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的发展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对于电影艺术而言,数字化不只是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也包括传播过程。当下,电影的观影媒介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拓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的特点来进一步剖析观影媒介对电影艺术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它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是相对所谓的"旧"媒体而言,即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传统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由张小波所著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的发展与创作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动画艺术的发展逻辑,该书对媒介生态环境、动画艺术的改革、经典的新媒体动画电影等均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笔者分别从经济增长、媒介增长和技术增长三个方面界定梳理了凯文·凯利对"重混"的界定,列举了在"重混"趋势下,经济领域、媒介领域和技术领域方面出现的引人深思现象,即比特币的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及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重混"说体现了凯文·凯利将技术看作媒介的观点;对于媒体组织来说,应该结合把"媒介融合"当作自身的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生存战略;作为"菜鸟"的新媒体用户应该避免过度沉溺数字艺术传播媒介;我们可以将各个传播时代的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看作一种无形的"技术元素",对这些元素的不断升级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其配套的相关法律会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媒介形态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在微时代的今天,新媒体如何适应全新的媒体环境,做到与时俱进,找到最适合的生存发展策略,成为新媒体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裴磊 《传媒》2017,(1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也进入新媒体时代.无论是艺术的创作、传播还是消费,新媒体技术都为其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传播手段和参与渠道.新媒体的交互性、虚拟性、参与性等特点,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特点,它有着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的特征,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空间和固定状态,而更加强调大众参与和公众的体验.在对艺术的消费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和多维度交流成为可能,同时虚拟与在场之间的融合性和互动性特征,也成为新媒体艺术的价值体现.由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的《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一书,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和空间与运作机制等方面,对新媒体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作者详细解读了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性特征,并结合新媒体艺术的个性体验,对新媒体艺术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把握,为读者提供了认识新媒体艺术的人文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应用不断成熟,如今出现了诸多类型的新媒体艺术形态。新媒体不仅创造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更是造就了全新的文化逻辑与传播理念。从艺术学视角看,任何艺术的传播与发展都离不开媒介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新媒体来说,数字化的技术类型,以及良好的艺术传播互动性,造就了全新特征的新媒体艺术形态。本文拟从新媒体艺术形态的具体表现分析入手,注重探究新媒体艺术形态中所诠释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介生态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媒介终端日渐普及的过程中,媒介近用权不断下移,打破了以往政府、媒介和民众之间的传播关系结构。本文以媒介近用权调整为切口,管窥民众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舆论话语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行业逐渐成熟和完善,其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瓶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促使媒体行业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契机。在音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录音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音乐录音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够适应音乐产业的不断变革。新媒体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和超强互动性等特点,录音技术和艺术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新媒体在录音技术和艺术中的应用。本文将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音乐录音师应具备的素质,探索其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空间作为人类把握世界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虚拟空间、现实空间、虚拟现实来阐述新媒体艺术与空间的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电影得益于电影技术的发展而又明确地反对电影的美学主张,以强烈的实验性为特征发展成为电影艺术中的瑰丽奇葩.电影技术发展、媒介更新和互联网络的日新月异不断地扩充了实验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整合了其他门类艺术的差异而发展成为新媒体实验影像.新媒体实验影像以实验电影为源头,秉承了实验电影的实验性品格,发展成了今天的集实验性、综合性、当代性、多元性于一体,融文艺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和环境美学于一炉的多媒介综合艺术,其中实验性是其得以发生、发展、繁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艺术传播活动中,艺术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于学术话语中得到了认可,但在艺术传播的语境中“媒介”则有不同观点。倘若媒介的非原创本质总是遮蔽艺术的直觉创造,并因此使许多艺术及它们的抒情性和直觉被媒介所忽视,那么,各种类型的艺术传播实践就不应该忽视甚至忘却它们的存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媒介转型带来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壮大,近年来有相当多的艺术传播活动,本文结合传统艺术在数字媒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和再定义新媒体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与传统媒介环境迥异的媒介生态环境。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来审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无论使用者还是规制者都应充分认识新媒体带来的媒介宏观价值与权威的消解,微观“圈子”及传播类型的聚合。要看到媒介技术的发展导致媒介环境的巨大变迁,同时媒介环境变迁带来的绝大社会变革,注重在新媒体消解与聚合的媒介冲突与演进过程中达成媒介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媒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以技术为先导,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媒介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建设以来,新媒体技术得到较好发展,使传统媒介格局有较大改变,这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媒体市场竞争力,逐渐缩小了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使新媒体得到较好发展。此外,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媒介功能进行有效地创新,能够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这在较大程度上可对市场空间进行有效地扩展。本文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中新型媒介功能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从传统媒介功能中的监视功能、联系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入手;而后探究了新媒体时代媒介功能的不足,最后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服务的创新,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媒介环境、节目形态不断革新,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传统的电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刻不容缓,否则极有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艺术运用摄影摄像、数字技术等光学媒介、电子媒介进行创作,与传统艺术有着极大的区别。新媒体的艺术特质正在逐步被人们所接触、了解和熟悉。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实现,包含着与都市感性经验的遇合。艺术场域的观看与被观看赋予新媒体艺术独特的审美体验,更与现实交换一种虚假真实的可能。本文将试图以新媒体艺术家章清的个展作品为例,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媒体艺术在各种交互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新媒体艺术创作与交互设计技术的融合,能够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为新媒体艺术增添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让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与可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特征、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应用进行探究,总结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创作与交互设计的融合,以期创作出更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传统媒介不断地被新媒体改变着微观形态,其受众的个体意识被重新塑造,对媒介生态的转型和转变有一定的驱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是如何对报纸编辑进行消解和建构的。  相似文献   

19.
从媒介技术的发展状态来看,标志设计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不仅丰富了大众的审美效果,也由于再次创新而附带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往的静态标志设计尽管在艺术上与文化内涵上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却由于千篇一律的视觉轰炸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在媒介运营市场竞争力不断尖锐化的今天,从静到动的标志设计,既体现了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也蕴含了与以往不同的特殊社会文化内涵。笔者从新媒体技术视野下探析了目前动态标志设计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期为我国新媒体核心竞争力建设及媒介运营环境的优化,提出实际可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魏晓阳  雷桐 《今传媒》2024,(3):90-93
陕西寺观壁画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陕西寺观壁画在新时代传播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环境出发,针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技术变革与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寺观壁画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要顺应时代潮流,巧妙运用数字化修复技术,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旨在为陕西寺观壁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