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传记片是类型片的一种,跟其他类型相比,传记片更加应该甚至必须全力以赴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这种真实应该是立体的,全面的,尤其是心理的真实.要想塑造出这样的人物形象,进而打动观众,心理呈现是必须的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人物传记片在心理性上的差异,然后以徐舜寿的传记片创作为具体案例,分析了中国传记片的心理性及其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物传记片已成为影视界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提供了一个重要数据。自1986年以来,当代人物传记片共播映55部305集,1988年的题材规划中,同类题材仍然趋于急剧上升的势态。然而,优秀的人物传记片还是寥若晨星,凤毛麟角。这说明人物传记片的创新与突破,成了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4.
为英模立传扬时代精神———采写先进典型人物的启示张克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写和宣传英模人物,是对记者功力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最好的学习。近几年,在举世瞩目的京九和南昆铁路会战中,我采写并在全国新闻媒介推出了一批铁路系统的英模人物,不仅给...  相似文献   

5.
国产英模电影传播的生态视域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模电影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代表官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电影宣传与评论在英模电影传播中突显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产英模电影传播困境的原因之一.建构良性的传播生态与系统,从“主导”到“主流”,让“学术”化“大众”,变“断裂”为“系统”,三维统一、整体联动是实现英模电影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民族是崇尚英模的民族,我们的时代是英模辈出的时代。宣传讴歌英模人物,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然而,过去媒体在宣传英模人物时.有时不免失之偏颇,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将英模其人其事加以拔高,仿佛不如此,不足以展现英模人物的高大形象。作家映泉先生在长篇报告文学《于无声处响惊雷——王涛事迹纵模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对劳模王涛的宣传,却没有这种偏颇。  相似文献   

7.
通过图书出版进行英模宣传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初期,党领导出版工作在推动英模图书繁荣发展中契合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工作需要,适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坚持繁荣与管理同抓共进,推动英模图书繁荣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宣传英模在主流价值观和中央精神中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在宣传工作转向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指导原则下,英模图书内容上不断革新,推动英模宣传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出版工作应深入推进英模宣传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要求,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影片、大型4K电影《韩国钧》,于2015年8月20日在南京西康宾馆举行首映式.这部由江苏省档案局牵头,江苏有线华博在线传媒有限公司与江苏星瑞影业公司联合出品,以“民族抗战之楷模”[1]韩国钧为原型创作的民国人物系列电影开创了许多第一,诸如第一次将依据档案史料创作的抗战历史人物形象搬上银幕,第一次让档案部门与有线传媒、影业公司合作拍摄人物传记片等等.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的亲属,向家乡山东省诸城市捐赠了王尽美烈士在"全国双百英模人物"和"山东百名英模人物"评选活动中荣获的纪念证书、奖章,以及王尽美烈士长子王乃征在世时搜集  相似文献   

10.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根据中宣部、中组部等单位组织评选的"双百人物"而策划出版的"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时代先锋》不久前呈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该丛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丛书针对目前英模人物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实效性弱化的问题,用我国传统史学中的传记形式代替对英雄模范人物简历式的介绍,生动地再现了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轶事、光荣事迹,同时对英雄模范人物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从而强化了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感染力,增强了宣传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不少英模人物和动人事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有的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的身患绝症,坚守工作岗位,顽强和病魔作斗争;有的同歹徒搏斗,英雄献身。弘扬英模人物这些品德和精神,无疑将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侯雅俊 《青年记者》2016,(22):43-44
两大误区 纪实人物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真”字.受众之所以青睐纪实,就是冲着“真”而来.失真,是纪实作品之大忌,是从根本上的离经叛道.其他作品的创作,或许可以闭门造车,可是纪实性人物作品的产生,采访是必经之路.但是,采访谁,如何展开采访工作,有两大误区,必须慎之又慎. 1.家眷参与 拍摄纪实人物作品,特别是英模人物,主人公的家眷备受关注.因为通常情况下,英模人物在受众的眼中,往往都是“高大全”的工作形象.出于好奇,受众更希望了解生活中的英雄,一睹他们生活的细节,挖掘英雄的人生轨迹,探究更多新鲜的、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于是,家眷就成为人们探究细节的关键人物了.  相似文献   

13.
牛慧慧 《视听》2022,(5):77-79
作为承担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职能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应该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向青年观众传播,并使青年观众接受,是一个长期被探讨的命题.《觉醒年代》在青年性叙事策略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突破与创新.群像式人物塑造和立体化表达历史人物,让青年观众走近历史、贴近伟人,感受波澜壮阔时代中的命运跌宕;与时代对话和与人物共鸣,让青年观众在共情和...  相似文献   

14.
李斐 《新闻世界》2022,(6):63-66
在今天这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如何让公安英模人物报道出彩,作为平面媒体更需“出圈、出新”,才能使报道直抵人心,从而感染人、鼓舞人、启迪人。本文以安徽公安英模报道为例,阐释了典型人物报道应从细节出发,从挖情感、找故事、看精神三方面,探寻平面文字背后的“立体”人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闻报道十分重视报道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全国宣传系统和新闻界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发掘出一个个感人的英模典型人物,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榜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许振超、任长霞、周国知、马祖光、梁万俊、李素芝、牛玉儒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综观这一年来的英模人物通讯报道,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英模人物报道对象的选取上呈多元化特色,而且与近年相比,报道的人数…  相似文献   

16.
新主流电视剧重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群体英雄的人物建构,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塑。新主流电视剧《人世间》完成了中国主流叙事的创新性表达。本文将借以此剧从新主流电视剧的生成语境、外部表征与时代价值来探寻其现实主义的浪漫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8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抗洪英雄赵家富系列报道中的一篇重点稿件<对一位英模人物的"污点调查">.稿件发出后,引起读者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孙阳 《军事记者》2010,(9):I0002-I0002
纪实,传情是新闻摄影追求的境界。《玉树不哭》--这篇荣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没有抓取众所周知的英模人物,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当下主流传记电影所遭遇的传播失效和市场冷遇,引起业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根据他们的研究,为了实现主流核心价值传播和票房的双赢、振兴中国电影工业,就必须对电影产品的叙事策略进行全面反思。在探究中国苦情电影叙事传统和西方主流传记片叙事策略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极富洞见的见解。这种努力,当可视为富有良知的学者在价值多元的新时代,以振兴中国电影工业和弘扬核心价值的苦心,为中国主流传记电影开出的一剂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