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应扭转教育价值取向、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厘清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促进家校共育走向深度融合,建设学习赋能的家校共同体、致力于提升家校教育水平,由此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共育,以助力“双减”有效实施,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2.
家校教育价值观整合,亟需密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家庭教育价值观的走向。很大程度影响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发展取向。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层面的家校教育价值观分化为研究缘起,在家校教育价值观的总体水平的定量分析基础上,主要分别把脉家庭居住地区、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构成和家长职业技能.从而通过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价值观、打破资本积累对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束缚、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家校教育价值观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3.
家校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维度。目前的家校互动研究,多关注正面的典型家校合作或负面的家校冲突。附属型家校互动是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常态。家校合作中的附属性样态主要表现为应召式家长会、任务领受与攀比式点赞的家校群、交易型义工、作为学校立场的家委会。从文化视角探究,可以认为中国国民心态中的教师本位、家庭本位、学校本位三个观念使得家庭与校方各持立场与利益分歧,在权力博弈与利益权衡中造成家庭对校方的附属格局。为了从当前附属型家校互动中走出来,既需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找资源(和而不同),也需要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寻找资源(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4.
齐学红 《中国德育》2023,(20):51-55
目前,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关系在现实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学校“理想生活”和家庭现实生活的差异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矛盾与冲突。运用人类学“文化反哺”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家校关系,或可为重新认识和构建新型家校关系提供参考。以家庭为主导的家校关系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可以改变学校教育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局面,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5.
陈纯清 《考试周刊》2012,(8):156-158
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造成民众价值观的巨大变迁,“90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90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思想更活跃和自由,价值观也就显得聋元化。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角度多方面入手莱加强“90后”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7.
按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从痛苦反思、历史调整、重新整合、建构发展四个阶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从价值观的构成即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共时性分析;从培养价值选择能力、价值认同品质和宽容精神三个维度论证了多元文化冲突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文章探究有效使用家校联系册这一媒介的意义、家校联系册的设计和落实,以及家校联系册使用的反思,以期能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亟待需要针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这也就迫切需要从社会转型、多元文化、学校教育、媒体网络和家庭教育等五个维度探究"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从而达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促进"90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以有意味的故事叙事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文化重构,并以“他人导向”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从类型学视角探析,青少年对主旋律电视剧价值导向的接收呈现出协商式认同的趋向,青少年从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认知社会、反思自我,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消极逃避的生活态度,青少年在娱乐类电视剧中体验青春情感和审美愉悦,但也可能陷入情感幻象和消费主义的误区。从社会文化语境出发,电视剧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呈现出从一元价值观到多元价值取向的变迁,其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冲突、分化与整合,在青少年价值取向变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正值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这类群体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价值观出现了跳跃式的冲突,从而需要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的背景出发,客观地、多角度地、动态地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辨证分析,真实把握“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才能有效地开展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家校冲突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家校冲突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是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家校冲突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合作的权责上划分不明确、家校互动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家庭与学校对利益共同体的认识不足、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歧和家庭与学校在情感上没有相互信任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都是造成家校冲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对于家校冲突的解决和预防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进程中,家校共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家校共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在实践中,可采取家校“开放课堂,优势互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沟通交流”“实践活动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学校引领”等方式促进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反映,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学校有责任给予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冲突中学会正确选择,并经过反复实践,逐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价值观冲突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从学校教育的外部因素看,主要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之间存在冲突。社会与家庭对学校教育导向机制的影响,从方向和性质上看存在四种情况:同向同质,同向异质,异向同质,异向异质。后两种情况引起的价值观冲突是十分激烈的,对学校教育的导向,不仅是…  相似文献   

15.
《喜福会》的跨文化交际学解读:中美不同的家庭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解读了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并以跨文化交际学中Hofstede的价值观维度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阐释小说中母女因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爱怨与冲突,剥离出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不同的家庭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对社会主导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先后经历了反思与觉醒期、多元分化与价值冲突期、理性与世俗化时期、多元整合与回归超越期。社会变迁特别是阶层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原动力,多维价值冲突以及社会主导价值整合是其变迁的次生动力和外在表现形式,外来文化的辐射和高校校园文化的浸润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价值观思想,产生和形成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大思政课”是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丰富的思想内涵、育人功能,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大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融入前提、融入取向和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确立和践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关键因素。校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正确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能发挥导向激励作用,能促使教职工凝心聚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家庭经济背景及与此相关的阶层文化因素的直接影响。受家庭特殊环境的影响,富裕家庭青少年在价值观建构中面临比其他青少年群体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主要现在与社会基本价值的冲突、代际价值冲突、自我价值冲突、朋辈价值冲突等四个方面。这些冲突导致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异常活跃和极不稳定的特征,甚至使他们陷入价值观困境中难以自拔。对富裕家庭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既要充分考虑他们自身价值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建构规律,又要充分重视其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从价值观教育的供给侧出发,以价值观建构能力的培育为重点探讨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从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维度来分析高职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新变化,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强化职业道德的灌输,加强贴近现实的职业教育;树立社会大教育观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