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华  王紫娟 《新闻世界》2023,(11):105-108
短视频中方言的出现能为地域文化传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方言短视频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多角度有效地展现地域文化传播特色。鉴于此,本文认为短视频在推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应以“方言+”模式,构建地域文化传播的丰富意涵,走向一个以注重多元传播为核心议题的开放领域。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与方言类节目之间存有共生性,这既表现在地域文化为方言节目提供生存土壤,又表现在方言节目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域多元文化和谐共荣。同时地域文化与方言节目之间也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方言类节目引起的同一地域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矛盾,节目的形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学意义的矛盾,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与节目的规范化之间的矛盾。吴语方言类节目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渠道变革,内容变革,扩大受众群体,培养方言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正>崇明方言,属吴方言系统的一支一吴语太湖片中的沪苏嘉小片,是吴语北部边界地区比较稳定、比较古老、颇有特点的一种方言。崇明方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语言特征和生动的表现力。语音、词汇、语法自成一系,比较生涩难懂,至今仍充满着浓重的古意,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生命活力。上世纪90年代初由《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41部方言词典,  相似文献   

4.
随着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为民宿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短视频+民宿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丰富了短视频的题材内容也拓展了民宿的传播渠道.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挖掘地域文化、坚持真实性原则和营造故事感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大众媒介都涌现出不少方言类节目,对维护地域文化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方言广播节目《好吃佬》为例,从提升文化地位,增强文化自豪感,为地域文化提供传播阵地,增强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地域文化拥有多样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该类节目对地域文化安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的<音注>是反映宋末元初共同语读书音的文献材料,其音系是承袭了五代、宋初、南宋读书人递相传承的雅音系统,但由于地域、时代的因素,音系间或表现出吴语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方言传播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虽然我国的方言保护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方言的代际传承形势依然严峻,让方言实现活态传承才是真正的方言保护,新媒体技术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方言短视频的出现让方言传播更加广泛,让方言学习更加有趣,让方言民俗更加接地气。可见方言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一定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一 方言作为"一方之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发音及语汇、句子结构所组成.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每一种形式的语言都包含了一定的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积淀等信息,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三个方面都在明显萎缩,方言的总体趋势是处于"在衰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在普通话已经普及的今天,在全球化、全国流动的时代,为什么方言电视会突然兴盛并繁荣起来?作者以理论的视角和类似民族志的方式,对云南电视台的方言新闻栏目<大口马牙>、昆明电视台的方言新闻栏目<我挨你说>和长篇方言电视剧<东寺街西寺巷>进行了观察、访谈和解析,确认了寻求市场成功的动机和夸大地域搞笑形象、偏重文化娱乐性的当前方言电视特征,以及一种混杂地域文化的出现.本文认为,发展方言地域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源泉,似乎还没有进入地方传媒的议事日程,因此,有必要提升文化使命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杨彦 《新闻爱好者》2012,(11):23-24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周颂华 《新闻窗》2013,(3):96-97
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正像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样,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血肉相融的关系。为了丰富和深化方言和地域文化两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大力提倡把汉语方言与中国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双向的或综合的研究。这种研究将有助于解释汉语方言中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现象,解释地域文化中与汉语方言密切相关的现象,解释汉语方言与中国地域文化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发扬、利用汉语方言中的有关成分与中国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马月飞  毕维娜 《视听》2022,(4):164-166
下沉市场是短视频发展主攻方向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下沉市场用户价值不断凸显.由于地域、血缘、宗族等因素,下沉市场用户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特征,具体表现在喜欢熟人社交、关注偶像、对短视频的使用上瘾等方面.短视频平台若想迅速占领下沉市场,可充分利用下沉市场用户的圈层特征.一是利用深交互与上瘾机制,借助熟人社交,提高短视频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的通用语言。按区域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等。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近几年,方言类节目在荧屏上风生水起,大放异彩,不仅拉动收视率、收听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像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  相似文献   

14.
赵萌 《传媒》2021,(2):52-54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形态,拓展了文化生产、传播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塑造着全新的大众文化形态.网络短视频颠覆了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化精英的文化垄断,充分释放了文化生产权利,促使文化生产回归生活.同时,网络短视频也带来了文化亵渎与狂欢化、网络文化庸俗化等问题.因此,应当辩证看待蓬勃发展的网络短视频行业,加强对网络短视频的引导和规制,促使网络短视频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昱 《传媒》2018,(14):39-40
方言作为一条纽带,维系着一个群体的情感,使之形成凝聚力与亲和力;而方言广播作为一种媒介,则承载着一个区域群体的生活习惯与记忆,更对方言区域的文化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方言广播节目,如苏州的《苏阿姨谈家常》、佛山的《民生直通车》、无锡的《吴语山海经》《无锡老法头》、上海的《阿拉上海人》、宁夏的《的哥·哈喜喜》、南京的《小堵大开心》、陕西的《西安乱弹》等,在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区域文化的神圣责任.  相似文献   

16.
区域是指具有同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的一个较大的地区.①我国疆域辽阔,区域文化丰富多彩,方言就是区域文化特征中的一种.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标记,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最低层的蕴涵.②方言广告不仅能更好地再现方言区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社会心态和生活方式等,还能迎合方言区受众的方言情结.方言广告带来的亲切感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广告中传播的信息,更有可能对广告产品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杭州方言属于吴方言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历史上,随着大批北方人迁来杭州,给杭州方言染上了浓厚的北方官话色彩,使之成为承载各个时期历史文  相似文献   

18.
<正>大连方言是大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海蛎子味儿"充分体现了大连人纯朴豪爽、开放包容的性格特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普及,大连方言的使用场合逐渐减少,很多生动有趣的老大连话词语正在慢慢消失。为了保护地方语言文化,加强城市归属感和凝聚力,大连市档案局(馆)于2014年底开展了大连方言保护工程,对大连方言语音数据资源进行抢救性征集。采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对地道、正宗、具有代表性的大连话进行完整记录,从而建立起一套系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积极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融合类短视频凭借其内容特色和传播优势,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新型传播手段。文旅融合类短视频将地域特色、历史传统和民族风俗等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再以影像的形式生动展现给观众。本文结合实例,对文旅融合类短视频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内容、叙事和互动三个方面对文旅融合类短视频的创作策略提出建议,旨在为文旅融合类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可借鉴思路与方法,以取得更为可观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未来的传播策略,为乡村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