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法制类节目都没有能象现今一样的繁荣。报刊、杂志、网络中如此,电视节目中亦然。从中央级到省市级电视台,几乎没有一家未曾设置法制类节目。这固然有法制新闻本身所蕴涵的永远值得传媒追寻的趣味性价值因素,但更为贴切的现实动因还在于随着法制的建树、在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关切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后者既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群众性基础,也是近年来法制题材节目红火的关键所在。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无法忽视它还并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数端“病灶”。若不对症下药,电视法制类节目不仅不能担当起说法、释法的社会责任,而且,受众对其良性发展的预期也将难以实现——节目自身会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
二十几年来,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经历了发展初期、快速成长期,现已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电视法制类节目也遭遇到严峻的现实困境:除几个有品牌影响力的法制栏目外,大多数台法制节目特别是地市级台的法制节目都处于勉强维持播出的状态,节目发展后继无力,法制新闻工作者队伍松散,素质不高。突出问题表现在:形式上较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人文价值的缺失、低俗化现象、舆论监督功能的滥用、法制含量的缺失、题材窘迫通病等诸多问题。集中在  相似文献   

3.
评价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轨迹过程,电视法制节目的形态和模式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指标。在新的法制进程和媒介环境下,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孕育着新的节目形态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周进 《视听界》2001,(3):25-26
2000年年底,笔者赴大连参加“第六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年会”期间,通过参会和交流,对当前全国主要电视媒体的法制类节目的现状及走势有了较多了解,并引发了对其中相关问题的思考。一、电视法制节目现状从规模上看,参加该会的60家电视台均办有法制类节目。可想而知,电视法制节目制作的总体规模已相当庞大。据有关人士估计,全国每天有各类电视法制类节目总长度两个小时左右,其栏目之多,题材之广,需求量之大,资源之丰可以想见,并且规模还有继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5.
许行明 《视听界》2006,(3):74-75
法制类节目目前在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中已经成为主流,从过去单一的栏目到现在的频道,法制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与其他节目类型相比,法制类节目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种转换,是目前电视节目中成长比较快的一个节目类型。是什么原因使得法制类节目有如此快的成长速度呢?我认为这个原因就是法制类节目本身的叙事载体——案例与电视叙事元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鲜活的故事法制节目或栏目中的叙事载体——案例,对电视栏目来说是相对具有故事感的,因为在一个案例里,其先天就具备了叙事所需有的基本元素,对于电…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市电视台法制节目的不断发展,收视率也在逐步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受众.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保证电视法制类节目质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视法制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和高收视率引起了不少电视台的青睐,目前电视台对法制节目的编播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自采类节目,一种是编辑类节目。由于一些单位对法制节目的期待,对法制节目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节目的出发点由原来的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朝高收视率、高创收的方向发展。这样必然会带来节目的媚俗化倾向,即媒体为获得最大的收视率所采取的降低新闻格调,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一种新闻价值取向。如何避免产生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一、节目案情纪实保持细节的生动鲜活与节目格调…  相似文献   

8.
法制类节目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中已走过了近三十年,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现有的法制类节目已不足以满足受众的内心期待。从中央电视台王牌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中衍生出的新节目《撒贝宁时间》在多层次、多角度上重新塑造了人们对法制类节目的观感。  相似文献   

9.
正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媒体法制类节目不好做,做出来的节目很难吸引观众。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法制类节目过于严肃、拘谨。笔者认为,增强法制类节目的故事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邱湧滨 《东南传播》2016,(11):37-38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涌现出了一些知名的法制节目,但这些节目的案例大都是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以案释法,而以法院庭审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节目却不多,《第一帮帮团》"庭审直击"节目是目前福建惟一一个以庭审为主的法制节目。本文拟通过对"庭审直击"如何寻找"好"案例、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如何提高庭审节目的法制含量、如何丰富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画面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来探讨如何提升庭审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电视法制节目的问题性报道较之其他问题性报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除了要遵循一般性问题报道的规律外,还应在案件的准确性、法律的严密性、术语的严谨性、镜头的客观性、前后的关联性和编辑的逻辑性上下工夫,做到“吃透案情、拿准问题、切中要害、有的放矢”。一、吃透案情拿准问题问题性报道,在电视行业也有人称之为曝光类节目。电视法制节目的问题性报道就是利用电视传媒,对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在司法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在实体和程序上存在的问题予以披露的节目形态。它属于新闻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目的是为了对司法和行政执法实施有效…  相似文献   

12.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在中国电视史上,与法相关的电视节目有许多,但学者们公认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是1985年5月22日上海电视台首次试播的《法律与道德》。近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发展很快,呈现出繁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观众对法制类节目的需求,大量法制节目出现在影视载体中,满足国家法律体系普法要求,满足了观众求知、探索和娱乐的需求,但从近几年法制节目形态来看,同质同类现象,娱乐性过强、缺乏道德底线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电视法制节目形态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电视法制节目的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法制类节目的空前繁荣,固然有法制新闻本身所蕴涵的永远值得传媒追寻的趣味性价值因素,但更为近切的现实动因还在于随着法制的逐步完善,在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关切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这些现实动因既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群众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完善与推进,全国各地法制节目也都蓬勃发展,各个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水平都已大有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法制类节目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节目普遍模式化、节目选题单一化等,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必将阻碍法制节目的发展。本文以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法制栏目《正在行动》为例,针对栏目的收视率以及栏目存在的问题为整个法制类节目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王璟 《视听纵横》2004,(4):68-69
近几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可谓遍地开花,发展蓬勃。但是看了众多的此类节目,自己也做了很多节目,我个人认为,电视法制节目还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或者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是客观原因),电视法制节目的画面往往显得不够丰富,也不够精美。一  相似文献   

17.
纪实手法在很多节目中都曾被使用过,但窃以为,在执法类节目中,这一手法更能发挥电视媒体的特长,更适合执法类节目使用.本文所说的执法,不包括公安机关对案件的侦破过程,而是指执法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治理等行动.廊坊电视台的法制天地节目就是一档主要以纪实手法为表现形式的执法类节目,几年来,法制天地节目对该手法的运用,有成功的感悟,也有失败的经历,愿在此与同道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诞生的标志是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开播,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法制节目已经成为中国极具社会影响力和独特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目前全国开办法制节目的卫星频道有33个,各地的电视法制栏目有六七十个,法制类电视节目以专题类节目10%的播出量占据了19%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揭开了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序幕。1999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在经历了开创期和发展期以后,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法制栏目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其社  相似文献   

20.
何波 《视听纵横》2002,(1):64-66
所谓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精神、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从80年代中国早期较单一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开始,它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恢复和建设、电视传播水平的提高,以及传播规模的扩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具体节目形态以及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成熟。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法制节目的近200家电视台中,电视法制节目纷纷进入了播出的黄金时段,湖南电视台甚至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法制专业频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