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冬奥精神具有多重内涵意蕴与多元物化载体,使其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元素来源、内在特质与独特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冬奥志愿服务、“双员”赛场圆梦、场馆建设活动、一线抗疫行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指向、动力、能力、质量、愿景五个方面提供支持,体现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特质。彰显国家发展底气、民族坚强意志、优良道德风尚、国民勇毅品格与时代奋斗底色,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高度、厚度、温度、深度与宽度,是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内生素材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素材类型,同时也是生成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素材朝向优质案例转化的问题、方式、机制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目前用于支持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设计的素材,主要存在主题偏离、视野偏窄、存量偏少、层次偏低等问题。需要从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和参与的“学”“练”“赛”“研”等4个环节着手,梳理和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的内生素材。按照目标设计专业化、结构设计系统化、方法设计多样化、评测设计精准化的向度开展,解析其形成过程。内生素材能够推动与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的设计、扩充、组构、教学、核验等方面的要求有效结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生素材向优质案例转化的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冬奥遗产”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初创期(1924—1945年)进行探讨。通过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力图为完善“奥运遗产”理论体系,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探索。“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为举办国或地区、举办城市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或加速产生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冬奥遗产”初创期既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遗产”,也在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亮点体现在:第1届冬奥会的诞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具有特殊作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发展难点在于:国际奥委会、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既存在来自冬奥会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冬季运动普及程度、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程度),也存在来自冬奥会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经济、政治时局、战争、节候、科技)。结果表明: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大家庭”虽然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和模糊的,但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冬奥遗产”初创期是“冬奥遗产”发展的第一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历史古城,也是奥林匹克历史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冬奥文化和北京城市文化的内在联系与实践融合进行研究,旨在探寻冬奥文化与北京城市文化的融合成果。结果表明:冬奥文化和北京城市文化具有多种内在关联,具体包括冬奥文化的本土化传播依托于北京城市文化积淀,冬奥文化和北京城市文化的内涵双向互补,冬奥文化带动北京城市文化的有形化传播,冬奥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鉴融合。同时在城市传统冰雪运动文化激活、冬奥文化与城市非遗文化交汇、冬奥文化与城市工业文化融合和“双奥文化”跨时空聚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独具匠心的北京市冬奥文化遗产,谱写了北京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安身立命之本,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确保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申办,有组织有计划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中国第二次开启,从传承和创新的视角,对历时约7年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由教育内容——奥林匹克核心价值、教育载体——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机制——有组织有计划、教育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对象——青少年五大要素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冬奥精神”“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与奥林匹克价值理念高度耦合,全面拓展了奥林匹克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同时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融入中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中国文化的奥林匹克教育资源,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留下了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载体遗产;在新时代中国治理体系建设背景下开展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治理体系,联动制定了政策计划,打造“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冰雪运动特色校”同步建设的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方案”,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应注意地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皖南地域为例,其"红色"课程资源、"绿色"课程资源、地方文化遗产资源都可资利用,以增强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是激发中华民族永续奋斗、迈向新征程的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在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夯实大学生体育强国梦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阵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营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育人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8.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论述以及冬奥会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促进中国发展、丰富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我国体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坚定了全民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石、凝聚力量;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实质,深刻地诠释了“更团结”的实践内涵,拓展了奥林匹克赛事办赛理念;此外,还推动了世界体育发展,凝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论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落实机制,旨在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诉求,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要求.对于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相脱节的问题,各高校应基于教材、教法和教师“三教融合”的维度,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调研等研究方法,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就体育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体系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如何融合、落实、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对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设定依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并探讨了建立该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更好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课程思政推进高校体育健体育魂,既有利于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有利于以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健体育魂功能。但是部分高校仍然面临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忽视思政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教学尚未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体育课与思政课学科壁垒较明显、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提高等困境。对此,应该明确体育健体育魂目标,发挥体育健体育魂功能;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打破学科间壁垒,建设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强化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理念教学的有效融合,突出素质化教育的目标,高校需要深入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化.本文从高校内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多个角度探析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素材,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策划,采取创新多元教学方式,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思...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体育课程活动,直接成为体育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体育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它可以分为思想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四个子系统。体育课程资源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它的功能体现在构建体育课程内容系统和体育课程活动支持系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分类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步骤和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整体性育人工程,明确育人理路和构建联动程式是其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及分类指导的育人理路,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程式,首先要厘清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特点,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团队、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双向联动;其次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联动建设在建设规划、协同模式、联动机制及整体联动等方面的要求;再次要通过经验总结、环节设计、模式建立、标准构建等手段,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机制、落实联动要求、创新联动体系、提升联动效果;最后结合不同主体的需求,配置信息、教学、实践等联动资源,最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联动建设的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以"工匠精神"引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核心载体,提供了衡量标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专业课程思政应从课程文件、理论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寻土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高校体育课程以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和体育文化、体育科学、知会体育技能、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要素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大学生体育智慧,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最终目标,选择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