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有幸读到了永嘉董林梯老师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2期)的《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一文,该文认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贯穿着一条体现“大生命”意识线索——“不只关注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董老师在文章中对教材中的“大生命”意识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发表了王从华、徐江两位老师的<从某教学比赛看集体性"应教的"与"实教的"之断裂>一文(下文简称<断裂>).文章认为<我生命中的那蔟野菊花>一文中的"野菊花不具有顽强生存的生命意识的象征",因为"渠坡上的野菊花没有提供顽强生存的生命意识形象.  相似文献   

3.
殷夫诗集<孩儿塔>的荒原意识,是建筑于诗人自身生命体验之上的对于生命本质的现代揭示,因而是一种体验型荒原意识,它几乎贯穿了整部诗集.锁定<孩儿塔>的"荒原意识",记录殷夫在与双重荒原"纠缠、排拒、脱离"进程中的复杂表现,动态描绘"阴面的荒原人"殷夫向"阳面的最纯粹革命者"殷夫"突变"时的心灵轨迹,继而廓清鲁迅所留给我们的<孩儿塔>之"别一种意义",乃至进入"别一世界",至少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让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主张在每堂课中,应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也正在这样实践着,在努力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成长。中国的古典诗词精深而又博大,传世佳作数不胜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际"工具",是最具人文气息的一门学科,也是感悟生命意识的最好所在和最好阵地。鉴于此,语文学科更应该与生命意识教育紧密地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地感受生命,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一、以教材为立足点,挖掘生命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刊载的朱新敏、陶淑文老师的"课堂观察"<在思辨中知人论世>,收获颇丰,无论是陶老师课堂的层层引领点拨,还是朱老师的切中肯綮的观察评价,都让我们明白欣赏古代诗歌善于思辨、知人论世的重要和必要.但是,陶老师这样处理教学,似乎没有考虑到教材意识或者说课程意识,而这一点,朱老师在观课评价时似乎也并未涉及.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与<再塑生命>是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两篇文章,题目虽然不同,节选的却都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自传中的同一内容.  相似文献   

8.
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是当代教育的迫切使命.而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笔者认为,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拓宽历史教学课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价值观教育,并把生命教育视为价值观教育的个人基础和青春成长的底色。七年级新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学习单元"生命的思考",设计了"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课。该单元最后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是生命教育也是整个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落脚点,从与自我、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维度,带领学生寻找、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探讨生命关系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笔者曾组织一次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例概述(一)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一次难忘的经历:在一次班级演出中,老师安排"我"扮演大老虎,"我"因不会做豁虎跳的动作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课文以"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这一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对演出前后"我"不断变化的心情描写使整个故事显得非常生动有趣,语言风趣幽默、平实质朴。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品德课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绽放生命之花"一课,如何让生命意识薄弱的初中生敬畏、珍爱生命,创造、拓展、延伸生命价值,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姜夏艳老师执教"感受生命的意义",她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带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安东尼·罗宾说过:"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付出生命,就得到生命。"在教育的田野里一路走来,我执著地寻找学生生命成长的最佳路径,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完善自我,期待着与梦中的自己相遇。在阅读中蹒跚。曾记得20多年前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有同行在听了我的课后说:"这个小老师,基本功扎实,但课堂似乎缺少一些灵性。""灵性"这个词深深地刺痛了我,也使得我静下心来研读教材、研究教法。有了大量阅读的积淀,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共五册教材,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引领,大部分的老师可能把教学的重点设定在了每册之中的"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部分,而忽略了"梳理探究"这一章节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的确,在每册教材中,"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内容占了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而"梳理探究"仅有一点点内容。更多的老师可能会提出这部分和高考的联系不密切,可以不用花课时来学习。但是从大语文教学的功用来看,除了一部分知识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更多的是语文在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组都是写动物的课文--<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鸟语>一文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鸟儿的喜爱之情;<天鹅的故事>中天鹅们的行为改变了一个狩猎者的生活方式;<生命的壮歌>中的老羚羊,为了成全种族而牺牲自己,它的大无畏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吴立岗老师在《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7期)一文中就明确地归纳作文存在"六无"问题:"学科无地位""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老师无方法""学生无兴趣"。吴老师的这种提法正道出了作文低效甚至无效的多种因素,然而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没有非常系统非常专业的写作教材,但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蕴含着知识、思想和方法等元素。纵观小学数学教学,一线老师就教材按部就班教教材的现象屡见不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与教材深层对话,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课堂才会充满灵动和智慧、洋溢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刷屏朋友圈。考生魏祥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选择了努力和坚强,高分考取清华大学。在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教学中,我以魏祥的人生经历贯穿全程,引导学生探索核心知识、唤醒参与意识、体验智慧生成、共享生命成长。[教学过程]○引题:生活在线,回忆挫折遭遇师: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情?生1:数学题做了几次,仍然做错。生2:因为个子矮而被同学嘲笑。生3:英语测试得了79分,被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2013,(10):75-76
<正>"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余秋雨教授的新作《中国文脉》开篇便阐释了这样一个观点。事实上,这种"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在明清之前就是一股诗的潜流,从《诗经》伊始,一以贯穿了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脉络。因此,谈到诗歌教学,如何将这种"生命"意识与"审美"意识贯彻于课堂,便成了诗性教育探讨的话题,其实,概而言之,也是诗性教育的底色。一、操千曲而后晓声——提升独到的文化鉴赏力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一种文学样  相似文献   

20.
一、总论:文与笔 在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收录了<东坡志林>中的<记承天寺夜游>和<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咏絮>两则"笔记".虽然教材是以"短文两篇"作为课文的篇名,但如题以"笔记两则",文体明确,也许更好些."笔记"就是随笔所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