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如何突破资源瓶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回顾了江苏省产业发展轨迹,分析结构变化,指出江苏省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5个指标,对江苏省工业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分析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苏南应重点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度发展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苏中应大力发展建材、电力、冶金、化工、纺织等用地优势明显的行业,适度发展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苏北应承接苏南产业大转移,重点发展食品、化工、医药、机械等用地潜力大的行业等.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南丰县为例,分析南丰县建设用地现状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针对南丰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文章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其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实施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背景和现实意义,构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并发乐安县为实例做了具体的总体评价,最后对乐安县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多地少,同时,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起步并进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和用地扩张迅速。现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普遍存在城市规模外延扩张过快,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所以如何努力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己经是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瑞安市为例,通过收集资料、补充调查,将瑞安市与浙江省其他7个全国百强县、市进行比较,得出瑞安市集约利用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陈伟  李阳  吴群  郭贯成 《资源科学》2012,34(12):2256-2264
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比较的前提是不同区域或行业间应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首先阐释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可比性问题,然后设定了产业差异修正系数,在对江苏省各工业行业土地利用指标进行产业差异修正的基础上,评价了各工业行业及各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指标经过修正后,行业间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明显变小,个别指标出现了在不同区域间的优劣转变;②苏南、苏中、苏北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度差异较大,从全省工业行业情况来看,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偏低,黑色金属冶炼、造纸、石油加工、机械制造类、通信电子类行业土地集约度相对较高;③产业差异修正前后,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苏南工业行业平均土地集约度低于苏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23个与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度4个方面,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认为,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可以分为4个层次: ①超集约,即土地供求紧张,分值大于0.3; ②集约,土地供求平衡,分值在0~0.3之间;③基本集约,土地供求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分值在-0.3~0之间;④欠集约,土地有所闲置,土地产出率较低,分值小于-0.3。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区域差异: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据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水 平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广西宾州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总结建设用地利用潜力的内涵,创建基于社会投资能力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结合人均指标法和提高容积率法,提出测算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系统方法,并以广西宾阳县宾州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贵港市区域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选取利用强度指数(UII)、增长耗地指数(GCI)、用地弹性指数(EI)和管理绩效指数(API)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贵港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总指数为72.70,土地利用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建设用地消耗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还有待提升;贵港市所辖5个县(市、区)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状况最好为平南县,依次为覃塘区、桂平市、港南区和港北区。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以期为促进贵港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郁玲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7,29(6):106-1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关键性和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市场贸易,规范政府行为以及改进农地流转机制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宇杰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2,34(5):889-895
以江苏省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两者的时间变化和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致表现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从空间特征看,江苏省各个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同时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旅游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崔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0,32(10):1963-1971
利用江苏省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明显减少,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用地结构不断趋于均质化;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用地效率明显提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与应用——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实现了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包括非空间模块和空间模块两个主要模块.非空间模块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思想,用以模拟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空间模块以多分类Logit模型为主体,用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的空间分配,输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图.江西省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对江西省200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总体精度达到77.68%,尤其是对林地的模拟精度达到86.87%.因此,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能够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性以及群落β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量是随着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但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菊科植物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豆科植物则呈现出现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生态工程区域,无论是物种总数不同科目物种数量均是最少的;②物种重要值的分布特征是:羊草、克氏针茅等建群种在背景样地中最高、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伴生种、杂类草的重要值逐渐升高。在生态工程区,羊草的优质牧草物种重要值是最高的;③总体上,研究区草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在轻度与中度利用样方中较高,背景样方次之,重度利用样方中最低。而生态工程区,其各个指数均则介于轻度、中度利用与背景样地之间;④群落相似度指数在轻度与中度利用草地样地最高、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而生态工程区与背景样地相似度指数较高,说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集约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佳  韩桐魁 《资源科学》2008,30(6):955-960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假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像一个工厂或是农场,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均质分布的。在这里,农村居民点用地是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相互独立的生产要素,都被转化成产出。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C—D生产函数修正模型,运用该模型探讨近郊区和远郊区(农村腹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最佳人均投入量估算,并以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为例进行实证,估算了在现有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其近郊区代表——新铺镇的最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为86m^2,这个标准远远低于现状水平,由此可见,新铺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仍有较大潜力可挖。从调查获取信息得知,基于农户意愿的人均居民点用地的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为50m^2,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角度上看,新铺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释放工作也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明确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即市场化配置。但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为招商竞争等原因而实行低地价政策,将地价定位于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多地一价"现象普遍,致使工业用地市场流于"有形",势必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结合市场机制进行工业用地市场化分级,以土地市场交易平均地价为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地价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地价模型,通过测算地价、交易均价、最低保护价的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三类地价总体格局相当,由南至北呈"高-低-高"的格局,形成以环太湖为主高点、邳州市等为次高点和宿迁为谷地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工业用地市场受最低保护价政策影响较大,偏离土地利用实际情况;③1级、2级、3级市场交易均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107%、108%、85%,说明在非有效市场环境下地价平均偏低了15%;④1级、2级、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97%、95%、85%,表明如与2级县市相当,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至少可以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