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非劳动生产要素凭借其所有权必然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而且非劳动生产要素因其在价值的创造中做出了贡献,其参与价值的分配是理所当然。在市场调节基础上,新创造的价值应首先补偿各要素付出的成本,剩余部分再按劳动和非劳动要素的成本权数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再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包括两个方面:合理性贫富差距和非合理性贫富差距。我们应充分发挥合理性贫富差距在市场经济中的激励作用,鼓励人们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基础上的致富,并将缩小贫富差距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非合理性贫富差距上。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19—23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了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来自全国五十多所高校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以高度责任感探讨了我国跨入新世纪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次会议主要围绕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以及农村和农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一、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讨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要求,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讨论。(一)是否应把劳动价值论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北京师范大学杨国昌教授认为,应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范围延伸到非…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在阶级社会始终是某一个阶级的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现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属性,阶级性是生产劳动的本质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具有被解放的性质,生产劳动也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被彻底解放,生产劳动不再是某一个阶级的属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消失。  相似文献   

5.
通过扩展劳动外延而将用户消费活动纳入“数字劳动”范畴,或简单否认用户消费活动的劳动属性,抑或认为一切“数字劳动”均具有生产性,都不是认识“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正确路径。我们有必要运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对此进行更细致的剖析。基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一般(生产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和表现出生产性的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构成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的区分,可以得知:用户消费活动虽然构成数字资本的增殖条件,但不是劳动(从而不是生产劳动);投入流通领域的数字劳动是表现出生产性的非生产劳动;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参与物质生产的数字劳动是生产劳动。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理解数字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 ,2 0 0 0年 5月 31日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冠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隆平高科 )股票在深交所上网发行 ,袁隆平以他的姓名权获得 580万元人民币的使用费。袁隆平让渡自己姓名的部分使用权 ,换得人民币 580万元。在这里 ,姓名权虽不是劳动产品 ,但它却在交换中充当了与商品同样的角色。商品应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被当做商品来交换 ,这种现象叫做“非劳动产品商品化”。非劳动产品何以能“化”为商品呢 ?在买卖双方的相互交换中 ,买者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他根本不介意所要买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劳动产品 ,有没有…  相似文献   

8.
对非生产劳动的质和量加以分析,充分认识非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非生产劳动的范围、性质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新形势下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利于我们对现行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既定前提条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应该认识这一既定前提条件,更应认识“个别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已经成为实行按劳分配的极其重要的非既定的前提条件。充分认识这一非既定前提条件,对于增强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阐述了按劳分配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是这样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解读高校人事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人事与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并就确保高校人事与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有效运作提出了五点建议:立法机关应依权制法;管理机关应依法行政;人民法院应公正司法;高校应依法治校;教职工应循法维权。  相似文献   

11.
重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劳动教育应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把握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片面化、课程内容智育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应基于校本课程建设,重塑课程目标以突破片面性,重塑课程内容与实施以融入情境性,重塑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回归主体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劳动无处不在,但对劳动的认识却非众口一词,尤其在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社会上尚且如此,学校当然也不能幸免,导致在教育过程中人为的忽视了劳动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正确看待学生劳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群体劳动争议是劳资纠纷的新趋势,其并非基于集体合同引发,且混合权利之争和利益之争,与集体劳动争议有明显区别。当前的群体劳动争议诉求标的多元,涉及人数增多,易引发集体行动事件,规范性与无序性并存,现实中该争议解决方式单一,仍以仲裁和诉讼为主,探索群体劳动争议的化解应采用诉讼和非讼的多元方式,改变现有司法和非司法机构的设置,强化调解、集体协商、诉讼机制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劳动具有脑力劳动、超时空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奉献型劳动、教学相长的特点。教师的劳动繁重、复杂、艰辛、高尚。教师的劳动应得到社会的进一步的承认和尊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教师的待遇应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前三卷以及《资本论》手稿中,多处论述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尤其是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标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了区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实质,并对未来社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师劳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劳动的投入是人力投入大于物力投入,而产出则表现为流动形态的教育劳务、“物化”形式的科研成果和受教育者增殖的劳动能力。教师劳动的投入与产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效率是指教师投入一定劳动取得多少教育成果,而效益则是指这些教育成果给社会经济带来多大收益。教师劳动的效率是较高的,效益是巨大的。教师劳动报酬的确定,应适合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在逐步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教师必要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用于创新的科学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重要形式,知识经济下的劳动价值论应将科学劳动纳入生产劳动范畴。就此问题,本文从科学劳动和知识价值取得的角度,运用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劳动——知识——劳动——知识”的动态链。  相似文献   

18.
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依据经济史逻辑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科学性,阐述了某些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性及价值创造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依据,紧密结合当代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新认识。这些问题是:(1)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2)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必须扩大,但不能任意扩大;(3)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