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08,(12):7-9
“台钓”(悬坠底钓)传入大陆已近20多年,其先进的垂钓理念影响了我们数以百万计的钓鱼爱好者。一支小小的鱼漂也在这滚滚浪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神奇与神秘”——成为了它最显著的特征!无数的人为它着迷、痴狂,少数的人则因它名利双收。随着垂钓潮流的不断更新,鱼漂的材质和形状更是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般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2.
方子 《钓鱼》2004,(8):36-36
俗话说:鱼漂是钓鱼人的眼睛。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鱼漂在垂钓中的作用。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靠使用同高手一样的鱼漂就能很快使自己也成为高手,这样的认识无疑是大错特错。  相似文献   

3.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7):24-25
钓鲫鱼漂的选用:鱼漂作为钓组中的灵魂,是垂钓者感知鱼讯最直观的工具。作为一名初学钓鱼的朋友,至少得备有两支以上的鱼漂。因为不同的鱼漂其造型的差异表示着使用功能的不同,漂号的区分,表示着其浮力的大小。这些多样性的设计,正是为了应对不同垂钓环境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鱼情。那么,在实际的垂钓中应该用哪一支鱼漂呢?选择鱼漂的主要依据就是鱼情、水情和天气。  相似文献   

4.
巧制大鱼漂     
钓鱼爱好者都知道,放长线钓大鱼、如果线长距离远了看不见鱼漂怎么办?下面介绍一种利用废眼药塑料瓶制做大鱼漂的办法、能解决老年人垂钓或用海竿单饵远距离垂钓时看不见漂的问  相似文献   

5.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8):22-23
实现悬坠钓组灵钝转换的方法(左版图),大家都知道鱼漂除了表达各种鱼讯语言之外,还具有调控水底双钩饵状态的功能。调控水中双钩饵不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鱼儿能够很顺利地将钩饵吸入嘴里,并迅速而准确地反应出吞饵的信号。实际垂钓中鱼情的变化,不是我们所能预期的。在某种调钓状态下,钓组不能很明确地表现鱼讯,信号非常微弱,含糊不清。或是钓组处于不灵不钝状态下,鱼讯表现真实,鱼漂下扽有力度,速度,上鱼也不错,可是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中不了鱼,或信号发生变化。这时,垂钓者需要立即改变对策。利用鱼漂的调控功能,调整双钩在水底的灵钝状态改善钓况。实施方案钓目或调目的调整,鱼漂或子线的更换。  相似文献   

6.
文龙 《钓鱼》2004,(24):15-15
竞技垂钓,在比赛后期经常会碰到一种吃钩动作很轻、鱼漂信号很小的鱼情。对付这种鱼情,讲究的是“以小制小”:用较小号的浮漂、钓线和鱼钩,调出最合适的灵敏度来应对。冬季钓鱼,鱼吃钩的鱼漂信号本来就小,而在鱼钓得很猾时,鱼漂动作就更难看准了。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04,(18):35-35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 漂身: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相似文献   

8.
浮钓鲫鱼     
鲫鱼是典型的底层鱼,这谁都知道,但有时你死搬教条就是不行。在特殊环境下,对鲫鱼只能浮钓。 一次,我偶然到了一个未开放的鱼塘,经与塘主再三交涉,终获垂钓许可。 这个塘方方正正的,大约1000平方米左右,水深5-10米。这天是晴天,28℃,正是垂钓好天气。我下好竿,打了窝子。可一连5个小时过去,已是下午2点多了,鱼漂竟从未动过一下。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新材料在鱼漂设计上的应用为钓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几年前,我们以为高档的鱼漂,现在看来已不是那么高档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鱼漂生产厂家逐渐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从材质、外观,以及设计理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中低档鱼漂脱颖而出,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在选择鱼漂时,第一是外观,第二是造型,第三是性能。能把三者统一在一起,既是厂家的追求,也是钓鱼人的期望。所以,厂家聘垂钓高手、钓鱼名人做技术指导,改变设计理念,在热胀冷缩、防渗水等技术环节上把握得非常细致;通过精细用材,表达个性,使过去由造型区别性能变为相…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钓鱼》2005,(13):19-21
鱼漂与浮标在我看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在于二者在钓鱼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顾名思义,传统意义上的鱼漂是漂浮在水面上用来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但如果用这种眼光去看待悬坠钓浮标则显得狭隘了。现代浮标除了具备传统鱼漂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作用外,还具有通过调钓目数的变化改变钩饵同子线在水下的状态.通过标尾的细小信号变化探测钓点内鱼的密度以及鱼所在的水层深度;正确反应鱼饵在钩上的剩余程度和溶散量.通过控制标的翻身速度以适应不同鱼情的垂钓需要等等。这些作用在传统鱼漂上是难以得到体现的,因此,如果仅用鱼漂这样的名字称呼浮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野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选好钓点,调好漂后却又遇上了鱼漂的忽上忽下,漂目不一。资历深的钓友通过一番调试后,很快进入了良好的施钓状态,而有一部分新钓手却怎么也闹不清其中的缘由,因而只能在猜疑中乱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野钓中出现的鱼漂不定因素进行以下七个方面探寻,以供钓友们参考。2.鱼漂被钓线缠线下的表现:鱼漂表现:①鱼漂与水面不垂直②鱼漂略有倾斜③水面看不到鱼漂或看到平卧水面的鱼漂鱼漂表现:①正常水位时鱼漂状况②浊水时鱼漂被淹没③落水时鱼漂目数增加鱼漂表现:①正常鱼漂②失去部分铅坠配重时鱼漂升高③全部铅坠…  相似文献   

