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异化理论与媒介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出发 ,对媒介批判的内容与目的进行了反思 ,提出媒介批判的内容应涉及“媒介产品的异化”、“媒介活动本身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媒介从业者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其他参照物之间的异化”等诸多层面 ,媒介批判的目的就是从当今社会媒介的异化现象出发 ,找寻媒介“扬弃异化”的方法与途径 ,在批判与超越中使人们逐渐摆脱被自己创造物“奴役”的状况 ,从而实现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3.
4.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将其崇拜价值褪去而进入了展演价值,这一改变的源头在于媒介物的变化,"物"在本雅明的讨论中作为一种媒介物,呈现更多的技术性,本文借由本雅明的《单行道》作为文本,探讨艺术品中媒介物的变化与更替,并由此一窥本雅明在文化研究领域中"灵光"、"艺术价值"、"救赎"等思想。不论是时代中的机械复制、电影技术的发展还是屏幕的出现,都指向文化研究中"物"的技术转向。由此,艺术本身从祭祀崇拜的领域延展到了技术改革层面,并与政治结盟。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存在着"把人变成丧失辨别能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著名报人邹韬奋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国内外媒介等史料的搜集、整理,试图回归历史,寻找那个时代中一些非自觉状态①的媒介素养教育因子.希望能为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是未来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媒体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是,媒介融合进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笔者就媒介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诸如信息泛滥、媒介垄断经营、媒介化社会形成等问题作了相对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以此引起业界和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8.
"批判型受众"是德国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德国战后五十年媒介批判能力教育发展情况的历史分析,介绍了德国学者关于媒介批判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并结合当代德国著名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杂志——Spinxx的项目案例,指出在新媒介情境下,德国青少年"批判型受众"培养模式的作用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讨论了这一模式对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华  曹青 《新闻窗》2007,(4):18-19
偶像崇拜的演变 偶像是人们的情感寄托和行为模范,偶像崇拜现象可以说是随着人类历史发轫而相伴相生的,而且,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偶像崇拜也在社会变迁中不断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老子思想是批判的,媒介批评也是批判的,两者内在逻辑上具有相通之处。老子处理概念的方法,以及其思想中的语言批判、价值批判等都为媒介批评的深入展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还有更多的资源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的文化批评学者,本雅明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中碎片性地反映了其消费文化思想:符号消费、迷狂消费、恋物消费,这些思想预见性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消费状况、大众的消费诉求,对当代广告人的广告策划、创意、宣传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广告策划应构建"品牌一符号"理念,创意应凸显"品牌一概念"文化,宣传应传播"商品一个性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传播学界中,为了简明起见,一般将西方传播学思想分为两大学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又一种传播思想不断的引入与介绍,区别于传统媒介思想的“第三学派”——媒介生态学开始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传媒批判视野下媒介融合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融合是未来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媒体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也会发现媒介融合进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运用西方多个学派的媒介批判理论分析了媒介融合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信息泛滥、媒介垄断经营、媒介化社会形成和文化霸权加剧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希望业界和学术界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批判的受众与受众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观察阐释性的研究方法,探讨受众开展理性批判的意义.受众的批判从学习客观质疑、提倡多元思维、加强认知能力、介入媒介生活等角度探讨受众的批判权力.而批判的受众则从扭曲批判意识、放纵批判言行、滥用批判权力、缺失媒介素养等方面研讨受众开展批判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众有批判的权力,但并不拥有发表有悖法律、道德的言论自由.审慎接受信息,理性开展批判是现代成熟受众的基本规范.媒介素养教育有助逐步解决受众开展批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霞  程珊 《东南传播》2011,(12):62-64
媒介环境随着科学技术、媒介制度等的发展已发生了剧变,媒介与人的关系也相应发生改变。媒体内容极为丰富、媒介形式日益多样化,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本质上代表何种媒体现象.全媒体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本文以全媒体环境为背景,通过探讨全媒体的真正内涵,揭示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进而对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崔东伟 《今传媒》2020,(2):144-145
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他敏锐地窥视到因技术介入艺术对艺术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在21世纪以复杂的样态回响。他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并未停留在对当代媒介的现代性的批评,处处闪烁着辩证的态度。《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艺术发展倾向问题的揭示,本文力图回到原点,对本雅明光晕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宏观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笔者对刘建明教授进行了采访。这次采访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中国传媒和他提出的对中国传媒的批判理论。这位学者早在多年以前,就对中国今天社会及媒体提出令人瞩目的分析与预测,批判成果卓著。他的学说远远超越新闻学本身,对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批判性的思考,成为中国媒介批判理论的引航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对波德里亚的作品的翻译和引进,国内学界对这位法国后现代思想大师越发重视,越来越多的论文和专著相继发表,波德里亚的名字和他的一些重要概念逐渐为国内从事文化、社会、哲学以及媒介研究的学者所熟悉.波德里亚关于媒介的批判思想,散布在他众多的论著和文章里面,同他关注的问题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在扩展了信息来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发布的乱象。伴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自媒体平台中,对事实内容的呈现偏离与误导、媒介本位现象显现、媒介公信力败于影响力等问题日益突显,使媒介公信力下降。媒介公信力的缺失不仅使受众的权益受到损害,从长远来看对媒介自身也是百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