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兰台世界》2012,(35):119-120
本文通过多个角度,完整地介绍了刘向、刘歆父子档案文献整理编纂的活动,再现了他们在当今档案文献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这对研究我国图书馆史以及文献管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二者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一一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对后世文献"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到了现代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一些学者、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在文献整理编纂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熔为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别录》、《七略》代表了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程序和方法,二者从分类方法、编目体例、校勘程序等方面对我国古典文献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开创了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东南清 《档案》2008,(3):37-39
一、前言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中国素有编纂档案文献的传统,也在理论上进行了不少探讨,但古代学者往往把它与目录学、校勘学和历史编纂学等熔为一炉加以阐述和研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述而不作”、“子不语怪力乱神”、“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和“多闻阙疑”等思想原则,汊代文献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校勘整理文献典籍时采用的广罗异本、鉴别异同、辨别真伪、删除重复、条理篇章、校勘脱简、写定正本、定著目次、编写叙录等项工作程序和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源远流长,从春秋时代孔子编订"六经"算起,历代相因不断发展,规模巨大成果繁富。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则渊源于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有史可考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春秋时代孔子编订"六  相似文献   

7.
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现代学科体系中 ,学科史是学科独立不可缺少的史学支撑点。每一个学科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 ,都必然把自身的源流演变研究 ,作为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研究 ,是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课题 ,它的任务在于根据现代档案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 ,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档案文献编纂进行系统考察,弄清事实 ,总结分析 ,从而丰富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知识和理论 ,推进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以后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8.
孔子潜心整理修订儒家经典——"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整理编纂活动,为人们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孔子在其编纂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编纂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编纂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的发展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向,汉代杰出的目录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成帝年间他奉旨校书,整理编纂了大量古籍,创造了档案文献事业的辉煌业绩。先秦至汉的大量文献得以流传至今,刘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刘向生平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字子政,本名更生,48岁时更名为向,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高祖同父少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出生在有着渊源学术传统的宗室懿亲之家,这使刘向一生的文化活动都带有深深的政治烙印。据《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刘向年少时即“通达能属文辞”,27岁讲论五经于“石渠”,复拜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又《…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旨趣、文献来源、以及《汉志》著录和后人补《汉志》等方面来看,刘向文献整理的对象是图书而不是档案.《汉志》中虽有少量文献表面上具有档案性质,但其内容已不局限于简单的办事记录,而是具有思想上"盘根究底"或文采上"踵事增华"的超越内涵,成为了典型的"图书".澄清刘氏父子文献整理的实质,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图书整理、档案整理、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体现于对档案文献价值的认识、档案史料收集、整理、鉴辨及编纂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正确看待胡适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广泛授徒,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成就辉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有关.  相似文献   

13.
曹喜琛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开创者。他的一生为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学术思想更是档案学界的宝贵财富。本文从他深度发掘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完善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反恩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经验教训、推广档案文献编纂学专业知识、划分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发展阶段五个方面总结曹喜琛在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的贡献,谨以缅怀曹老先生。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也是我国专制统治发展的最高峰.在清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发展.本文以清代档案文献编纂为视角,对清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总结其中的思想精华以及存在的缺陷,为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焦循在档案文献编纂学方面的成就,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总结焦循档案文献编纂成就的基础上,对焦循编纂档案文献的方法及其地位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以为焦循把《通鉴》长编史法引入经学、创立“以文传事”的档案文献编纂方法,以及对“纂录”与学术著作之间关系的探讨,实践并且发展了章学诚“六经皆史”与“比次之法”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及文献编纂家.司马光的文献编纂学思想体现其<资治通鉴>的主持编修实践,"研精极虑,穷竭所有",对整个编修工作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尤其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上,更有独到之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献编纂学的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编纂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广泛授徒,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成就辉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子编订"六经"至今已有约2500年,浩如烟海的档案文献构成我国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典作为我国古代法律文献的总称,含意丰富,内容广泛,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对历代法典编纂活动和编纂成果的研究,是我国档案文献史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丰富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记忆建构: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档案文献编纂:多维学科视野下的研究对象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源远流长",在我国,从春秋时代孔子编订"六经"算起,"历史相因,不断发展,其规模之巨大、成果之繁多,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献编纂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中国档案学中以传播档案文献为目的的主干学科 ,在其结构方面就必须体现这种“传播”的功能。为此 ,必须能够对传播的主体给予科学地定位 ,这样才能确定其工作活动的空间和适用范围 ;必须对档案文献传播的方式和成果给予正确地评价 ,这样才能确定其有效的和社会效果 ;必须对其发展的历史进行认真地总结 ,这样才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 ,在继承中保持其时代的先进性 ;必须对档案文献工作的活动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地筛选和组合 ,这样才能保证其成果的质量及其传播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