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庆府志的修纂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有文献记载的安庆府志始于宋代。自宋至清,安庆府志修纂至少在十五次以上,修成府志十五种以上,今存府志共七部。考索安庆府志的修纂次数和存佚情况,对于准确把握安庆方志修纂历史,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均属普洱府,泛称"思普区".昔日作为"思普文化"所修的地方志<普洱府志>就合写在一起.笔者研考统计,明清时期,思普区先后修纂过府志、厅志、县志16部;民国时期,先后修纂过思普志稿、沿边志略、行政区概况、县地志、县志稿、县地志资料、翻译泐史、宣抚史等22部.笔者对修纂年代、编修纂者、篇目内容、版本流传、辖地变化、史料交差等,作了系统研究梳理并作考说,对"思普文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20,(5):49-54
清朝时,官修方志在趋向规范化和程式化且要求周期性地进行的同时,也存在年久失修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士人就会倡修和私修。同治《信邑志稿》的修纂者峻皆氏,即是在山东省阳信县百余年未修县志的情况下,基于地方文献缺失的担忧而以一己之力完成是志修纂。是志虽然自称承袭乾隆志,实际上却改变了乾隆志的体例,调整了乾隆志的细目,并通过订正、补遗和增加等方式处理乾隆志收录的内容。作为一部私修方志,是志具有较强的能官期望、严格的正统观念和凸显的个人情感等特点,也存在细目数量过多、收录内容不确和有待补充完善等不足。修纂方志属于地方公共文化事务,是文化担当意识的体现。峻皆氏虽然籍籍无名,是志又长期湮没无闻,但他修纂是志与参加官修方志的士人一样是在践行文化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4.
刊行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的《兴化府莆田县志》为后人研究古代莆田县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该志修纂背景、版本及内容、文献价值的考述,揭示其文献价值,以提高对方志文献的保护和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5.
吕景蒙《嘉靖颍州志》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种颍州志,也是今皖北地区现存的且价值较高的明代方志。该志不仅保存了明代颍州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其完备的体例和忠于史书的纂志精神还对后世颍州志的修纂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此外,该志完备的体例、考订精审的内容以及鲜明的议论特色,都为其打上了名志的烙印,使其成为了嘉靖时期淮河流域志书修纂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明冯梦龙所修纂的《寿宁待志》创方志修纂的“待志”之体,又具有一定自传性笔记的特点,并于其中提出了自己的方志观,故该志在供后世方志编纂参考、补证它史相关记载之不足、研究寿宁民俗文化史和研究冯梦龙及其思想等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该志的撰写亦存在如对兵事、人物记载过简、个别记载依据传闻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合州志》抄本成书于清初,但能否将具体成书时间断定为康熙十一年却值得商榷。康熙《四川总志》修纂期间,四川并未大规模要求其各级地方政府修纂地方志,则《合州志》抄本的成书时间不能与康熙《四川总志》成书时间简单挂钩。但从二者的内容来看,却又高度重合,的确存在密切关联。《合州志》抄本的成书时间应在康雍两朝,其成书过程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作为州政府修纂上呈的地方志,但在传递保存中出现了残缺;二是作为明史馆臣或一统志馆臣编纂史籍的参考资料。第二种可能性较大。此外,《古今图书集成》还收有与《合州志》抄本不同的康熙《合州志》版本。  相似文献   

8.
明嘉靖十三年(1534),陕西布政司右参议萧廷杰以任庆云《商州志稿》为基础,更定《商州志》二卷,但该志流传未广,知者不多。此后任庆云重订志稿,命名为《商略》。嘉靖三十年(1551),刘承学出任商州知州,将《商略》刊刻成书,并以其体例修纂商州所属四县方志。《商略》之名体现了任庆云删繁就简的编纂原则,四库馆臣未解其意,对《商略》评价有失公允。《商略》对后世商州方志的修纂、商州地方文献的传承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清至民国时期,先后四次修纂《隆德县志》,已有一些研究文章作过介绍,但对有关问题论述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尤其是各志的修纂者及目前的整理情况等,以期学者对旧志的研究整理能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专志作为地方志的一个分支,滥觞于两汉时期,之后,它的发展一度兴盛。但在青海,它的编纂相对薄弱,仅在清季以来修纂有藏文版《塔尔寺志》、《隆务寺志》等数种。青海省大规模修纂专志的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专志种类的划分趋细,行业涉及趋广,并涌现了一批良乘佳构,《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部力作。《建置沿革志》由概述、正文(分8章)组,凡42万字,全面系统地陈述了自汉以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