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琦 《国际新闻界》2013,(2):120-129
本文拓展运用"网络信息隐私关注"概念模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的数据,探讨一般网络使用行为中的网络信息隐私关注、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状况及其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上海大学生普遍担心自己的网络信息隐私安全,且自认缺乏保护网络信息隐私能力;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高,网龄越长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越低;但是,网络使用频次越高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越高;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只对隐私保护行为中的"伪造"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对"保护"和"抑制"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需引入"信任"等因素作为中介或调节变量,来检测隐私关注与隐私保护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以隐私关注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化阅读APP用户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发现,感知收益的四个维度对于用户感知价值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感知成本则负向影响用户感知价值;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隐私关注负向调节感知价值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移动终端App用户信息隐私关注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企业移动终端App用户,对其信息隐私关注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丰富信息隐私关注的理论体系,并为企业利用移动终端App进行营销活动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将信息隐私关注分为感知信息隐私收益和感知信息隐私支出两个维度,结合移动终端App的特点,探讨用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信息隐私关注两个维度的影响机理,以及信息隐私关注与用户信息披露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结论] 最终构建企业移动终端App用户信息隐私关注模型。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早期的媒介使用、风险感知与个体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岩  温婧 《新闻界》2020,(6):50-61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研究显示,人们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传统媒体,而对其可信度评价却显著低于传统媒体。个体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感知构成了公众对疫情风险感知的总体估量,且人们对疫情的认知和行动彼此关联。受社交媒体使用和参与的影响,个人层面风险感知指向更积极的人际传播;受大众化媒体使用和信息获取的影响,社会层面的风险感知则更多的导向抽象的疾病知识和符合社会利益期待的个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长期行为解释度更高的感知价值理论,采用近似历时研究多截面数据比较研究媒介感知价值对受众行为影响机制的阶段性演进。通过3164个样本的大规模问卷调查,采用多个结构方程数据比较,不同阶段的媒介使用受到不同主导价值的驱动,总体上呈现为体验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的递进,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保罗·莱文森的玩具、镜子和艺术的三阶段理论。媒介组织应当适应媒介演进阶段中受众感知价值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初期突出体验价值,成长期则应关注工具价值,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应着力于创造受众社会价值感知。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然而青少年的个人隐私泄露严重,隐私的管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以美国皮尤数据中心对青少年隐私管理的一项调查数据作为基础进行研究,获得一些发现:家长的关注会相应地引起青少年对个人隐私的关注;青少年在个人隐私管理过程中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较多;个人对隐私关注的多少会影响其隐私泄露的多少,而个体所感知到的隐私管理难度却反而加大.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5):53-66
APCO模型指出,研究者应当关注影响隐私关注的前因和隐私关注导致的后果,以让实证模型发挥更大的价值。本研究获取404份中国互联网用户样本,探索用户真实的隐私知识、报告的隐私知识、主动保护意愿、隐私关注和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这些样本均匀地由高校学生、私企员工和在职教师构成。研究结果显示,隐私关注在隐私知识负向影响自我表露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主动保护意愿负向影响自我表露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主动保护意愿在隐私知识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和负向影响自我表露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用户真实的隐私知识在这一模型中的各个环节均未见有效机制。本研究首次发现隐私知识能够通过三种路径影响自我表露,包括主动保护意愿与自我表露之间的间接机制。未来的互联网隐私研究可以考虑扩充模型,并探索用户陈述的隐私知识和真实的隐私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8.
