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诸多可归为“身体转向”的理论路径中,现象学身体论与认知科学的具身化理论因共同肯定了身体作为认知主体的前提而具有密切关联,但这无法掩盖二者在“身体”概念定位上的深刻错位。二者关系的张力将把我们带回作为存在论与意识经验的共同根的身体本“身”的维度上,而这显示的也正是身体概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孙爽 《新闻世界》2020,(2):67-6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在我国呈井喷态势发展起来。本文以"抖音"为例,分析了短视频的具身传播特征与发展困境,并提出未来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身体成为传播学的前沿热点,研究身体甚至被视作一种学科创新。论文指出传播学真正缺乏的不是作为研究对象的身体,而是作为研究视域的具身性。正是由于学界对身体与具身在一系列元问题上的认知偏差导致了当前具身传播研究领域呈现出繁荣中的混乱局面。据此,对具身性进行思想溯源,发现其深刻根植于现象学脉络。而在当代,具身性进一步在后现象学路径中从“身体-世界”的知觉具身结构被拓展为“身体-技术-世界”的技术具身模式。与此同时,指出传播学引入具身性预示着旧有离身知识型的解构和新的具身知识型的正在生成,并意味着将传播学导向一种媒介存在论及(后)现象学方法论的全新视域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在我国呈井喷态势发展起来。本文以抖音为例,分析了短视频的具身传播特征与发展困境,并提出未来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伴随大数据、算法、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革新,“身体”在传播实践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具身传播的具体实践,有声阅读呈现出以听觉为主的具身认知、碎片化场景的具身情境,同时还兼具满足休闲娱乐需求等动态系统的功能,受此制约,有声阅读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处于低效性困境之中。因此,需要从产品、平台、生态三方面对传播效果加以优化:开发出适应个性化具身特征的有声阅读产品,重点开发深度知识传播产品和个性化专属“听觉空间”;打造适应碎片化情境的全场景有声阅读平台,实现有声阅读在硬件、系统、内容的相融相通;构建适应“心智-身体-环境”动态平衡的有声阅读生态,共同构建起听觉社区与听觉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主流传播学对于“身体”的研究,主要强调身体背后的意识和话语实践,而往往“遮蔽”了对身体本身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去身体化或离身理论的研究范式在以移动传播为主导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媒介:身体的延伸”和社会空间理论重新思考具身传播的必要性,并且探讨了关于具身与具身化的具体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下表现为有限的具身,而当下移动传播时代,传播媒介的具身已经进一步发展为具身化。  相似文献   

7.
赵海明 《新闻大学》2022,(7):14-26+116-117
当前学界对于“具身”概念存在望文生义的挪用和误解。从认知科学革命中的具身认知转向以及回溯现象学的具身概念,可以发现身体是具身认知与实践的本源。机器作为传播主体则打破了“传播是人类所独有”的观点假设,通过人机交互的具身传播实践,创造情境化的意义空间与传播情境,这将深刻地影响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行动方式。仅从身体或媒介的单一维度讨论“具身”无异于在空中建楼阁,而以人机传播为切入视角能够兼顾身体与技术两个维度,使“具身”不再是孤悬的理论。基于此,具身传播是不同传播主体间并行的、高度互动的耦合现象,主体间的意义创造构建着全新的传播情境,从而也会重塑人的身体经验和具身认知。  相似文献   

8.
9.
超脱传统传播观中的离身预设及技术工具论的观念,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要求.本文认为,主流媒体应由单向度的内容生产者转变为集内容生产者、活动组织者和信息分发者为一身的“内容运营者”.  相似文献   

