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历史背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晚年之作,新版《唐诗三百首详注》认为,“这诗是大历五年(七七○年)杜甫逃难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时所作”。据考:大历四年四月间,潭州长沙县发生兵变,最初是兵马使臧玠杀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使崔瓘,后来沣州刺史杨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杨济出军讨伐,这场小军阀的大混战,以他们互相仇杀开始,以屠戮人民告终。动荡翌年,遍野惨状依旧未尽。当时杜甫为生活所迫,飘泊水上,行踪不定;而李龟年也流落颠沛,穷困潦倒。他们都想不到自洛阳分别几十年后又在潭州相遇,感时抚事,无限叹惋。杜甫伤人自伤,因赋此诗。这与《读杜心解》编入此诗为晚年之作的年次不悖。书中引注:“朱氏编潭州诗内,在大历四五年间。”亦能佐证。 (二)关于“寻常见”和“几度闻”一说歧王李范病死于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年),崔九(即崔涤,唐玄宗赐名为澄)也死于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绝句,叫做《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凡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小诗乍读起来很平常,不过是讲了同老朋友李龟年在暮春时节相会于江南的潭州(今长沙)这么一件事而已。文字也不华  相似文献   

3.
根据杜甫本人诗中的叙述,可知他最后两年的经历如下: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三月至江陵,秋迁居公安,暮冬至岳阳,拟去襄阳隐居.次年(大历四年,769)春,变计南征衡州,投靠韦之晋.杜甫到衡州不久,韦之晋调潭州,突然去世,杜甫在衡州作诗哭之.夏末秋初杜甫离开衡州返潭州并拟去寰阳,作<回棹>诗.到达潭州后急欲北归,有<登舟将适汉阳>、<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二诗.但当年暮冬他取消了北归的计划,决定在潭州过冬.大历五年(770)春杜甫仍在潭州,有终老于此的意向,其间作有<长沙送李十一(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等诗.四月,臧玠之乱发生,杜甫虽欲长住长沙而不可得,遂取道衡州赴郴州,投奔他的舅舅崔伟;夏至来阳,因意外事件去世,时年59岁.  相似文献   

4.
<小寒食州中作>是杜甫大历五年漂泊潭州时期创作的一首律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在其晚年诗作中都是很具代表性的,包蕴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谪居长沙三年。历代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到了长沙,都会想起贾谊。西汉初年的司马迁,便在《史记》中谈到他“适长沙”时,曾以“爽然自失”的心情诵读过贾谊的辞赋。唐代的杜甫,在《发潭州》诗中,也曾讴歌过“贾傅才未有”。清代杜诗注释者还说:“公(杜甫)至湖南,每怀贾谊。”①唐代的柳宗元在湖南时也以贾谊自比,他在写给刘禹锡的诗歌中说:“更似谪长沙”。宋明两代,人们干脆用长沙这个地名来代指贾谊,如明末张溥编的贾谊集就名  相似文献   

6.
贯石云“卖药”一事,广为人知,说情却不易晓。他卖的“第一人间书活丸”,是包裹在道教出世界想外衣下的纵情享乐。  相似文献   

7.
据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这首诗是代宗大历五年(七七○年)暮春在潭州所作,这一年杜甫已经五十九岁,历尽艰辛,老病穷途,距他去逝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说:“落花乃伤春时节,又得逢君,便是江南一好风景矣。言其歌之妙,能令愁者欢,闷者解,春之已去者复回也。”王嗣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诗的内容主要是称颂李龟年歌声的美妙。由于在潭州又逢上了李龟年,欣赏了他的歌,纵使是令人伤春的落花时节,也叫人感到是“好风景”,他的歌声不仅可以“令愁者欢,闷者  相似文献   

8.
杜甫诗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从日常小事中表现重大的主题。他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有这一特点。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大历五年(770)的四月间,诗人已是59岁了。人老思乡,杜甫经过十余年战乱的飘泊,从蜀地出发,取道长江,返回故乡洛阳。可是船行到潭州(今长沙),因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9.
杜甫疏救房琯一事,乃杜甫“生平最大之事”。杜甫一生渴望能致君尧上,再淳风俗,而官居左拾遗,给了他接近权力中心,实现其平生志愿的机会。不幸的是,杜甫仅仅做了一年的左拾遗,就因疏救房琯一事失去了肃宗的信任,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断送了政治前途。宋代以下,人们因热爱杜甫的诗歌,敬重杜甫的人品,对杜甫疏救房琯一事极力肯定,认为是杜甫认真倔强、犯颜直谏、不与现实妥协的表现。甚至有人受乌及屋,认为房琯被贬是受人诬陷。我们认为:既然杜甫疏救房琯一事,关系到杜甫一生政治上的进退,很有必要对此事的来龙去脉做一个详细地考察,从而加深对杜甫及其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唐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由潭州出发去往衡州投奔好友韦之晋,途经株洲,历时三天两晚.途经株洲期间,杜甫创作了9首诗歌.这9首诗歌,一方面反映了株洲境内凿石浦、空灵岸、花石戍等地的优美风景,另一方面更是真实表现了战乱之后村庄荒芜、人民困苦的现实惨境,所以虽然诗歌数量不多,但却有诗史意义.与此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杜甫追慕...  相似文献   

