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学习被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主要教学  相似文献   

3.
犤教学目标确定犦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分=60秒;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钟表”和“认识时间”的基础上,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认识钟表,尽管这里是第一次学习,但钟表在生活中很常见,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在家里,对这个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课前,我对全班25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  相似文献   

4.
"时间教学"在小学作为"常见的量"编入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有:认识钟表,时、分、秒,年、月、日,24时计时法等,这些知识分别以"小单元"编排在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教材里,与旧教材内容相比,粗看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德 《广西教育》2008,(16):30-32
一、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课件的演示到呈现方式,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时、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整时”、“半时”,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一、说教材《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  相似文献   

9.
“时间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被安排在三个年级段进行。一年级认识钟面;二年级认识时、分、秒;三年级认识年、月、日。教材对这一知识点只是进行了概念性描述,没有谈及具体的计算时间的方法。而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能让学生很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妤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课前慎思 小学三年级认识分数常常是从分苹果、分月饼、分纸片等活动开始;五年级再次认识分数时.教材中说“人们在测量和分东西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这样就产生了分数”。测量是怎样产生分数的?可以让学生经历吗?测量引入分数与分苹果引人分数相比,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吗?以前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要反复强调“平均分”,为什么需要反复...  相似文献   

12.
一、有效合理选取活动材料 既然花了时间让学生去活动,教师就要好好利用学生活动的资料,关键是会用,否则会降低学生进行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在探究阶段,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带来的积木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13.
周蓝 《新疆教育》2012,(19):55-55,54
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小数的教学分为两段,初步认识小数和系统认识小数。前者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次初步认识分数之后,由十分之几引入认识了一位小数,主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长度和钱数,如5分米是十分之五米,就是0.5米;8角是十分之八元,就是0.8元,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其中以钱数为主要支撑经验。后者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是以学生熟悉的钱数为支撑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高效课堂需要让所有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倾听"。一次听"认识秒"这课,整堂课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认真劲儿让我记忆犹新。当教师讲授时,学生的眼睛专注地看着教师;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大家或转身、或侧身,都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认认真真地听;当小组讨论时,组员们个个趴在桌上,头挨着头、踮起脚尖,时而点头时而摆手……这些可是一年级的小不点儿们,上课怎么这么认真听讲?在我的印象中,一年级的小孩子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更别提认真听同学回答了。  相似文献   

15.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16.
小学学习“小数”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三年级的老师经常抱怨:“小数的初步认识”不知道怎么上,上得太深。怕上成“小数的意义”,上得太浅又感觉即使不学习学生也知道“3.25元表示3元2角5分,或者3元2角5分可以写成3.25元”。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听了两位教师分别上的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她们的教学观念不同,方法有别,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一)观察钟面: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有关钟面知识)。(二)认识时分:1、先认识整时;2、再认识几分;3、最后认识几时几分。(三)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体会1分钟有多长。(四)练习读时间、写时间、拨时间。(五)比赛看谁拨得快、识得准。结果一节课非常紧张而且拖堂5分钟,最后在练习和比赛中仍有6位同学拨错或读错时间;经课后测试,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18.
“作息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和“秒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设计了学生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意在通过活动让学生解决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苏教版教材共分三个时段安排。前两次分别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主要是借助直观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安排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来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初步建立数感。听了一年级几位老师上的课,颇有感触。现就其中一些片断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