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智正 《初中生》2009,(4):38-41
《博物志》的作者朱尔·勒纳尔,1864年生于法国,在乡下长大。他的名作除这里介绍的《博物志》外,还有《红萝卜须》等。1907年,朱尔·勒纳尔当上龚古尔学院院士,1910年逝世。  相似文献   

2.
张觅 《初中生》2018,(4):24-25
《博物志》选读 《博物志》卷之二 外国 夷海内西北有轩辕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渚沃之野,鸾自野,民食凤卵,饮甘露. 白民国,有乘黄,状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寿三千岁. 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土千里,多熏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番息,好让,故为君子国. 三苗国,昔唐尧以天下让于虞,三苗之民非之.帝杀,有苗之民叛,浮入南海,为三苗国.  相似文献   

3.
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既是博物志怪类小说的集大成者又是博物志怪类小说的终结者,其哲学思想在汉谶纬神学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下体现出天人合一、重视实践、神秘主义等倾向,成为研究魏晋哲学思潮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时人称其为震川先生,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曾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讲学二十余年。嘉靖年间中进士,时年已花甲。曾任湖州、长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和长兴县)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明代后期的文坛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风曾盛行一时。李、王之徒极力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作品字摹句拟,古奥艰深。归有光则表示坚决  相似文献   

5.
黄曼 《语文知识》2006,(3):38-38
归有光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项脊轩志》,但我更喜欢《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表现的是一种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寒花葬志》则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
感人心,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  相似文献   

7.
牛红梅 《学语文》2002,(3):55-55
《项脊轩志》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归有光的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读之,如同一杯醇美的甘泉直沁肺腑,使人领略到散文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赏析了归有光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绘生动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文章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动声色地叙写往事.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富于单纯。在平淡中见浓郁,是古今散文中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博物志》地理博物体的形式使它的内容无所不包,类似于当时的百科全书,但它并不是纯知识性的介绍,还有很浓的故事性、趣味性,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置,它所开拓的很多题材和内容都在后世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充实,为后来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的文风大加鄙薄,主张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人称为“唐宋派”。这个文学派别实际是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散中,《项脊轩志》堪称悲情美的绝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散文中《,项脊轩志》堪称悲情美的绝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是“悲”的背景《。项》开头写道“: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字里行间笼罩着衰旧、破败、局促、阴暗的气氛。这三句不但交代了项脊轩作为南阁子的过去,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悲”的基调。对母亲和祖母的怀念,作者仍是置于“悲”的背景下“: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封建时代,名门…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文教资料》2009,(19):72-73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晋代以前的丰富内容,还记载了晋以前的古代汉人的民俗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生育等.<博物志>内容包罗万象,本文仅就民俗方面作了一些整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其散文以神味见长,善于应用疏淡朴实的笔墨,描写身边的日常生活琐事,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王世祯称其“千载有公,继韩、欧阳”,有人赞誉他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篇抒情散  相似文献   

18.
《博物志》中的“蒙双民”记载,于看似浅显易懂的情节背后,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既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上古社会生活的遗迹,又具有变异神话的质素。它的复杂性以及亦真亦幻的特色,令人难以琢磨而又回味无穷,我们可视之为“历史的唯美神话”。  相似文献   

19.
绝句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朱自清在散文名篇《春》中,写春风时引用了这首诗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见朱自清对这首诗的欣赏、肯定。作者志南和尚是南宋有名的高僧。作者的诗笔如画笔,在读者眼前铺开的是温馨和煦、妙趣无限的春天景色。"短篷"指代小船,诗中抒情主人公显然  相似文献   

20.
物名外译主要用直译的方法。《山海经》记载的物名有许多古名。当译者在翻译此类古名时应该采用音译法,同时还要加注释或写出它的学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