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语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文化传统,应从国学经典上入手对学生进行熏陶,要努力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十分关键.二者密切结合、有机联系之后,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素养提高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价值和实际性的意义,作用非同小可.高校在具体开展教育以及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高校只有充分认识问题的所在,契合其自身相关文化运用的价值和意义,再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与思政教育有着内在契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可以有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文化感染人心,资政育人。因此,文章具体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的价值,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政课融合的优化路径,提出在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作为一种普及最广的语言,受到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擅长英语的国际性人才,是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中,受到知识润养,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目的。其中,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之精髓,在教育中的高效应用,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目的,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为培育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文化基石。本文通过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融合既是百年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两者在价值等层面具有深层的契合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赋予了两者新内涵,特别是在“国学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更应理性地审视两者融合的历史脉络,不简单或随意地比附,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小的范围来讲,中原就是指河南。中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并且厚重,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中原文化在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来看,已经不能单单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新兴文化业态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是设计师们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平面设计的“现代感”,同时又希望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二者的融合交相辉映,能够使作品闪耀出非同寻常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论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甘肃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道德修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一方面是由于语文学科讲授的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与传达思想的工具,其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仁爱之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修身养性的生存方式等,时至今日仍需被很好地继承。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情感教育,加强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祖国文化产生认同、亲近之情,从而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初废止中小学读经讲经科,创立中小学语文科以来,中小学传统经典教育由独立科目逐渐转变为语文科的教育内容.随着中小学语文科的不断变革,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诸多方面尤其是内容编排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编选了一定比重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教育文化冲击及传统文化教育的衰落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尚存在教育内容不足、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理性地总结问题,探求完善路径是解决中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西方引进的"舶来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公共关系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扎根并发展,究其原因是与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相通之处。本文围绕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一研究课题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研究,为我国公共关系工作给予指导,发展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事业。  相似文献   

16.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各地实施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分析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实现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以提高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使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既反映社会需要,也反映学生个体需要;旨在为各地、各校在编制不同层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学语言教学具有以下三点重要性:在价值取向方面上,利用中华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因而具有德育的意义;在思维方式上,佳作名篇中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增长知识,因而具有智育的意义;在审美趣味上,诗词歌赋等古典名篇使学生了解音韵格律的奇妙之处,因而具有美育的意义。明乎此三方面之重要性,可以为中学语文在传统文化的取材方面建立坚实的学理根据与标准,从而不会流于盲目。  相似文献   

18.
身份认同是个体行动的力量源泉,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模糊与困惑非常不利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作者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表现的梳理,从制度和个人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身份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