了解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现状,培养他们运用大众传媒为个人生活服务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理性、批判地接受和处理媒介信息,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是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从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媒介参与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群体不容乐观的媒介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分层抽样问卷调查(N=869),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及评价进行系统的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媒体普及达到很高水平,超过传统媒体;他们使用新媒体主要以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功能为主,集中于对QQ和百度的使用;新生代农民工对新媒体的评价显著高于传统媒体.研究就如何优化农民工新媒体服务方面的公共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高华  黄周婕 《图书馆建设》2023,(2):98-105+130
移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使用的主要互动方式是人机交互,但对此互动模式下的用户参与价值共创行为的研究相对匮乏。以移动数字图书馆为背景,构建人机交互、感知价值与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研究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交互信息影响功能价值从而增强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路径,交互技术和交互任务通过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侧重从人机交互的交互技术和交互任务的角度来提高用户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推动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发生,推进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创造图书馆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周葆华 《当代传播》2013,(2):41-44,48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系统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在面临劳动权益和生活情感两类实际问题时通过三种空间的表达意愿。研究发现:当遇到实际问题时,新生代农民工表达意愿整体较高,其表达呈现"人际渠道—新媒体—机构渠道"递减的差序格局。网络新闻和网络交往对新媒体渠道的表达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对线下渠道的表达则主要体现为间接而非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为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情报关注模型的构建是实施网络科技信息结构化监测的前提,在网络科技信息情报价值判断、科技动态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能源科技领域监测动态快报为基础,对情报人员关注的网络科技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对象及其行为在情报价值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象及其行为具有机构特殊性,领域重要机构的数量具有收敛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对象行为特征的情报关注模型,该模型不但关注对象本身,而且关注对象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事件.对情报关注模型应用效果进行的评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科技信息情报价值判断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信息权利是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在信息域中的延伸与拓展,信息权利平等是信息公平的内在诉求。在分析弱势群体信息权利表达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信息权利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弱势群体信息权利的保障举措,包括增强信息权利意识、培育利益集团、健全权利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8):54-57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对微信使用群体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解释了不同的微信使用模式与其线下社会资本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微信用户群体的主要使用模式为两类:基于信息与社交需求的工具性使用以及基于娱乐与消遣需求的仪式性使用。其中,基于信息与社交需求的使用模式与人们的线下社会资本以及生活满意度呈现正相关,而基于娱乐与消遣的使用模式对于社会资本无显著影响,但是却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另外,研究还发现微信用户中女性更倾向于娱乐性的仪式使用,从而生活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人的模仿行为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网络模仿是人与媒介合作的行为实践。抖音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的模仿现象,在对32位抖音模仿用户深度访谈后发现:定义“可见”是启动模仿的关键,塑造新的交流方式是用户锚定模仿实践的主要原因。当模仿成为一种看得见的表演,它不仅为用户增加了被看见的机会、拓展了与他人交往的渠道,而且用户基于模仿塑造了新的交流方式。与传统模仿不同,作为媒介实践的网络模仿中的模仿者与被模仿者并非是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的交流,当模仿实践成为用户的交流和互动方式,人的主体性也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激发了个体信息分享的意愿,由于事件的不确定性,个体的恐慌情绪上升,易引发非理性个体信息分享行为,阻碍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防控与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个体内部关注、外部关注构建社会隐私计算视角下的个体信息分享行为理论模型,探究该情境下个体信息分享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影响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法,运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的混合方法对342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单一影响因素净效应研究方面,自我展现、隐私顾虑、情感支持、社会责任,群际情绪对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在组态视角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内外部关注维度存在交互作用,并且感知成本与感知收益具有非对称因果关系。最后,针对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个体信息分享行为从内外部视角出发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引导公众理性地参与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提升信息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有序防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档案文创产品迸发出新鲜活力.文章积极探索档案文创产品用户感知价值水平提升策略,致力于增强档案部门文创产品开发能力,通过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借助SPSS、AMOS等统计分析工具,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对档案文创产品给予综合评价,并依据用户对产品内容、产品服务以及开发模式感知价值提出对应产品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媒体感知价值在社交媒体领域的缘起、研究路径和未来研究价值,研究认为,媒体感知价值是多维度的概念,在媒介形态的更替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媒体感知价值是一种效用,是受众在媒介消费过程中的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