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发展不但助推时尚风潮更替迅速,亦推动时尚传播出现反“滴流”现象.时尚传播由上而下改为由下而上,时尚传播的路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网络与社交媒体时代,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不过大型全媒体集团等机构的出现再次改变这一趋势,其“机构化”特征与社交媒体的“圈层化”“碎片化”特征相互冲突又必将长期并行并存,这一发...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应用需要时尚文化元素作为契合点,当代传统文化的出版表现出了文本解读和转换的人本性、传播距离的对接性和传播形式的感性化的时尚特点,这些特点使传统文化在时尚元素的妆扮下,更加为现代人所注意、理解、接受和应用.但传统文化出版的时尚性不等于现代性,还需认真严肃地规范和对待.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正全面解构着传统的学术交流理念与信息传播方式,伴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平台的出现与兴起,内容为王的传统价值观被赋予了新鲜的内涵,传播媒介更承载着"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使命。为此,重新审视学术期刊的传播路径,顺应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潮流,作出学术期刊传播路径的理性选择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时尚产生于传播,从传播学视角解读时尚,就是研究在社会情境中时尚符号如何通过各类媒介实现扩散与共享.时尚讯息的水平流动与纵向传递相互交错,与此同时,时尚传播表现出的悦目性、符号性、可复制性的核心特征,使其价值体系、实践风格与其他传播形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欣 《新闻前哨》2023,(13):29-30
数字化背景下,湖北省基础教育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运用文化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模式探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荆楚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是新时代优秀荆楚文化传承与弘扬必须直面的新课题。荆楚文化进校园应以中小学生道德规范、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培育为目标,从文化传播内容、模式、评价三个方面创新优秀荆楚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数字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微传播对转型期社会的言论生态及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其在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凝聚公民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高效性,都促使我们对微传播视域下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助力进行研究。本文从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场域特性;公民社会微传播的媒介内容特质;微传播语境下公民社会塑造的思路与路径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社会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微传播媒介特性。在微媒介赋权的过程中,媒介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发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一个介于公民和国家之间,公民积极参加的社会活动领域正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舆论传播场域,互联网舆论空间的结构与发展,是把握中国传媒变局的重要面向,本文从近年我国舆论场域的分化与主导态势入手,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对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舆论场作解读和阐释,尝试寻找不同场域间可沟通的共同性、自主性与独特性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8.
杨健 《青年记者》2012,(2):23-24
物体、消费和传播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媒介被认为是消费主义文化传播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传媒通过建构消费场域对消费主义进行意指生产,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彼此处于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9.
许博 《传媒》2022,(22):91-93
媒介场域深刻影响着戏曲艺术传播的结构、形态与特征。戏曲传播的发展历经了从地域空间向大众媒介场域、网络社交场域、智能虚拟场域的三度迁移,并呈现出“身体技术化”“受众社群化”“结构与权力去中心化”的三大特征。梳理戏曲传播的场域变迁历程并掌握其核心特征,有助于把握不同媒介生态下戏曲艺术高质量传播的路径与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一兰 《新闻知识》2023,(7):71-76+95-96
文化场域深刻影响着城市文化生态的更新与现代化进程,面对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延伸,本文以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为例,以文化传播为思考主轴,脱离艺术本位与文化产业二元争论,借助格里斯沃尔德“文化菱形”框架,在艺术社会学视域下探索古老剧场艺术传播场域的扩大和迁移与文化传承发展路径,以期提升传统艺术的当代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滨 《编辑之友》2016,(11):3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术传播带来巨大影响,内容获取与有效传播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深度融合;单介质线性出版流程将向跨媒体融合“云出版”转变.文章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因应策略:优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制订整体规划,加强版权保护,构建学术期刊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探索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在时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时尚观:作为符号的时尚观与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观。这两种时尚观事实上呼应着研究者两种不同的传播观,即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两相比照后,可看清两种传播观的各自缺失。  相似文献   

13.
马珂 《传媒》2016,(16):95-95
流行音乐的传播是传播活动的重要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媒介技术和社会变迁的加速,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接受也和以往有所不同。如何认识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以及受众接受模式的变化成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对此,由张锦华等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一书,从流行音乐传播与媒介技术和社会变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传播的历史足迹、传播媒介及其效应、接受模式与审美范式、流行音乐的传媒文化审视和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举办以展览会、大型会议、节事、赛事等活动为代表的会展活动越来越成为城市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吸引流动资本的重要举措。以场域理论之关系、资本、惯习等核心要素分析会展现场空间及其关联空间中的行为和表征,以及行为和表征背后隐含的意义,能够为基于会展活动的产业互动与发展、城市发展与传播提供策略支持。基于此,在分析会展传播场域存在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信息场之信息传递与仪式表征,空间关系场之空间关系表征、生产、重构与规训,政治经济文化场之场域内外博弈等视角,探究了会展传播场域的基本构型及其表征机制。提出基于仪式感知、体验、共享与分享的场域惯习重塑,基于共同体发展理念的场域象征意义与内涵建构的场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牛腊梅 《东南传播》2016,(10):112-114
时尚传播在时尚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传播技术以及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时尚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时尚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为了考察我国时尚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的特点,本文献综述研究将主要从时尚传播经典理论研究、微信及公众平台研究、新媒体时尚传播相关研究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樊小玲 《现代传播》2019,(10):72-76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汉语教科书是构建和实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场域,也是实现中外社会良性互动的场域.若从话语实践角度对汉语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传播进行再思考,可对汉语教科书的话语实践进行三个维度的划分,在不同维度中探究汉语教科书中“中国”自我身份确立的话语模式、“中国”社会关系定位的话语路径、“中国”在全球语境中再现自我价值观念的话语结构以及对“自我”与“他者”价值体系关系进行重构的话语方式,进而探讨在形塑语境、构筑新的地缘文化过程中构建“‘世界中的中国’形象”的可能性路径.如此,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研究便有了在研究视角、方法与路径上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18.
陈雅莉 《新闻大学》2022,(9):60-72+119
近代中国的时尚传播场域充满了激进的民族主义色彩,无论是洋货时尚还是国货潮流,都充斥着时尚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角力。研究表明,洋货潮流在中国民族意识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作为排斥者和参照物的双重作用;国货观念以及国货运动则体现了被排斥者对排斥者的排斥,负载在国货上的民族意识在这种冲突中得到了强化。国货运动基于对商品民族性和时尚性意义的双重建构,促成了宏大的中国民族意识的实体化与私人化。民国报纸对国货民族意义的建构是通过“爱国主义”“国民道德”“标准净化”“理性示证”等多元的话语来完成的;而将国货嫁接“摩登”,则融合了现代化与民族主义两大潮流,弥合了近代“爱国”与“摩登”的冲突与断裂。  相似文献   

19.
从场域关系的角度思考电视传播策略,应着力构建和改进电视与公众的场域关系、与政治的场域关系、与新媒体的场域关系,实现有效传播和有效舆论引导,保持和改善其在媒介场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研究微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提出大学生逃离生活、视微媒介为精神鸦片和价值迷茫这三个突出问题.提出微传播媒介下的大学生价值引领要形成"三力三找"路径,一是善于借力,即运用微平台,找到切入点;二是合理聚力,即"大思政"理论指导,找准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