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来剖析人类社会的一些共有主题和南方失败的必然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圣经主题在作品中的重述,来揭示和讽喻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道德价值观沦丧的悲剧性下场。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大量改写再现影响深远的《圣经》原型进行创作,独具匠心地将圣经原型置换变形,不仅更好地刻画人物升华主题,还使作品在置换变形的结构中突显特有的价值寓意。通过圣经原型的置换变形,他展现了自己对南方社会基督道德的极大讽刺,高度浓缩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兴衰史,突出了康普生家庭沦落的根源。在震撼读者的心灵的同时,又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创造了一部令人慨叹的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3.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谈及威廉·福克纳,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的南部。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他致力于向读者描画南方发生过或者改变了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从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起,福克纳在分崩离析的传统和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文明的裂缝中苦苦挣扎。在这样的矛盾和挣扎中,福克纳生动形象地创造了代表美国南方的文学王国-位于边远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纳通过他笔下的那些“影子”女性展现了传统南方价值体系和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迫。作为美国男性作家的一名代表,福克纳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中,毋庸置疑,福克纳潜意识里受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形形色色的南方女性形象大多是夏娃这一原型的变种-堕落的女性。这些堕落女性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甘心充当传统价值的殉葬人,自我封闭导致堕落的女性;第二类是彻底背弃传统价值的叛逆者,自我否定导致堕落的女性。不管怎样,她们都是迂腐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受害者。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她们逐渐影子化以及堕落过程的描写,福克纳成功的展现了南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谴责了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榨,同时也唤起了对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尹学冰 《海外英语》2014,(17):224-225,227
谈及威廉·福克纳,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的南部。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他致力于向读者描画南方发生过或者改变了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从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起,福克纳在分崩离析的传统和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文明的裂缝中苦苦挣扎。在这样的矛盾和挣扎中,福克纳生动形象地创造了代表美国南方的文学王国—位于边远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纳通过他笔下的那些“影子”女性展现了传统南方价值体系和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迫。作为美国男性作家的一名代表,福克纳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中,毋庸置疑,福克纳潜意识里受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形形色色的南方女性形象大多是夏娃这一原型的变种—堕落的女性。这些堕落女性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甘心充当传统价值的殉葬人,自我封闭导致堕落的女性;第二类是彻底背弃传统价值的叛逆者,自我否定导致堕落的女性。不管怎样,她们都是迂腐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受害者。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她们逐渐影子化以及堕落过程的描写,福克纳成功的展现了南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谴责了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榨,同时也唤起了对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的主题即种族主义经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以期解读福氏小说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升华主题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及圣经传统的基础上,又从南方的历史与现实中汲取灵感,从色、影、声、光等方面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方生活画面,艺术化地再现了南方的历史与传奇。他所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是一朵盛开在南方沃土上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8.
从诺思罗普·弗来的原型批评角度评析美国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奥康纳在文本中运用了大量《圣经》原型和南方传奇中的原型,同时,通过荒原意象将这些神话原型一一破坏和扭曲,以表现美国南方乃至整个西方怪异、荒原般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圣经原型,探求其创作主题。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从而传达了福克纳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受南方传统思想影响,福克纳在世系作品中用毁灭的范式塑造了大多数女性人物,但作为一个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现代作家,他通过女人的悲剧,积极审视和批判美国南方社会,预言它的衰亡,同时积极寻找出路。据此,结合福克纳的生平和作品,审视福克纳矛盾的女性情结和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南方文化和我国湘西文化的探索,福克纳与沈从文形成了对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看法。本文以分析心理学原型批判理论为工具,分析了福克纳和沈从文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阐述了福克纳和沈从文二人的地域文化观,进而研究了形成二人地域文化观的时代因素及其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福克纳和沈从文二人试图从农业文明中寻求对都市的文化救赎,二人的地域文化观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袁秀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4,(5):111-113,119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通过多视角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和心理独白的运用,表现了对南方现代社会道德堕落的尖锐批判。试从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入手,解读福克纳在世系小说中始终关注和呈现的主题: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孤独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两部作品里迷惘青年的典型代表,昆丁深知南方古老血液里隐藏的罪恶,却又不能舍弃南方社会曾有过的高贵品德而在新生社会中重生。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昆丁的形象,阐释了他死亡悲剧的原由和意义,并得出昆丁形象是福克纳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反思之结晶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除了题材、构思的独创性以外,鲜明、独特的东西还见之于他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作品中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超凡脱俗的比喻、丰富的词语等方面说明其语言风格上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运用多种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及实验性艺术技巧,在文学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女主角凯蒂这一隐含的中心,展示福克纳创作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看似逐渐消失的凯蒂,实为各个叙述者的指向中心,形成叙事多元的美学效果,为更深刻理解小说人物隐含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喧哗与骚动》以生动的创作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福克纳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以时空变换、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基督教原型等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了种植园主康普生家族几十年间的兴衰与沉浮,并以此展示南方社会的腐败与解体。本文尝试从:1.约克纳帕塔法体系;2.时空变换、多角度叙述;3.意识流手法;4.基督教原型等方面来揭示福克纳在语言操作、技巧运用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