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完善的提高大学生基础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业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创新培养体系,将创新教育与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包括创新平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激励机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这些研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于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整体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协同企业共同整合双方资源,合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溯源为切入点,提出学校和企业协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体系、训练体系以及指导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体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上海高等教育大规模地推进高校布局结构高整,加快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高校创新取得了新进展:全国重点学科数居全国第二;在全国率先建设人才培养学科高地,专利申请总量与增幅全国第一。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步伐的进程中,上海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要在已有的成绩与基础上,率先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城市的创新发展。为此,课题组在上海市教委领导下,开展调研,剖析创新人才个案,召开留学回归人员座谈会、分管校院长座谈会、各委办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以及在沪两院院士个访。在分析、研究、修改基础上形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本文侧重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解决的体制问题以及建设的途径与对策阐述。  相似文献   

4.
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林业特色,开设景观水工程专业特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电工类课程的开设门数和时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等,是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一要明确构成要素,二要明确培养目标,三要培育具备创新特质的教师队伍,四要进行课程改革和新课程体系构建,五要搭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六要改善教学方法和人才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高等教育更应是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今天,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入手,并结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探讨构建民办高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科实验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依托,对实验中心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54321"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制定了网络化、开放式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多元化的实验考核体系和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提出了实验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新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和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于"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整体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协同企业共同整合双方资源,合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溯源为切入点,提出学校和企业协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体系、训练体系以及指导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9.
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在分析实验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就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需要,是提升大学办学声誉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施行创新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创新知识生成规律,构建多样化的财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可以借助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把握系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三个原则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创新基地的创新模式,促成第一、第二课堂互助互动态势并形成整体创新氛围,促进不同层次科研创新整合以及科研团队与产学研一体化,开放创新思维,最终形成高校特有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还在探索阶段,目前全国各高校均围绕着该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尝试,但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仍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教育教学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考试评价制度的转变与重构,重构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综合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本文就综合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思路、模式、方法、途径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军工校园文化既是行业文化,也是大学文化,具有两者的双重属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导向,促进,规范和保护四大功能。因此研究型大学应从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个性文化和保密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军工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11计划"的实施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背景,构建了本科应用型、研究生创新型和创新创业型三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三个协同"、"三个联合"和"三个联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国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强国,多年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注重基础研究,为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德国通过政策和法规来构筑创新体系,注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创新的平衡及科技决策的多方参与。德国有着健全的教育体制和门类齐全的学科设置,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发现和保护高智商儿童,在高等教育阶段制定洪堡国际研究奖计划、卓越计划等,并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德国对创新文化的推崇和创新人才管理将为它的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保证它在欧洲和国际工业发展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高等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培养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21世纪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出发,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创新人才的客观需求,阐述了在构建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重视的转变教育思想是先导、学科综合化是方向、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是核心、学科建设是重点、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等教育质量是根本等若干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简单地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义为单独的"工具型人才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其相关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不能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融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文章从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培养平台等四个方面探究高职教育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