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继云系江苏昆剧院研究室高级主力成员、历年协助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新雷教授共同指导中国古典文学戏曲史专业的研究生。近为元代散曲名作谱曲二首,并于“1994年中国散曲研讨演唱会”亲莅演唱,精彩绝妙,博得与会代表热烈赞赏。今特予载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曾在朝中任礼部尚书、监察御史等要职,后退隐故土。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他应朝廷征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身心交瘁,四个月后卒于任所。他在陕西任上用“山坡羊”曲调,写了九首怀古小令,《潼关怀古》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散曲写了作者亲眼看到的陕西大旱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发出由衷的感慨,读来十分感人。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到叶松林先生《元代散曲的文化品位研探》一文(见《荆门大学学报》1997.3),对元代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否定性意见,让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惑.幸而不久便读完王毅先生的《元散曲艺术论》,  相似文献   

4.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候、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5.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侯、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6.
元散曲选译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选译     
绿叶阴浓,遍地塘水阁①,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②。乳燕雏营异语③,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珍珠乱糁④,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⑤。穷通前定⑥,何用苦张罗⑦!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⑧。且酩酊⑨,任它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相似文献   

8.
鲍亚民 《教学随笔》2015,(Z1):84-85
<正>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9.
鲍亚民 《科学启蒙》2015,(Z1):84-85
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0.
元散曲与全真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元代重要文学体裁之一的元散曲和当时影响巨大的全真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作为本土宗教,全真教对于当时的文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时的遗老遗少纷纷加入到全真教中去;全真教的禁欲思想和追求超越的精神和当时文人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同时全真教俗词对散曲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挑灯细看曲有源昨日在路边捡来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归来挑灯细看原来是四十五年前我在上小学的路上随意丢的空悲切三个字因为当时还不明白便留在口袋里今日翻出来本想重新合在一起重新品味不料那悲切二字在情急的已经用了只剩一个空字  相似文献   

12.
明代散曲,曾经一度是"被偏见淹没的珍珠",备受冷落。20世纪经吴梅、任中敏、卢前、梁乙真等学者勾勒概貌、系统论述后,这一领域逐渐为学界所关注。尤其自90年代之后,明散曲的研究随着元曲研究局面之盛,也不断走向深化。其中,谢伯阳先生于此用力甚勤、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3.
习家池大约于元中前期迁建于阎家冲山谷西端的白马泉源旁的今址,可能因迁建的习家池规模太小,工程质量太差,民族矛盾的影响而失去记载,至明代正德年间始有重修记载,经明代两修、清代三修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和规模,其格局、内容等方面和汉宋时的习家池有很大的不同,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4.
元散曲中的云意象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其中"闲枕白云卧"意象表现了一种彻底的隐逸情怀;"懒云窝"意象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精神庇护所;"风云"意象被消解了作为君臣相得象征的积极精神,具有了虚无的悲观消极色彩;而"云雨"意象对"云雨"固定具有男女交媾之意起了推动作用。元散曲中云意象的这些新特点,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他们看似识破天机,通过"避世"来获取精神的安宁,却又潜藏不平,借"玩世"精神故意用一种直白浅露甚至庸俗来消解传统,从而在散曲中通过云意象的创造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一丝安慰。  相似文献   

15.
从元散曲的作者构成、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和散曲批评诸方面来看,元散曲与理学都存在着悖离。这种情形的出现,与元代文人对散曲的认识有关,也是元代理学影响文学有限性的体现,同时亦是学界对这一论题置辞甚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一、元散曲的体裁特色散曲是在宋、金、元对峙时期我国北方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是在宋词片面追求典雅,刻意求工,渐趋僵化的情况下,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中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称之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小曲”(王骥德:《曲律》)。其后,由于有乐师正谱,文人填词,并吸收部分词调演化成曲调,加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量“胡乐番曲”输入,使曲调日趋丰富,从而使散曲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家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街头诗。街头诗是写在街头、墙上、岩石上或印成传单的一种短小的诗歌,它的作用是鼓动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抗战初期形成了一个街头诗运动,尤其是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涌现出一大批街头诗人,田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0.
曹操(公元155——220年)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他一生的事业和文学创作跟这个时代息息相关.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世族官僚三个集团,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朝政极端腐败混乱,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地方各州郡拥兵称霸,全国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