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在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要有更高的战略定位,要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引领者、新经济发展的策源地和合作机制创新示范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一国两制实践示范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从凝聚区域合作共识、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培育利益共享产业价值链、共建湾区优质生活圈和完善湾区发展规划协调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形成湾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给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配不均、政校行企融合度不够等状况,对此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应遵循政校行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有效衔接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提出:加强交流合作,开拓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对接湾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破体制壁垒,促进湾区文化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4.
国际湾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将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驱动,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梳理了湾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指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需推动粤港澳联合办学,谋划和推进湾区联合大学的建设;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湾区建设教育与人才高地的必由之路。当前,湾区基础教育协同面临着教师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学生联动机制缺乏整体统筹协调、微观操作性规则缺失和教育评价规则不一致的困境。要实现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共生的战略目标,可构建“四维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湾区教师教育协作共同体平台,形成教师协同的常态化联动机制;创新形式丰富的学生协同合作模式,形成学生跨境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完善湾区基础教育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立体综合的制度保障机制;培育湾区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跨区域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8.
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教育协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议题和重要途径。但因诸种原因,港澳与内地的教育协同迟迟没有质的突破。综合考虑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STEAM教育可以视作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突破口,有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融合。如何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现有协同发展路径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是推进三地STEAM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基于原有协同模式经扩展而建构的USERS框架,既是一种历时性的系统演化模型,也是一个共时性的生态发展模型。该框架能为统筹三地"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促进系统各要素充分流通,打造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协作平台,以及为开展STEAM教育资源库建设、STEAM教育指导纲要研制、STEAM教育评估等提供指导。USERS框架的落地不仅能助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大湾区建设者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发展状况,发掘当地高等教育发展与“湾区”这一区域特性之间的关联度,可见国际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出集群式生态发展、极力维持协调与错位发展、着力带动科技研发与创新和与湾区经济社会互动积极等态势。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虽有不少短板,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可望通过打造“有为”政府、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建设等途径,实现对国际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借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展开,高校生涯教育也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和合作,为大湾区城市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未来协同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以科研合作为创新基础、以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的引导,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系统,借鉴区域职业教育系统理论,探索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系统发展路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发达的城市群和世界级海港群、空港群及高效的物流体系,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创新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全面融合机制、协同研发与新业态共育机制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双向拓展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选择上,制造业要以产业链分工和协作配套为重点;现代服务业要以产业间和产业链合作为重点;产业全面融合要以协同研发和市场的共同开拓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广东省珠三角核心区九市职业教育、香港地区职业教育、澳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比较三地职业教育内部发展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动力机制、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内容,得出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需要在政府层面、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把特色优质课程资源、技术与服务标准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实现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区域高质量双创人才是促进区域创业活跃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该研究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探讨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聚焦“高校-企业-政府”三大制度性主体间的互动网络关系。通过调研发现粤港澳三地府际间缺乏实质性制度化“双创”政策共享机制,高校双创组织机构之间以及其与政府和企业双创基地之间互动较弱,产教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该文从政策协同、校际协同、产教协同三个维度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是面向国际、具有示范作用的空间地理概念,需要在示范区内相互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对存在的学分互认障碍、联合培养局限、科研合作缺机制、师生跨校交流不均的现状,应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协同发展;协调三地资源,统筹产业发展;制定人才政策,促进人才流动有序;推进联合办学,创新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科技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逻辑取向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价值性、技术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亟须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合作方式、发展水平、治理机制等方面变革创新,树立开放、融合、善治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意识,构建开放式湾区高等教育联合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形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治理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满足区域及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作为新兴增长极的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三地发展基础各具特色,并且拥有国家意志、地方努力和市场逻辑三大组合优势,但也面临着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校科研与企业研发之间尚未叠加,三地历史文化隔阂不利于深层次交流等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应寻求国家意志和市场逻辑二元合一,构建政府—大学—企业协同机制,以人文湾区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区域之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区域协同发展给社区因素带来的新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承载内涵、教育组织等方面形成新趋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运行模式、建设协同创新社区、助力新时代文明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