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交媒体的出现给社会动员带来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疫动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更深入理解这些改变,本文采用国家-社会框架,以G省Z县SX乡为个案,探讨了社交媒体在乡村防疫动员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乡村防疫动员中认知建构的主要媒介,并且促进了更高效的人际传播和动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2.
去年,天津电台和天津市文明办联合天津市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知荣辱、树新风、感动津城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在天津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次活动的举办,既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更是对建设和谐文化的贡献。这次活动,也充分展示了广播的特殊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建党百年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媒介事件理论的社交媒体时代适用性.通过对发布内容的情感动员策略分析,发现诉诸情绪感染和诉诸身份认同的情感动员策略更能激发网民的关注,对调动网民情感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传播社会共识性价值,实现社...  相似文献   

4.
郑美娟 《东南传播》2010,(11):71-73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毋庸置疑,媒介在传递信息、沟通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媒介本身的角色的定位凸显其价值。在新闻传播发展的历程中,媒介的社会角色在渐变中转化。它从工具向公器的趋势嬗变着,试图在新闻自由充分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器”的角色使命。当前在反映与引导舆论的前提下,媒介在日渐趋入“社会公器”的角色扮演,并逐渐完善阶段,并在这个渐变过程中不断充实角色意识,这对于当今的信息社会——自由而开放的畅所欲言的时代,无疑起了推进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与北京奥运会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在新世纪里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事,对凝聚国民精神、增强国家认同、加速中国现代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要办好奥运会,需要动员最广泛的公众积极参与,并通过对三大奥运理念的传播,促使公众转变旧有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建构开放、高效的社会运行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6):32-36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传播研究中,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为选举期间议题在新旧媒介间的流动及其结构性影响提供了有力解释,但鲜少有人将其放置在社会运动情境中验证。2014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反服贸学运"为探索这一效应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难得案例。通过时滞分析发现,社会运动情境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确实存在跨媒介议程互动。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主要体现在初期提供议题资源和产生"共鸣效果",而在后续抗争中赋予议题情感属性的框架过程依然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这一结果与选举情境下的议题流动模式并不一致。当社运者将社交媒体更多作为资源动员的新工具时,其框架建构的驱动力与效果往往不如有政治偏向的传统媒体,这意味着新媒体及其裹挟的民意依旧很难摆脱被党派意识形态操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借助修图软件中的滤镜和特效塑造“新的自我”进行“照片投资”,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类似成瘾的症状。收集了18名修图成瘾者的科技生活史资料,从这些个案的修图实践来看,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过往面对面的交流在人际沟通中的角色。与此同时,“修过的照片”也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叙事者。修图成瘾者修图是为了变美,但又不仅仅因为想变美才修图,在注意力竞争甚至万物皆可比较竞争的时代,“变美”有利于争夺注意力等有限资源,带来内心的精神满足和社会资本的回报。修图竞赛和比美竞赛,恰恰是今天社会加速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为例,根据约书亚·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分析了社交媒体对大众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社交媒体主要是从渗透式参与和二次创作后的再次参与两方面影响大众的行为,而这种参与行为也是在媒介场景融合之后出现的结果。希望通过结合实例对媒介情境论的探讨,为当前的大众行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郑风  牛艳君 《兰台世界》2016,(21):115-118
社会动员作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救济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社会救济中起了很大作用。陕甘宁边区政府很重视社会救济中的社会动员工作,在总结以往动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颇具特色的社会动员方式:组织动员、宣传动员及利益动员,这不仅有利于边区群众统一思想,认同并接受政府的救济政策,还能极大地号召人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同时也为当今的社会救济和社会动员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外2010-2021年间媒介素养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勾勒了中外媒介素养研究的时空特征,总结了演进历程、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绘制了媒介素养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成果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新鲜感”逐步消失;美国的学者和机构均占据主流,国内以双一流高校为主;国外发文期刊涉及传播学、儿科学等,国内集中在新闻传播和教育学;在高被引文献方面,国外关注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国内注重理论本身梳理与中国化;从演进历程看,国内外均重视传播生态变化下出现的新概念,但国外研究侧重于定量,国内则多以定性方式评述理论发展;从研究趋势看,除国内外均关注的技术驱动类议题外,国内研究议题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界》2020,(5):80-90
本文将社交媒体视为媒介基础设施,以微信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开放与使用项目为经验个案,探索社交媒体研究的媒介物质性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媒介语境中的社交媒体具有平台化与层叠化特征。一方面,微信经由API所进行的媒介物质性实践,实现自身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边界扩张,异质性主体(普通用户、第三方应用商、互联网巨头以及硬件设备与软件程序等)围绕微信API的接入、使用以及竞争形成了一个层叠化的传播实践场域;另一方面,微信通过API接入标准的定义,结合行业规范与政策规制等方面形塑了结构化的平台关系生态。平台化的运作逻辑时常会与微信的媒介基础设施属性发生价值层面的冲突,当平台的边界扩张受阻或者遭遇竞争时,微信往往会以强化接入标准、纠错补漏以及商业协商等方式处理自身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将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概念引入国内的社交媒体研究,有助于拓宽或者转变社交媒体研究的理论面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跳脱主流传播研究将社交媒体定义和理解为内容生产与关系建构的技术媒介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6.
张喆 《大观周刊》2011,(39):252-252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以网络、手机,博客、播客、电子杂志、分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一变化对新形式下的社会动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充分发掘和利用信息网络对社会动员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动员渠道,丰富社会动员内容,创新社会动员形式,改进社会动员手段,增强社会动员效果,成为社会动员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优化媒体资源从认识媒介内生态开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永 《新闻知识》2002,(11):19-23
媒介生态是指媒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媒体之间所形成的平衡结构,和整个媒体群落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位置。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把媒体间的竞争与制衡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媒介的内生态,而把媒体群落在社会大系统中的运动状态,称为媒介的外生态。媒体要想正常发展,必须要建设好自己的生态环境,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首先应该从认识媒介的内生态开始。  相似文献   

18.
"沟通"是一个关系概念.从传播的角度说,传播的主体、受众以及相关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是实现传播意图、达到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传播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沟通的过程. 品牌传播,需要利用媒介作为载体.那么,作为品牌主体的企业与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就不仅是品牌建设的一种手段,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目的.以往,曾有过"应对"之说,以防为主,如今,"应对"已渐渐被"沟通"所取代.唯有沟通,才有可能形成伙伴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好各类媒介对于品牌传播和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概念的生成、运动的发展介绍了西方国家媒介素养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过程 ,进而对我国传播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是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从专业教育到公共素质教育的新动向 ,不仅是传播学的学科发展从相对自立走向相对自觉的反映 ,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传播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超 《采.写.编》2021,(8):109-110
媒介生态强调媒体与环境的平衡性,以此思路研究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可知媒介生态失衡是重要原因.本文从经济与媒体间的平衡、受众与媒体的平衡以及媒体内部管理的平衡三个方面着手,通过考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益途径,以期促进媒体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