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过错,这样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虽然在学生中只占少数,但他们能量大,往往具有漫延作用,给学校教育和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甚至成为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我认为正确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形成不良品德的因素,采取良好的教育方法,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祖国未来的有用人才,成为一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栋梁之才,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从我们的教育对象看,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小太阳”“小皇帝”的地位使他们中间不少人形成了任性、蛮不讲理、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的不良心理。在学校受不住一点批评和挫折,有的形成了孤僻、胆小、不愿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心理特点。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当前的社会环境看,拜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学生或多或少受到熏染,再加上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游戏、网络暴力色情的日益泛滥,使极少数学生表现出不符合或违反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说谎偷窃,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沉迷虚幻的网络世界……这些行为严重干扰学校或班集体发挥正常而有效的作用,阻碍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就必须担负起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义务,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四有”人才。那么如何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呢?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中职学校的学生,无非是那些分数太低、家庭生活困难的“无奈生”。他们有的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有的做事冲动,考虑问题偏激;有的内心自卑,表面张扬。他们对职业、对社会缺乏认识,对未来的人才竞争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自卑和恐惧心理。如何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的不当,有的儿童入学后往往表现不好,他们不仅不认真学习,成绩不良,而且沾染了社会上的恶习,有打架、抽烟、喝酒、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他们经常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屡犯错误,又屡受教育而不改,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后进生。我们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当今望子成龙时代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杜小红 《教学随笔》2016,(9):138-138
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的不当,有的儿童入学后往往表现不好,他们不仅不认真学习,成绩不良,而且沾染了社会上的恶习,有打架、抽烟、喝酒、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他们经常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屡犯错误,又屡受教育而不改,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后进生。我们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当今望子成龙时代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有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常常是划分优劣,而往往又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当班干部,可以在期末评先、评优,把一切荣誉都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成为学校、家庭的骄子。即使这部分生中有的在思想品德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也会在赞叹中一切都消失。而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他们在学习上多努力,在思想品行上有多好,在班主任心中总是“后进生”。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绝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尽管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个性的形成甚为不利。一个学生从小胆小怕事,长大后往往缺乏勇气,缺乏自信心;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大了就难于对人热情,怯于交际。通过观察调查,我们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良品质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的萌芽阶段,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第二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向外扩展阶段,即…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游离于正常学生之外,他们大都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上存在着不健康因素,表现为自卑、怯懦、狭隘、抑郁、自私等。因此,他们在表现上与正常学生有很大区别:有的思想消沉,对学习和集体活动提不起兴趣;有的纪律松弛,自由散漫;有的性格孤僻,性情乖戾、暴躁;有的经常旷课逃学,处在流失的边缘等。鉴于以上这部分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统称为“特例儿童”,并纳入了学校特殊教育的范畴。一、从情感教育入手,融入爱心针对“特例儿童”的孤僻、压抑和自卑等状况,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注…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一些不良场所、文化市场及一些不轨行为的影响,如凶杀电影、淫乱的录像、黄色小说,KTV包箱,等等,对学生心灵的腐蚀;还有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猖狂犯罪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以及一部分人的唯利是图、吃喝玩乐的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形成不良品德。 2.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①有的家风不正,如家庭成员赌博、生活腐化等,往往把子女引入歧途。②有的家庭缺乏正确管教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是父母双方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不、一致,有严有松,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5.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体育、高校体育产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明晰了各自概念的范围 ,给出了高校体育和高校体育产业结构图 .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图书:分合中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定义、起源、作用、管理、学科体系等方面对图书与档案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而说明二者在现实中将保持独立方式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些高校办学的目标定位不明、办学模式严重趋同、缺乏特色,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扭转这种局面,办出特色,呼唤高校依靠办学"特色自觉"来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