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理解"是解释学中的概念,是伽德默尔在海德格尔的观点基础上提出来的。"前理解"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前理解"对文本理解的意义,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前理解"水平,以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前理解"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前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种“泛语文”甚至是“去语文”“非语文”的倾向仍弥漫在阅读教学之中。究其原因,这种阅读教学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分析讨论,与文本渐行渐远,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理解,最终还是教师替代学生阅读,学生接受教师的解读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这一方面是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是当前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展开对话的中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和效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生、文本、教师都会影响到对文本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坚持从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对阅读活动的不同要求,并且适时合理地发挥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对文本的有效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建议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那么,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突破解读文本的障碍,最终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恰当链接材料,从而增加学生对  相似文献   

6.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读者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文本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理解文章,据此论述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各阶段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要求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变革。在借鉴美国三种阅读理论的基础上,以哲学阐释学的理解理论来观察英语阅读,英语阅读的本质是读者“前见”与英语文本的“视域融合”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获得和使用英语阅读所需要的“真前见”,这就需要与过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理解是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理解就不存在教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主观性较强,不能将对文本的理解简单地等同于“学会”“掌握”或者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持一种怎样的理解观?如何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呢?以“理解”为核心的当代解释学,是人文学科领域内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它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朱小军 《现代语文》2007,8(4):34-35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价值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改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最后完成有赖于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批评,或者说有赖于学生的接受。由于语文阅读教学所依赖的文本常常是“形象大于思想”,  相似文献   

10.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由三者构成: 教师、文本和学生。本文所指的文本就是文字作品,即“课文”。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文本并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文本却经历了两次失落。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引导读者通过想象与思考,完成与文本的心灵沟通,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都把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大纲中。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一堂研讨课,分析提炼"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少杰 《文教资料》2012,(11):71-7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领悟人生意义。教师应指引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合理进行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应从四方面进行尝试,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一、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就是读者对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阅读教学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互动。文本的“意义”,是读者凭借“视域”和“前理解”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后所产生的意义,它具备空白性和未定性的特点。阅读教学中可通过体验式阅读、补白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质疑式阅读等对文本意义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深入发展需要对阅读以及阅读的教学本质展开深入追问。阅读是一个文本、读者和情境相互作用的解释学循环过程,阅读理解的本质是意义的“个性化同构”,它既强调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又可以确保文本的原初意义与核心结构不被扭曲。个性化同构与教学“交往共识观”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二者共同界定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是以意义生成为目的,教师和学生基于文本在互动对话中展开“个性化同构”,进而获得共识性理解的集体建构过程。基于这一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需要经历三重理解循环,分别是师生个体性的理解、师生交互性的理解和师生、生生之间集体建构走向共识性理解。三重循环层层递进,让师生深度参与到阅读过程之中,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生成素养、充盈生命。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注重文本.基于文本的认知性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字词语境理解教学策略、字词溯源理解教学策略、诵写强化教学策略等.“深钻教材,精研文本”与“依文究理,生为主体,师为主导”是两种最主要的基于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文本的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有模仿迁移策略、共因迁移策略、情境迁移策略等.  相似文献   

19.
接受理论首次提出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依赖于读者和作者的共同创造;提出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的特点,召唤读者开放式的解读;强调“期待视野”,读者根据自己的前理解来实现文本意义的确定和具体化。这些理论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构建一个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以此来实现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借助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特点、理解文本概念、领悟文本哲理,从而使文本的学习更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