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构一切文章都有一定的结构。刘勰认为结构的原则是“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他把安排结构比作“筑室”。(《文心雕龙·附会》)李渔认为作文如“工师之基宅”,“必俟成局了然,如可挥斤运斧”,“袖手于前,如能疾书于后”,这是很有见解的。正如刘勰所说:“若术不索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文心雕龙·镕裁》)为此,他提出构思布局应“先标三准”。首先是“设情以为体”,即按一定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向黛玉请教作诗。两个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这里,作者曹雪芹实则借林黛玉之口,阐明了他对写诗作文的见解:格律与词句相比,词句比格律重要;词句与立意相比,立意又比词句重要;词句属于“末事”,而立  相似文献   

3.
古人谈写作     
宋代费衮《梁溪漫志》载,苏东坡贬在儋州(今海南岛西部),曾与人谈作文之法.他说,写文章与买东西有相似之理,市上店铺中,各种各样的货物无所不有,但是有一  相似文献   

4.
说文章繁简     
文章繁简之说,大约在后汉时已经有了。班固讥讽傅毅,说他“下笔不能自休”(见曹丕《典论论文》),就是崇尚简要,反对文章繁冗的一例。后世许多重要的文论作者,对这问题的看法都是闳通而持重的。如陆机《文赋》云:“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这本是说,文章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道理说得透彻就好,并不需要长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教案设计、教学实录和教育教学文章写法上,出现了一些写作手法多样,具有时代性,有特点、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文章。教案设计、教学实录简洁、直观、明了,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颇有特色;出现了“散文式”教学文章,以“理念加故事”、“理念加案例”、“理念加生活现象”、“感悟加案例说明”等形式,使读者一目了然,颇有“顺心”、“清心”、“养心”之感。一、教案设计删繁就简,突出“知”、“情”、“技”为什么教师需要备课,在课前做出教案设计?因为教师在课前需要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路,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内…  相似文献   

6.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常见的一种毛病是“乱”。“乱”就是杂乱无章,不合逻辑,使人看了头痛。要使文章写得井然不乱,合乎逻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一、认识清楚文章乱是思想乱的反映。要使思想不乱,就得对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毛主席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写文章不仅是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7.
写学术文章,可以说没有共同的程式,却不能说没有共同的要求。朱谦之先生治学兴趣广泛,对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哲学史、日本哲学史、朝鲜哲学史、音乐史、戏剧史、宗教史、目录学都有专门著作问世.曾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他写文章的特点是快。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开始写作,到八、九点钟停止。他写作时.手不停挥,文不加点,一两万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许多大作家在谈到他们的创作心境的时候,常常使我们看到共同的东西。在此引用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的话:“……他们常常有一种像是灵感的特别心境。……常常有这种时候,你觉得要写作——但不知道写什么,只是觉得要写东西……假如没有这种时刻,谁也不会写作了。” 屠格涅夫此话所说的即是创作心境的问题。他所指的“这种时刻”显然是写作的最佳阶段,是写作者的创作高潮期。凡是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某个阶段,欲逼迫自己写点东西却什么也写不  相似文献   

9.
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中,最难写的就是议论文。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它不像记叙文和说明文那样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描摹、叙述或客观的介绍和说明,它已脱离了具体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  相似文献   

10.
写作语言问题,涉及面很广,本文仅就习作者在写作中常犯的毛病,举证论说,以期药石。 一、关于人物语言个性化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一书中这样说: 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气质的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不同表达方式。我们说的“阶级”包括年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龙吟:大家看到这期的“赛场风云”的时候,我们的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已于11月30日结束。这些天,参赛的同学已在焦灼地等待结果了吧?稍安勿躁,先看一篇复赛命题老师之一——诸灵康老师的文章。比赛已经是过去时,而学习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不是吗?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发展,促进了全国文化的大普及。特别是近年来报纸、杂志、书籍的出版量与日俱增,一批优秀文章相继问世,形成一种文化的繁荣景象。不过,某些方面也带来了文章写作水平的相对下降。文理不通、文体不正、文采不足、以及错字病句等毛病,屡见于报刊文章和事务文件之中,影响其经世济用功能的发挥。这既是文化大普及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暴露出语文教学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注意提高读写教学质量,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当今由工业社  相似文献   

13.
郑良 《中学教研》2020,(6):38-41
部分教师对文章写作存在偏见、疑虑与困惑,本研究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和写作经历,从对文章的理解、定位、写与做、合作、与专著的关系等角度给出关于数学文章写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怎样看待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语文学习的结果之一。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科学概念是与各种事物相对应的,科学命题、定理等是经过科学验证了的对事物的惟一正确的、真实的解释。而且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便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运转法则,便具有了支配  相似文献   

15.
一、怎样看待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语文学习的结果之一。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科学概念是与各种事物相对应的,科学命题、定理等是经过科学验证了的对事物的惟一正确的、真实的解释。而且只要掌握了这些知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的著作是最好的阶级斗争教科书。他的每篇著作都闪烁着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的精神。《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就以异常鲜明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革命原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响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分清敌我对于革命具有何等重要意义。敌我观念这是阶级斗争概念的主要内容。按毛主席的教导,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敌对阶级间的矛盾和斗争,人民内部矛盾有的也属于不同阶级间所产生的阶级斗争。整个说来,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核心。应该这样说:党教导我们要树立阶级、阶级斗争观点,就其实质讲,也就是教导我们树立敌我观念,划清敌我界限,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与地  相似文献   

17.
引言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九中有篇谈文风的文章,题名《文章繁简》。这篇文章涉及到作者的文学思想、明清时期的文坛风气以及创作方法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准备就这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想借题发挥,谈谈中国古代文风演变中的几个问题。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学语言表现的繁简问题,由于对繁简的理解不同,历来老是争论不休。我现在想从文学创作的构思、表现出发,提出我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混淆概念的情况,约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不厌百遍改”,是说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说法虽有绝对化之嫌,但强调精心修改还是可取的。古人对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视。宋代诗人吕本中就说过“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大匠不示人以璞,真正负责的作者是不会向读者拿出自己的“毛坯”的。  相似文献   

20.
徐曼宇 《现代语文》2010,(10):31-32
阅读教学的个性化阅读在现阶段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包容,然而"个性"阅读在一些误解中渐行渐远,忽视甚或无视作品的客观性、完整性、有机性、系统性,提倡无文本、无原则、无限度的"个性化",一味追求所谓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