纪录片为媒介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记录来充分表达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作为纽带把少数民族文化输向世界.本文探讨了文化认同是记录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基础,纪录片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IP"开发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4.
《与全世界做生意》纪实拍摄三十四个中国与全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荣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社会类纪录片大奖"。纪录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与全世界做生意》以平民化视角展现中国人对财富和梦想的理解及追求,弥补经济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缺失,同时呈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由商品、贸易、商人等元素折射出的国家形象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王莞 《新闻世界》2011,(7):239-241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创作理念上经历了教育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三个时期。在纪录片呈现不断壮大之势的今天,贾樟柯作为内地电影的第六代导演,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断推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好评。本文以其2009年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海上传奇》为例,分析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  相似文献   

6.
7.
王坤 《东南传播》2021,(11):71-74
电影作为城市的产物,"现实之城"和银幕城市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空间维度上的交融,也有时间维度上的互动,所以说这种关系不是静止的、单向的、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双向作用的."现实之城"与银幕城市在空间中的交互性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意识层面;时间上的交互性通过对电影《风声》的历史空间、同性恋景观和娱乐化空间三方面的分析展开论述.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如何将这种交互关系用于实践是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主要就是依凭科技和现实景观开掘影像空间,丰富银幕空间的面貌,拓展城市的"电影性"和银幕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8.
崔雯王亚玲 《视听》2018,(11):162-163
国家形象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软实力,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中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被西方国家误读。如何扭转局势?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显得日益重要。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将《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其中的新闻报道展开文本分析及话语解读,分别从新闻报道的技术层面和形象塑造的内容层面展开,探讨中国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策略。研究发现:媒介的对外传播始终强调互利共赢,注重表现中国风格、呈现大国形象、传递大国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王淑华  王亨君 《编辑学报》2016,28(6):569-571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在近年的办刊实践中,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地质、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共谋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中国地学科技在服务“一路一带”战略上的先天机遇,主动出击,提前谋划,积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办刊定位上注重传播先进科学理论、报道重大共性技术和聚焦国际重大需求,以确定刊物的权威地位;严格学术标准,培养扶持沿线学术人才,提高了刊物的信誉度和作者的忠诚度,产生了刊物的品牌效应;同时一直注重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络的编辑出版发行模式和印刷版-网络版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出版模式,不断提升刊物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李宝仪  陈岳芬 《今传媒》2020,(2):113-115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广播电视台产制了一系列生态纪录片,以配合中央高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本文以《红线》为例,意欲探求中央广播电视台生态纪录片的结构方式和呈现手法是如何推进主导范式的建构,将生态安全可视化和具象化,为民众敲响生态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城市24小时》(第一季)为例,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探寻纪录影像对城市空间的再生产。该纪录片以时间为轴,24小时为界,"人"作为核心的关键词贯穿始终,展现出多元的城市空间。拍摄者着重笔墨描绘了现代性入侵与"去物质性"鲜明的商业空间、"公共性"浓厚的公共空间、城市节点突出的交通空间等实体空间,同时刻画了构建地方意义、强化地点认同的文化空间。整体上,空间的呈现有着明显的彰显性和遮蔽性特征,另者,空间塑造上还存在着跳转的时空、遗漏的纵向空间、不平衡的性别显现、忽略的虚拟空间等内容缺失。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真人秀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让一档节目获得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双赢,这是现如今我国电视人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东方卫视《女神新装》节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节目成功的内容生产与运营模式,即满足了观众对"悦目"的窥探,也符合了大众对"美味"的快感,更适应了当前媒介环境的转变.只有不断进行原创的尝试,提高本土电视节目的造血功能,扭转引进舶来模式的被动现状,才能引来电视综艺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归途列车》为例,阐述了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时代意义,剖析了制约该类纪录片创作的各种现实难题,并从政策与管理和制作主体两个角度,提出全面加强和推动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5.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刘江珊 《视听》2022,(6):136-139
《人间世》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策划拍摄的医疗新闻纪录片,全系列包括第一季、第二季各10集以及以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为视角的6集《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人间世》通过巧妙并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采用平列式叙事和渐进式叙事两种结构串联的形式,刻画了从个体到群体的形象,兼具客观性与故事性,呈现给观众对话式的医患关系,进而在降低健康传播的大众门槛、推动健康促进、倡导健康关怀等方面发挥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节点城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城市宣传的主要工具之一,城市形象广告的制作水平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州市为例,探讨了新时期新背景下城市宣传广告面临的不足和对策,以期对其他节点城市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本文以天津夏季达沃斯主播媒体论坛《一带一路多方共赢》访谈节目为例,阐释"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这个宏大主题,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在国际论坛上传播中国立场,唱响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