11.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从某种意义上看,写文章也是一件大事情,三国曹丕说过文章是"经国之大业,千古之盛事。"唐朝杜甫也说过:"文章千古事。"可见,做好文章何等重要。当然,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章和古人言中的文章已大不相同,但文章对于人类尤其是  相似文献   

12.
整体赏读"据说,今天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水过后卖西瓜。"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最近被网友涂鸦成"杜甫很忙"系列,让诗圣杜甫瞬间成了"微博红人"。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对此行为,人们褒贬不一。或许你对此事件会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歌所叙唐代陇蜀荆湘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诗歌具有广义的史学价值。杜甫晚年飘泊诗作的相关描述,较为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特征。唐代秦州秋阳杲杲,秋雨迷蒙,秋霜凛冽,秋月凄清,同谷岁暮则雨多雪盛,偶见冬虹;成都四季分明,冷热适中,然时有春旱、夏洪发生;夔州夏秋毒热,巫山雾瘴、云雨、霜雪、雷电变幻莫测;荆州及湖湘东南一带春季早暖,夏季酷热多雨、易发洪水,秋季前热后凉,冬季冷热不均。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与今天上述各地情况基本相符,杜甫夏秋叹热莫过于夔州与潭州,亦与今天的重庆和长沙同列全国“火炉”城市地位相当。另据杜诗所叙剑门蜀道腊月山花开放,通泉冬季蚊蚋活跃,成都四月黄梅成熟,戎州、泸州六月盛产荔枝,江陵正月嫩荷抽叶、飞燕营巢,潭州正月蜂鸣密林、燕舞江滨,湘潭二月南风蒸地、春热黄昏等情况,唐代陇、蜀、荆、湘一带的年平均气温似应高于今天。  相似文献   

14.
鲜花的香味     
吴存君 《教师博览》2007,(10):29-29
有一天,上课铃响了,老师拿了一束鲜花走进教室,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心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给我们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他的创作有两个高峰,一是唐肃宗乾元2年(769),这年由于杜甫受到房琯事的牵连,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他最终离开了朝廷,离开了长安,他和饥饿惊恐的百姓一起流亡,在溃败的战士里,在满目疮痍的乡间和城镇,观察着,思索着,结果对肃宗的“中兴”希望大大减弱了,然而这却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生机。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曾到过东都洛阳,翌年春回到华州。当时围攻邺  相似文献   

16.
东西论堆卖 马拉维,这是一个小得可怜的国家,能在网上查到的材料少得可怜。一般中国人没有听说有这样一个国家,而它周边的国家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都听说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却有不少有趣的事。在农贸市场里你不会看到计量商品重量的秤,东西全都论堆卖。  相似文献   

17.
然玉 《中文自修》2012,(6):9-10
【背景简介】日前,一套"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红遍网络。在网友涂鸦的画像里,杜甫开摩托、骑白马、打机枪、卖西瓜,又变身为海盗路飞、宠物小精灵、火影忍者、高达战士等动漫形象,这个1300岁的诗圣穿越到现代成了网络里最红的男主角。涂鸦杜甫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王美荣 《教育文汇》2009,(9):34-34,54
上课了,我认认真真地板书一个字“偷”后问学生:“偷,好不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我随手加上引号,又问:“这样好不好?”学生默然,似乎在猜测今天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师像你们这么大时,曾偷着做过一些事,想不想听?”“想!”孩子们来了兴致。“哎哟,还是别讲了,怪不好意思的,怕大家笑话”。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唐代就被誉为“诗史”。晚唐孟修的体事诗·高速》称:“社连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华陈于诗,推见至德,殆无道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说杜甫是“诗史”,自然而然,他的诗歌除了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还应当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因此,研究杜甫的诗歌还须坚杜甫于诗人之外,从史学角度去探求之,这样才能探驻得珠,真正发掘其诗歌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实质。一、十分娴熟地运用了多种史传笔法在表现形式上,杜甫的诗歌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文学手法,而且十分们熟地运用了多种文传笔法。宋代黄彻《碧溪诗话》…  相似文献   

20.
杜甫曾写过12首《解闷》诗,其中一首是自叙作诗甘苦的:“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杜甫认为写诗、改诗、吟诗可以陶冶性格,因此他不满足于一挥而就仓促草成的作品,而要反复修改,不断锤炼,让诗更臻完美。值得注意的是,杜甫不但重视像谢灵运和谢眺那样的个人天赋——“能事”,而且更强调像阴铿与何逊那样的写作态度——“苦用心”。这虽然是在谈诗歌创作的经验,但是对我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都有借鉴意义。如果我们在语言方面天赋颇高,具有很强的感悟力,那当然很好;否则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地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