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唤起人们对主流价值观感知进而引发认同的重要叙事文本,在新时代"时代楷模"的报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有关"时代楷模"王继才的报道作为典型人物报道叙事策略转变的样本,为未来典型人物报道叙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邹蓉 《东南传播》2021,(11):62-64
本文以笔者参与"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活动为例,深入分析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身处在一个全域、全时、全民传播的媒体传播新语境当中,如何通过创新叙事方式、调整报道定位、加强多媒体融合、构建高效传播矩阵等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上的新探索,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影响力、发挥主流媒介的传播效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新闻传播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李颖 《传媒》2013,(1):71-72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众多典型人物:雷锋、焦裕禄、时传祥、吴吉昌、王进喜、孔繁森、张海迪、任长霞等.这些楷模感染、激励、鼓舞了无数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些年来,典型人物虽然时不时地在媒体上推出,但已经没有能像以前那样产生轰动效应.一些主流媒体推出的典型还经常在新兴媒体上被质疑,甚至恶搞.在社会多元、渠道多元、价值观多元的新媒体时代,还需不需要典型报道?时代楷模的典型报道如何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4.
张蓝戈  刘福泉 《传媒》2021,(2):62-64
典型人物报道是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形式,但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标杆"作用渐趋于弱化,如何降低传播姿态、优化情感体验、消解传播隔阂,已成为正能量传播创新的关键.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梳理报道的新模式与新特点,探析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时代需要典型.典型人物是时代最强音,社会正能量的集中体现.用好微视频,做好人物报道,是舆论引领职责与使命所在,是传媒一项常规的长期的基本业务,也是一家媒体是否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等"四力"的基础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文秀同志作为新时代的“时代楷模”,其驻村扶贫事迹凝聚时代精神,传递强大力量。该故事曾被作为多种媒介传播的现实文本和基础框架,进行多次创作与再传播。既往对典型人物的宣传,主要通过主流媒体的文字、视频、音频等报道,或通过改编文艺作品创作纪录片、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集中呈现。本文将研究范围集中于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个案的研究,通过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发表于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的视听文本和二次创作作品,总结出对典型人物再传播的规律与新特点,冀望为典型人物塑造及宣传的路径探讨带来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典型人物报道在讲述好故事、传播正能量中有其独特价值与意义,但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却时常遭受质疑。本文尝试为典型人物报道破解困局提供思路借鉴,提出典型人物报道须坚持宣传导向性与内容真实性的统一,遵循"其言直,其事核,不隐恶,不溢美"原则;议程构建平民化,让受众有代入感;价值认知与时代同步,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而典型人物报道正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有力抓手。近年来,《阜阳日报》推出了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李坤池、全国新闻行业唯一的"时代楷模"高思杰、全国道德模范马虎及提名奖获得者苗为民等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先进典型。本文分析了该报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梳理了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国内媒体的特殊“新闻品种”——典型人物报道当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在典型人物的生成土壤发生巨大变化的传播环境中,典型人物报道已难以再现往日震撼全社会的效果,受众开始辨证地看待典型人物报道,甚至对当前的典型人物提出质疑,典型的负面效应和传播失效较为明显。随着受众信息需求的日益挑剔,及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热点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近两年人物类媒体主导的人物新闻的勃兴,典型人物报道究竟还有多大的存活空间,以及怎样拓展这种发展空间,值得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就“淡化典型报道观念”后其现实出路进行探析。一.调查与分…  相似文献   

10.
曹超 《中国记者》2024,(3):25-28
<正>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新挑战。近年来,湘潭市广播电视台在报道“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七一”勋章获得者湘潭钢铁集团焊接顾问艾爱国等本地典型人物事迹时,通过多重维度,展现典型人物的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之处,实现了良好的正向传播效果。一、典型人物报道的四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许晓楠 《中国记者》2024,(4):123-125
<正>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体正面宣传中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人物报道形式。先进典型的事迹,与其所处时代的要求有着极强的相关性。重大主题报道中,通过一个个典型人物,能折射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起到引导舆论、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作用。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需要适应融合业态、创新报道话语。  相似文献   

12.
<正>典型报道是人物报道的重要表现方式,关于“时代楷模”孙丽美的报道源自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2021年8月6日,在防抗第9号台风“卢碧”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不幸殉职,年仅44岁。从8月7日起,福建《闽东日报》开始刊发孙丽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成功塑造出“时代楷模”孙丽美丰满多彩的人物形象,推动社会各界掀起向孙丽美同志学习的热潮。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报的《时代楷模孙丽美系列报道》荣获典型报道二等奖。人物事迹本身感人至深,在采访、写作这个人物典型时,主创团队着实也下了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3.
典型人物的报道,作为媒体宣传的“拳头”产品,对提升媒体影响力、讲好时代故事、弘扬正能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更迭快的阅读方式,给新形势下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最美人物”报道为例,分析了连续四年挖掘、报道、传播“最美”人物的创新实践,呈现了当地以典型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美”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聚焦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引领舆论,推动社会进步,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融媒时代,信息供给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如何通过人物报道向社会传递共识?这是媒体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一、怎么选?标准多元化,通过小人物反映大时代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变迁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尚文 《新闻大学》2006,11(2):70-75
从相对单一的"群像"转向多元化的个体形象,由传统道德形象向更为丰富的现代形象过渡,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这种数量走势和内涵变迁,为当前媒体的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新的启示典型人物形象的表达应与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吻合,与社会变迁保持共振,使得典型的"媒介形象"更为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现实情状,更贴切地表达出时代特征.只有典型的"媒介形象"能契合受众的期待视野,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有效性才能突显,而这又必须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策略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余子瑛 《今传媒》2011,(4):40-43
相比于西方,典型人物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报道形式,本文立足典型人物报道策划,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形式。本文以2010年11月6日前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为例,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人物报道,用历史的、扬弃的和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另外,文章还从策划和组织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问题。最终得出媒体同仁应从新闻策划的视角,立足新闻本位,打造媒体品牌,采取媒体联动式报道合力推动典型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被有些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突发的"马航事件"顺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更多元化、有深度地报道了"马航事件"的始末。电视媒体在这其中充分发挥了报道优势,克服困境,创新报道机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在当今依然呈现出新颖的形态特征,其中透露出的报道策略以及传播技巧的嬗变,包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本文尝试以25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宏大背景,对国内媒体(主要指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手法改革的关键事件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代表性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特征,探寻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性,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脉络和报道策略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不可或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于经济报道尤为重视和关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如何更"接地气",有效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程前 《军事记者》2015,(3):29-30
典型人物报道在军队报纸具有重要地位,对官兵起到了较好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面对新媒体传播快捷、信息海量的冲击,典型人物报道要成功突围,必须在"近"上下功夫、在"新"上下功夫、在"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