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学发展史上,丑从美的陪衬、对照到美的对立面,丑的地位得到不断的提升。审丑与审美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它影响和决定着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探索了西方哲学的本质含义,对西方现代艺术广泛存在的审丑意象进行了梳理,得出了现代派艺术是过渡形态艺术的结论,号召中国的艺术家以本民族化为基点融会贯通,提升艺术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3.
审丑近乎勇     
《庄子》大量写“丑”。庄子美丑兼审,其审丑有勇而知耻。审丑既是庄子对华夏文化感性学特点的传承,也是他力图扭转被儒墨异化的人性的尝试,同时是对战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庄子之丑发展于老子之丑,庄子之丑不等同于恶,庄子之丑学与其美学一样,是庄子研究中不可偏废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美与丑总是相伴而生,动画艺术的内属性要求注定动画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其审丑性,这也是动画艺术得以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审丑,动画艺术将难以维系,也必将失去其生动、感人的一面。动画艺术的审丑性消解了一般电影的感染力,突出了一种陌生化的视觉体验,并且将这种体验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让我们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蒋翠 《安顺学院学报》2002,(3):27-29,32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铸造是其核心.如何给学生一双识美丑、辨是非的慧眼,使他们的人格和谐全面地发展,是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审丑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铸造是其核心.如何给学生一双识美丑、辨是非的慧眼,使他们的人格和谐全面地发展,是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审丑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中西在审丑观和审丑艺术实践上的明显差异.中国侧重于对丑美并存和对比性关系的认知,往往以丑反衬美,美是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而丑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则不仅将艺术创造中的审丑视为能引起快感的观照生活与求知的过程,而且发展到把丑看作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更真实的本质的显现形式,其审丑艺术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有美也有丑。美是肯定性的审美价值,丑是否定性的审美价值,因此,生活中有审美和审丑。中学生对审美接触较多,而对审丑则了解不多也不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呢?笔者通过本文对于审丑能力的培养做下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堪称当代中国作家之翘楚,他的作品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愫。他的小说打破了文学语言的传统信条,看到了"丑"的语言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他用独特的话语形式,通过自己的审丑体验和审美情趣,勾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痛楚、荒谬和虚无,强化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态度,批判了人性的灰暗和邪恶。审丑语言,既表现了白先勇对历史流变下人类命运的感悟和思索,又满足了语言陌生化的审美需求。"丑"的语言使白先勇的小说产生了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10.
高老庄无疑是丑的,作品揭示的丑是真实的生活的丑。作家笔下的高老庄绝不是某个行政地域,它透视着整个中国。作为艺术丑的高老庄并没有远离美,而是在丑的自我否定中升华出美。在丑的背后、作品的深层、作家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满分作文不乏温暖的、和谐的和令八喜爱的东西,读着……就不接地气了,话语方式一路高歌,集体审美乐此不疲。关于“审丑”,只字不提?尼采认为丑比美更深刻:“一旦放弃了通常的与和谐的,而且一旦形式的不平常的选择强烈吸引我们的注意时,我们便能领会到,那激发美感的东西表现了藏在内部的有价值的精神生活。一般说来,丑如果突然出现,就会含义深长。”另外,审丑也是一种生存意义的表达。所处的生活环境,因为制度的欠缺、人性的弱点和价值的偏离,滋生了林林总总的丑陋东西,催促我们直面生活,直面世界,主动审丑。鉴此,关于高考写作,就应引导考生审丑,正视存在,创造美感。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满分作文不乏温暖的、和谐的和令人喜爱的东西,但读着读着就不接地气了,话语方式一路高歌,集体审美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中对学生重视了"审美"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审丑"的认识,"美"与"丑"作为相对事物观,在教育学生中应当统一起来,让学生有个整体性认识这个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文去感悟和发现"美"与"丑",学会审视思考,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审丑时代     
自从电影《手机》中的审美疲劳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后,人们纷纷患上了审美疲劳综合征。时过境迁,如今审丑这一项充满后现代色彩的运动已如火如荼地兴起。从芙蓉姐姐,到自称前后五百年无人能及的凤姐;从围观犀利哥,到《快乐男声》伪娘刘著,再到当下刚刚冷却的小月月疯狂网事,我们的观丑、审丑心态一次次被暴晒在阳光下,鲁迅笔下那群围观的中国人一次次重现在网络上,随着主角更替,观众热情也节节高涨。  相似文献   

16.
论审丑     
审丑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丑的对象进入审美领域,有六个条件:一是创作主体对形式技巧的追求与运用;二是摹仿本能的释放;三是虚拟安全距离中的自我抽离;四是情感"霸权"(个体情感的主动投注或对读者的情感倾向的引导);五是社会道德评价或批判;六是生命意识终极思考的指向。  相似文献   

17.
陈晓清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59-61,79
研究者多关注梅尧臣诗"深远古淡"的一面,而对其"奇巧"的一面却少有关注,本文即从丑学的视角发掘梅尧臣诗的审丑意义。梅尧臣以勇于审丑的姿态在自己的诗中写丑、评丑、论丑,从而拓宽了其诗歌的广度和深度,状写出一个真实的本位的自然。他以审丑来突破思维禁区,为宋诗唱响了革新的号角,其诗歌的艺术魅力正在于这种献丑守拙的智慧,寒俭内敛的气质,厚重沉稳的底蕴和无取无求的平淡风格。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审丑美学内涵丰富,本文从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就是丑、丑就是美发掘庄子的审丑美学的相对性的真意。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外历史中的时尚元素,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中外时尚异曲同工的审丑之妙,可以供我们再次审视生活,审视我们的时尚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