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角要闻     
《广西教育》2011,(30):4+13
教育支出成为我区财政第一大支出本刊讯10年来,广西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增长了5倍,已经成为我区财政的第一大支出。9月23日,在"全区教育投入和管理暨教育文化项目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自治区财政厅公布了这一信息。据介绍,2001年,我区公共财政的教育支出为62亿元,2010年增加到367亿元,增加了约5倍。在这10年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9.5%,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16.7%的涨幅。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相似文献   

2.
强化公共财政支出审计,促进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审计工作的新课题。研究探索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办法,科学评价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是新时期财政审计工作的制度创新,也是改进和强化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公共财政审计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章右 《教育》2012,(7):27
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达到4%,各省市和自治区在将教育"蛋糕"做大的同时,也在探寻着如何切好这块大"蛋糕"。河南:公共财政是第一大支出为实现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财政部对各省建立了教育投入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分到的指标是:2011年、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6%和17%。据《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853.5亿元,增长超过了40%,教育成为河南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公共财政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公共财政不是吃饭财政。从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点看,公共财政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除了保障吃饭外,还负担着其他较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是建设性的。同时,公共财政也不仅仅是支出结构、范围的调整,还包含着规范性、法治化、公平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5.
潘志贤 《教师》2011,(33):9-9
2012年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7%。这是11月4日上午召开的河南省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透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OECD主要成员国在公共财政收入、教育支出结构上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大,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例却相对偏低。要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需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我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充分开发财政性教育收入中的其他来源收入。  相似文献   

7.
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对于这个再次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的实现,中央高层显然下了大决心.日前,国务院首份关于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是:公共需要是公 共财政的基石,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关键;公共收入是公共财政的支柱;公共决策是公共财政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支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公共财政的需要,投资效益低下,因此,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投资行为的分析,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地制宜,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本地政府财政投资范围、调整和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强化财政投资支出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教育财政也必须进行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改革.本文遵循公共财政制度下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构建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与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 ,教育财政也必须进行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了公共财政制度下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提出了构建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属高校财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7年.不同类属高校之间财政结构出现分化,中央管理高校和地方管理高校生均支出和预算内生均支出差距呈扩大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倾向央属高校,地方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发展。中央高等教育财政在省域非均衡配置,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中央直属院校和竞争性项目。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为1.84:1:1.29,生均社会投入比值为2.23:1:0.68,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财政投入格局。中央划转到地方的高校公共财政投入出现分化.一些省份的划转院校公共财政拨款持续下降。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不同类属高校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工》2011,(9):23-23
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在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各地如何结合地方的实际,逐步推进地方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是广大财政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该文从潮州市的经济实力和地方财政状况出发,从收入机制、支出范畴、公共预算和财政监督等四方面入手,探索构建潮州市公共财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加大教育投入,营造重教氛围.公安县依法保证"三个增长",确保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2.8%.通过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时、足额下拨公用经费到各学校,指导学校规范、合理地使用好公用经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体制已实现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跨越,建立起了公共财政体系,但还存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公共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行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还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等问题。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必须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对应的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公共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税收制度,规范公共财政收入管理;着力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各国政府纷纷调整了公共财政支出政策,时高等教育财政配置的关注从宏观增量转向使用效益的研究:笔者以高校内部财政配置结构比例的分析为视角,对近10年来我国高校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再配置提供决策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目前财政存在的越位和缺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建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重塑财政支出结构,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比重适当,集散有度,收支合理,使用得当”的原则,建立起财政支出明显优化,国家财政和社会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预算约束机制日趋完善,支出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督力度全面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安徽省1995-2015年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教育支出能够较为显著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比,地区经济将增长0.674 9个百分比,且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些促进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目前财政存在的越位和缺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建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重塑财政支出结构,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比重适当,集散有度,收支合理,使用得当”的原则,建立起财政支出明显优化,国家财政和社会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预算约束机制日趋完善,支出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督力度全面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