10.
陈昊 《东南传播》2022,(4):12-15
2018年,中国的传播研究出现了明显的身体转向,长期以来“缺席”与“离场”的身体开始受到重视,并初步产生了一些理论成果。本文基于2018-2021四年间北大核心期刊的7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归纳出具身传播研究的五个热门话题:传播研究中身体的缺席回归及内涵探析、具身理念下的理论考古、智能传播下的新型在场与具身批判、作为研究与分析方法的具身性和具身传播研究范式探寻。以期在梳理总结我国具身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后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社会化阅读发展兴盛而复杂,刷屏是其典型表征,情绪表现备受关注.刷屏背后除了网络技术推动外,行动者实践更值得关注.文章从具身理论出发,研究社会化阅读刷屏现象.基于从上头条到求转发的内容生产逻辑转变,技术和情绪共同成为刷屏扩散的动力机制.刷屏现象是具身技术与具身情绪共同作用的表征,最终形成刷屏行动具身实践.文章超越现象,分析得出技术与情绪主体都是刷屏实践背后的行动者,共同构成行动网络上的重要节点.行动者网络视角颠覆了社会化阅读的技术立场,将技术和情绪嵌入整个社会之网,从社会联结互动中,形成网络逻辑下整合的社会化阅读观,刷屏是人和非人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媒体、短视频在国内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以快手和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年轻人乐于在新媒体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短视频广告传播的重要性。【方法】文章在研究中主要使用理论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希望可以丰富短视频广告传播方面的理论基础。【结果】要求传统的电视节目要在新媒体的基础上,采用短视频的形式,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结论】通过阐述新媒体传播概述、短视频广告传播的特点、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广告传播的困境,提出了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广告传播的科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使“后人类”时代的隐喻从科幻走向现实,数字媒介逐渐成为人类意识和生存经验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在当前工具理性长足发展而价值理性空场的情形下,具身传播中的“休谟问题”尤为凸显,针对技术内化于身体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格局的改观以及人机“双重异化”问题,我们需要从价值理性、关系思维出发对智能发展进行契合“绝对命令”的伦理设计,深刻剖析人、技术及其共生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强亚莉 《传媒》2023,(7):50-52
具身传播将具身体验融入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为传播生态环境赋予新的内涵。随着具身传播与VR新闻报道的逐步结合,VR新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VR新闻生产方式已不符合具身传播的时代趋势,推动VR新闻报道完成具身性转向已成为VR新闻领域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梳理具身传播的概念与特征,探析VR新闻报道在具身传播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VR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性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智能传播中,身体从传统以肉身为基础的生物人进化到人机互嵌的赛博格,技术具身成为考察智能传播的重要维度.人机交互的发展,开辟了身体的触感知觉潜能,智能媒介环境下的人机共生问题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沈珉 《出版科学》2023,(1):91-99
指出随着消费级VR头显产品的面世,“具身”的价值与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具身”赋予了VR技术意义生产的可能性,也使头显VR的媒体价值得以体现。分析VR提供的3个层面的具身,即从物理空间、视觉空间到心理空间都是具身;这一具身形式也使VR内容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特殊性。为此,生产者必须缔造“视界”与具身体验者的关系,并把这种缔造方式作为VR作品理解的一般模式;而这就是具身蒙太奇产生的原因。作为VR意义生产的方式,具身蒙太奇既是VR内容的叙事方式,也是VR内容的联系图式。对应这样的生产方式,VR形成了联觉―隐喻模式以及连续―脱体模式两种内容解读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匹配具身的目的,合理架设体验者与内容互动的环节、频率以及程度,并从符号学角度提炼与把握图景,从而使VR内容生产创造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屏幕正在成为最重要的元媒介传播载体。本文试图在身体现象学的视域下,围绕“具身性”概念,窥视并探讨手机屏幕对视觉传播的影响,围绕“眼-手-界面-时空”的身体图式展开,探讨智能手机对人的视觉和身体习惯的深度改写。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将具身体验与信息传递过程深度融合,使得传播生态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具身传播趋势下,档案信息传播向具身化转变的实践中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技术可行性,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档案信息传播带来的实现交互叙事、提升视角体验、跨越时空边界、创新传播模式等机遇,以及所面临的影响内容呈现、削弱传播效果等挑战,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传播中风险监管、内容挖掘与技术利用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一方面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为加强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纷纷探寻媒介转型融合发展.本文以《人民日报》入驻抖音平台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文章对《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传播力的考察,是以其发布的短视频的关注度、活跃度、到达率为研究维度,通过视频类型、采集素材、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