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很注重描写和刻画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因为艺术形象是与作品的主题息息相关的,它是文学作品的精和血。作为一名真正善于学习的人,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你非得去品其新颖构思,挖掘文本中的形象,深入把握其神髓,认识时代社会。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形象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决不容忽视艺术形象的探究,力争让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更为完善,更为精湛。  相似文献   

2.
3.
叶圣陶先生说 :“接受和发表 ,表现在口头上是听和说 ,表现在书面上是读和写。”“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这当中 ,听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说写的优劣 ,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围绕听说读写来展开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阅读教学的重心该放在何处呢 ?语感是接受与表达的中介 ,接受得好 ,语感强 ;语感强 ,表达得就好。著名语文教育家夏尊先生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得更具体 :“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 ,语感的培养与训练 ,仍是当今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一、引导·感知·理解所谓语感 ,是指…  相似文献   

4.
5.
6.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主题是聚焦言语活动的核心。但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老师对课文主题关注不够,认为学生认识能力有限,跟他们谈主题是多此一举。其实,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对主题的关注,绝非是简单直白地“告诉”,而是要根据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以课文主题作为阅读中一切言语活动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8.
9.
1.对照阅读中语言文字对照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字词对照.选词选句往往体现了作者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练字的重要性,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采取调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对照.如《喇叭花》一文最后写开花,是这样写的:“屋檐上也开了花,有一条蔓还悄悄地把几朵花送到邻居家里”中的“送”字改成“伸”、“攀”,对此比较哪个词用得更好,通过比较,学生理解到:“送”不仅有“伸”、“攀”等意,还说明花开得多、蔓长得好的意思,而且采用似人化的手法渗透了作者的情感,那就是要让邻居也分享到目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悟出小作着劳动以后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0.
何娟 《湖南教育》2003,(9):53-53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于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朗读一直就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喜欢模仿。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学习的榜样。他们常常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教师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可选择恰当的时候,全篇或片断地范读课文。伴随着富有情感的音韵,课文中那真切的意境、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言语经验的习得是培养语感最主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反复的、规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不断使外在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内化为学生对言语的敏锐的直觉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而阅读教学则是提高这些能力的途径。为此 ,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 ,不断学习 ,变“以讲为本、以问为本”为“以训练为本”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借助朗读 ,加深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就是以读书训练为“横” ,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纵”来组织阅读教学 ,使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寓于读书训练之中。横中有纵 ,纵中有横 ,纵横交错 ,环环相扣 ,以读促练 ,使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功与读书训练相结合 ,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升华。在教学中 ,读应有教师指导 ,不能…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通过粗读能感知课文大概内容;通过细读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研读能理解文章思路和中心。因此,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多层结构体系,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辅的目标训练体系。一、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既是阅读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又是理解书面语言的必要前提。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个能力,这里面有个方法问题。因为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对于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非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生在粗读课文时,要学…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和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感能力。一、理解语言与想象画面相结合———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语言训练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从想象的画面中领悟语言,这是进行语感训练的重要途径。例如,《海上日出》讲的是作者看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用文字记叙了日出的全过程。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课文,就感受不到活生生的、动人的、壮观的日出景色的变化,感受不到大自然创造的奇迹美。只有尽情地驱遣想象,把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复原成完整鲜活的画面,即头脑中浮现出太阳初升跃出…  相似文献   

15.
一、巧于诱导,广辟推想的途径。一篇课文,由于教者理解的程度不同,钻研的角度有别,反映出来的教学重点也略有侧重,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推想的眼光去深究教材,留心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这方面训练的潜在因素,那么,结合阅读同样能给推想训练找到广阔的途径。例如,一位...  相似文献   

16.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根据教材提供的条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展思维的独立性,逐步减弱其依赖性。 所谓思维的独立性,就是指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贫乏,心理水平较低,在入学头两年,独立性的见解比较少。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水平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逐渐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有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进行粗浅分析,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是较差的,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点拨、启迪。尤其是差生,往往不愿动脑筋,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应。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要启发学生从语言表达方法上加以分析、研究、体会,加深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从而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一般来讲,在阅读中进行语文训练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对照。汉语言最能体现审美特点,语言词汇的丰富,感情色彩的细腻,表达意思的细微,都为对照比较提供了可能,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特点,进行思维比  相似文献   

19.
思维训练是贯穿在阅读教学始终的。在阅读教学中,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高年级的训练重点。课堂教学中段的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