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思路:傩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酬神还愿的戏曲表现形式。傩戏有着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流行广泛,我们贵州遵义就有仡佬族傩戏,但是本地小朋友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不够了解,传统文化需要认识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更是应该带领小朋友们去了解感受。本次课程是选择软陶泥在瓷盘上表现的形式。首先是软陶泥可塑性强,可使用技法丰富,更容易堆叠,刻画出细节;其次色彩鲜艳,更能表现傩面具的夸张狞戾。  相似文献   

2.
贵池傩戏是以驱逐鬼疫、祈求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戏曲表演活动.傩戏面具造型、色彩等要素的数字化图形设计,对于开发贵池傩戏面具,传承傩戏文化,繁荣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傩戏,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傩戏表演形式丰富,多以面具饰面,加之以舞蹈元素进行演绎.流行于云贵皖湘等地,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表演内容多在腊月或岁初为祈福祭祀之用.本案以餐饮空间为例表现了傩戏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和再设计,同时也将传承民俗文化的美好寓意寄托在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上古时期有一个古老的氏族大隗氏(鬼族部落),居于中原溱洧流域大隗山一带,炎黄时期曾与轩辕黄帝联姻。大隗氏后因战争等原因向北、向西迁徙,作为“鬼方”成为三代时期的一支重要力量,因长期与商周对抗而名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戏剧文化多种多样,其中最古老的大致有三种,这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分别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以及中国的戏曲。戏曲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形态,而是呈现出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是一种历经千年的发展,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一种集表演、叙事、表情、达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我国的戏曲艺术是音乐、舞蹈与戏剧的相互融合,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本文就戏曲音乐的特点作一个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6.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谭景元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4):61-62,98
“傩戏”是古代逐鬼驱疫的宗教仪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傩戏”在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保存下来。贵州铜仁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和政治统治的相对稳定以及其特殊的人文环境造就了铜仁傩戏鲜明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8.
史前岩画、傩戏与中国前戏剧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中国史前岩画是中国戏剧的源头之一,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先导。“戏剧起源于很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的宗教仪式”。被称为戏剧发生学的“活化石”的“傩戏”正是脱胎于这种宗教仪式,孕育于这种宗教文化,进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戏剧艺术形式。神格的面具化是傩戏艺术的显著特征。如果说戏剧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傩戏,那么傩戏的源头则不难追溯到史前神格人面岩画中去。  相似文献   

9.
贵池傩戏是一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驱邪纳福为目的的祭祀性民间戏曲艺术形式,顽强地存活在僻静封闭的山区,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保留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蕴藏着丰富的古文化信息,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本文从傩戏资料的整理、傩戏形成的时间问题、面具艺术、剧本研究、文化内涵的解析、傩戏的特质等方面,对近20年来学界关于贵池傩戏的研究成果,作一回顾性的梳理综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学术背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的古老信仰是自古便有的,其类别多样形式各异,构成了中国社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许多民间信仰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保留下来的也大多在口耳相传的过程当中丢失了许多内涵.而普通百姓关于神明的崇拜中往往隐藏着其对宇宙、时间、生命及超自然力量等问题的观念与看法,保留着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宁都中村傩戏来探讨傩戏与图腾崇拜、祭祀仪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族傩戏为我们追溯中国戏曲的最远源头提供了翔实依据,土家族傩戏已具备了戏曲艺术所有的特征,研究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有助于我们从戏曲的本体特征入手,去破释土家族傩戏的发生之谜。  相似文献   

12.
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角度看,商周文化之间异大于同;从时地关系看,商周文化呈现多元化,秦汉以来的文化呈现一元化。商周之际是制度文化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大变革时期。周初思想文化的大突破,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枢轴时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到来。在商周文化研究中,习俗文化的研究应得到加强;习俗文化的几种动态发展类型是:因袭、变异、教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池州傩戏是以“社”为单位,以“宗族”为载体,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蕴涵着诸多文化要素的一种古老民间文化。文章着重阐述池州傩戏对研究古代艺术、民族宗教、民间信仰和皖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化石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广西作为岭南百越民族文明的一个摇篮,其饮食文化与这块古老土地的人类文明一样,史踪清晰,内涵丰赡,成就灿烂。通过对商周至战国时期古壮族饮食文化踪迹的探寻及秦至隋时期广西壮族饮食文化态貌的史料考析和文化钩沉,首次对商周至秦隋时期广西饮食文化态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文化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火     
作为最古老的风俗,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祭祀拜神而进行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火注入了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和英雄人物等元素,被赋予了新内容,表现形式也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7.
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的巫术仪式,是原始巫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明清,傩文化经历了由单纯的宗教性质逐步过渡到宗教性质与娱乐精神相结合的历史,其表演形式也经历了傩祭——傩舞——傩戏的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76):174-176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文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青铜时代,龙纹成为青铜装饰艺术的一大主题,反映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甚至龙纹青铜器与政治统治有了联系。另外,龙纹的形态演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傩,一个奇奇怪怪的字,许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认识它。它早已进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从现代青年的知识词典中完全消失。然而,这个字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关系实在太深太远了。如果我们把目光稍稍从宫廷史官们的笔端离开,那么,山南海北的村野间都会隐隐升起这个神秘的字:傩。”这是余秋雨关于“傩”的描述。提到“傩”,大多数人会感觉古老而神秘,“傩”最开始是古代驱赶疫鬼的一种仪式,后来演变为一种舞蹈,经过数千年的薪火相传,已形成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傩文化。傩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祭祀仪式。在贵州,傩戏、傩祭、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傩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并将其与中国其它戏曲作对比,从中找出二者之异同。进而指出傩戏在当代社会应加以保护,让其独特魅力发挥出来,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