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高考》2008,(7):86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组画面: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然后实施火攻,正当司马懿父子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顿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满谷大火倾刻间全被扑灭,司马懿父子乘机率兵杀出重围,得以逃生。诸葛亮最后只好望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相似文献   

3.
经过街亭之战后. 诸葛亮在五丈原又 一次与魏军交锋. 了- ~卜浇六妈分 诸葛亮死后司马赘的 儿子司马昭夺取了魏 国大权公元263年他 派将军邓艾进攻蜀汉 邓艾灭了蜀汉后主刘 禅被司马昭从成都接 到洛阳 刘禅到了洛阳.司 马昭以魏元帝的名 义,封他为安乐公。 还有歌舞表演, 真好看!扶不起的阿斗@烟非  相似文献   

4.
为免引来不必要的质疑,我开宗明义:本文只谈文学(小说)意义上的诸葛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马谡是蜀国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司马懿引兵进犯,他自告奋勇镇守汉中咽喉街亭,并且在出发前“立军令状”。结果因为自高自大,骄傲轻敌,拒绝副手王平于当道筑土城的劝谏,被司马父子趁机断了汲水之道,乘虚而入,街亭失守,蜀国因此丢掉了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变得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5.
早在公元前4世纪,大军事家孙子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思想。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心理战的范例数不胜数,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三国时期的“空城计”故事。“空城计”的故事见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下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将司马懿率15  相似文献   

6.
1.气旋为什么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都有暖气团的上升运动。而气旋是低压系统,内部有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助于锋面的产生。而反气旋是高压系统,内部盛行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会抑制锋面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有章说,司马相如的“封禅”是对汉武帝封禅的“讽谏”和“尸谏”,是“讽武帝不要夸功封禅”,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也是反对封禅的。武帝封禅是迷信神仙的活动,但司马相如和司马谈父子并没有反对封禅,武帝本人对迷信神仙也有一个认识过程,晚年有所觉醒,简单否定是容易的,但不能揭示历史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在东线魏军失利的情况下,诸葛亮于建兴六年(228)十二月领兵数万北征,杀出散关,包围陈仓,发动了第二次对曹魏的北伐。而陈仓城之所以没被攻克,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外因有三:一是魏军主帅曹真在粉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料定诸葛亮随后的出击必走陈仓,因而派得力干将郝昭加强了陈仓城的防守;二是陈仓城守将郝昭为人雄壮,知兵善战,河西"民夷畏服";三是曹魏的"质任"制度,使郝昭不敢投降。内因有二:一是粮草不继;二是诸葛亮才能"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相似文献   

9.
一场大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要钱不要命”的现代悲剧故事,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夺命之物》只是一篇不到两百字的微型小说,作者通过一对父子在大火中一死一生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贪财,往往是人丧生的根源。文章虽短,但其构思精致独特。作者三设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未来高技术战争将是一场高强度的战争,它不仅是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员素质的较量,而人员素质不仅包括政治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还包括心理素质.从诸葛亮空城退司马,到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对伊军发动的心战攻势;从孙武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到克劳塞维茨关于“精神力量”的理论,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心理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心理战做为克敌致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幽默     
二战过后的一次表彰会上,一位记者访问一个战争中的英雄。问:您作战如此勇敢,请问您的勇气来源是什么?答:我们的长官发给我们每人一件世上最先进的防弹衣。(奇怪地)问:那为什么你们全军覆没,而您也受了重伤呢?(要哭了)答: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不知道那只是一件破棉袄……西城上,诸葛亮一曲奏罢,余音绕梁,听得城外的15万魏军如痴如醉。诸葛亮:“谢谢大家,每位请交门票费一两。”魏军大惊,片刻之间,15万人逃得一个不剩……真正的隐形飞机作战的勇气幽默@邓羽  相似文献   

13.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点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决定正确的方针、方法,从而做到灵活机动、克敌制胜。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关于“父子相继纂其职”《史记》述作,司马谈已开创其绪。谈不幸早卒。司马迁继之。《自序》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说明司马谈已搜集很多资料。“所次旧闻”,类似《史记长编》性质。所谓“论”,当是“论纂”之意。“论先人所次旧闻”,就是在父谈准备的资料的基础上排比整理、编纂成书。其中有部分书稿,可能司马谈已经编成,所以《自序》又说,“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两说既出于司马迁自述,当属可信。  相似文献   

15.
【教例】《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5—11节,体会体会火攻计划的周密。(学生读思)生:那天有很急的东南风,火船靠近曹营的船队,一下子可以烧起来,而且风助火势,曹营一片大火。师:说到东南风,还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呢,谁来说说?生:(急切地)我知道,周瑜很嫉妒诸葛亮,诸葛亮就立下军令状,在七星坛借东风,借到了。周瑜很气,拿诸葛亮没办法。师:我们现在有一个什么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生:还有,黄盖先写假降信,夺取曹操的信任。生:应该说骗取信任。师:在写假降…  相似文献   

16.
开篇笑话     
大话空城记西城上,诸葛亮一曲奏罢,余音绕梁,听得城外的十五万魏军如痴如醉。诸葛亮:谢谢大家捧场,每位请交门票一两白银。片刻之间,十五万魏军逃得一个不剩……打鼾宝宝睡觉时还在玩娃娃,妈妈说:我们让他们在枕头上睡觉吧。好!宝宝表示同意,过了一会儿又担心地问:他们会不会打鼾呀?  相似文献   

17.
酒的教训     
张飞去魏国救火,却引发了吴国的森林火灾,怎么回事呢?诸葛亮看见张飞急急忙忙将神医华佗拖来。“谁需要抢救?”诸葛亮心里嘀咕。他便跟着去张飞屋里。诸葛亮闻到一股刺激食欲的香味,问张飞:“三将军,你这儿有烤鸭?”张飞说“:不是烤鸭,是烤鸽子。”诸葛亮觉得诧异“:你舍得烤你的宝贝鸽子?”张飞说“:不是我烤的。我驾着飞鸡去魏国放鸽子,正遇上森林大火,我的鸽子立刻都被烤得滋滋响,它们好不容易才飞回蜀国。”华佗检查着鸽子们的伤势,说:“它们身上有一半的地方已经烤熟了。”张飞哀求华医生:“您的医术高明,能不能把熟鸽子变成生鸽子?”…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司马迁及《史记》褒抑不一的众多评议中,尤以班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论断最为著名。先哲时贤,或认为班氏误将司马谈之言等同于司马迁之意,或以为司马氏父子价值取向不同,“黄老”“六经”异学,多持批评否定之态度。尽管从汉武帝时代已经开始崇扬儒学,但黄老政治依然在社会诸方面保持强动的影响。具体言及司马氏父子的思想价值取向,虽然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司马氏父子还是推崇“黄老”之学的。降至东汉时期,儒学完全占据政治统治地位,而这一变化正是班固批评司马迁及《史记》的主要动因。细绎班氏之语,从中寻觅两汉思潮变化的轨迹,则是更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