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传统单一的智力概念,强调人的智力由多种智能构成,同时指出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即言语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多元智力论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是重塑学生观、教育观、评价观,  相似文献   

3.
对32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中小学教师的智力内隐观与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智力内隐观处于中间水平,稍倾向增长智力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教龄和职称教师的智力内隐观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持增长智力观的教师比持固存智力观的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效能感;持增长智力观的教师更重视学生努力的作用,而持固存智力观的教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的高低,只存在智能类型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发展观、实践观等方面展开分析,认为在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之间差异性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形成科学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俊波 《中国培训》2006,(11):56-56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由功能不同、相对独立的不同智能组成,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每一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哪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在于冲破了狭隘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传统一元智力理论的桎梏,向传统的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角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发展观、评价观进行了批判与重构。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特别是学生的优势智能项目。基于此,教师才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上有一个第十名现象,该现象揭示学习成绩处于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成就远远超过那些成绩处于前几名的尖子生。教育专家分析这一现象后认为:处于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更注重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更好地发展了综合素质,在以后更能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 1 贯彻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成功智力的重要性杭州小学教师周武发现了"第10名现象":在上小学期间,班里排名前几名的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进入社会逐渐从优秀的行列中淡出,而排名在10名左右的孩子后来却表现出色,跻身优秀之列。"第10名现象"说明仅靠学业成绩的高低之分并不能做为判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学业成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智力和逻辑推理智力,心理学家斯腾  相似文献   

9.
刘育蓓 《地理教育》2012,(Z1):25-26
一、活动背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八种,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因而都有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在教学上即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因此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六种智力。因此每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基本智力。这八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也带来了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由功能不同、相对独立的不同智能组成,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每一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哪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在于冲破了狭隘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传统一元智力理论的桎梏,向传统的智力观、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根据智力稳定性信念内隐智力观可分为实体观和渐变观。该文从智力稳定性信念角度回顾了近20年来学业领域中内隐智力观研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智力成就领域中动机模型的验证和发展研究、家长教养行为与其内隐智力观的关系研究以及内隐智力观的干预研究,并且总结了学业领域中内隐智力观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更新智能观念,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七项智能,即内省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由于每个人在智力上存在有差异,所以他们的言谈举止也会出现差异。对此,如果能正确认识并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对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了解和评价,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目前,每个教学班大多有70名学生,这些学生的表现有不少差异。过去人们常常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划…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在教育实践中.可折射出独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中学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秉赋、素质,因材施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如何开发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呢?根据在南京、无锡等地一些中学调查的情况及有关资料,我提出几点看法。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学生。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各门功课考出了好成绩就是好学生,往往不太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品德表现。也有的教师把一时考试成绩不好,比较调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反思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他指出以往的智力测验关注的只是被一定社会、文化所重视的语言和数量逻辑能力,忽视了对于人类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能力,如空间能力、交往能力等,并且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性,而无法预测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以外的潜力与表现。所以,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是狭隘的,它不但不能预测学生的潜力,而且还会导致人们形成一种狭隘的智力观。基于此,加德纳认为智力就是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有七种智能类型: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单维的智力观导致教学中出现一系列不公平现象。多元智力理论表明,在传统的教学及评价中存在一些影响教育公平问题的思想误区。为了真正实现教学公平、促进每位学生潜能与个性的发展,必须树立多元的智力观、积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观,承认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切实保障每位学生在教学中公平地享有一切权利与教学资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平等、健康地个性化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19.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教授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而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他提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1996年加德纳在7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8种智能,即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活力,为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支点和多元的切入…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人才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性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者与最小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和毅力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上的差异。国内一项研究也表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品质优秀者,学习成绩可以与智力较高者并驾齐驱;智力较高而非智力品质不佳者,不能取得出色的成就;即使是智力较低者,也完全可以借助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而获得一定的成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培养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增强动机,保证人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