12.
春天好钓鳙     
顾建平 《垂钓》2005,5(3):14-14
春季是垂钓的大好时节。在江淮一带,进入春季以后.随着气温的回暖.各类鱼种都开始活跃。在这个季节里,由于鲤鱼、鲫鱼等底栖鱼类活动还不十分活跃,所以较难钓获,而处于中上水层的鲢、鳙等鱼种却已经非常活跃了。所以春季钓鲢、鳙是江淮地区的一大特点,尤其是针对个体较大的鳙鱼施钓更是一大乐事。下面我就在春季如何在江淮地区垂钓鳙鱼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5,(4):26-26
鱼漂的造型都是上圆下尖,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取其在水中运动时阻力最小的特点。如果鱼漂的工作状态是漂身露出水面,或者浮着漂着躺倒在水面上,取何种造型与它运动中受到的阻力无关,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重视它了。然而,近几年来鱼漂造型有了新的变化,俗称“小瓜仔”和在涡流理论指导下的葫芦形鱼漂就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4.
任志新 《钓鱼》2004,(22):12-12
手竿悬坠钓时鱼漂走漂(走水)一般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因所引起一是水的排灌使水流动,上下水流方向一致,二是风的影响,当持续刮风三四级以上阵风时,宽阔河道、水库等大水面的上层水被风吹向下风处,而下层水则向风吹来方向流动,上下水流方向相反。鱼漂走水方向也各不相同,在流水中鱼漂向下流走,而在风吹水域,鱼漂却反而迎风而走。  相似文献   

15.
朱定军 《钓鱼》2005,(5):21-21
在日常垂钓中,常有钓友将铅坠上方的太空豆拉开一段间隙,让坠子在主线上可以自由滑动。可是,坠子两边的太空豆为什么要打开、什么时候打开、打开时鱼漂的信号有什么不同?有的钓友从灵敏度方面考虑,认为太空豆打开后灵敏度会变得略迟钝。这个司题,我认为应从钓场和鱼情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6.
崔德民 《钓鱼》2004,(23):30-30
带轮鱼竿钓浮是钓鱼人垂钓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一般是挂飞钩或串钩垂钓鲢鳙、草鱼以及其他品种的表层鱼。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隋况:一群又一群鱼在远离岸边的水面游动,从高处观看,鱼群经过之处水都改变了颜色。但是您的带轮鱼竿不论使用多大力量,抛出的距离总是离鱼群三五米,再也不能抛远了。这有可能是您在改造钓组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鱼漂对抛出距离的影响。一组鱼钩,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时者,垂钓时机也。我们长江下游地区的冬季一般从11月中旬到来年的2月下旬。有时天寒地冻,有时朔风怒号,并不是天天可以垂钓的,一天中,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并不是全天候可钓。根据笔者的多年实践,冬季垂钓一定要选择冷空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的好天气,在下次冷空气来之前1~2天是垂钓的最佳时机;一天中,也只垂钓上午8~9时到下午14~15时这段气温较高的时间。二、地利者,选择钓位也。一到冬季,我们那里的小泯沟、小横  相似文献   

18.
徐国立 《钓鱼》2005,(6):19-19
要不是经历那次垂钓,我还不会对鱼漂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衣善新 《钓鱼》2004,(9):11-11
国际钓法提倡到自然水域钓鱼,与国内“竞技钓”的垂钓水域大不相同。一些为“竞技钓”研制生产的钓具、配件用到自然水域就不顺手。我没见过外国人钓鱼.不知道国际钓法用不用太空豆、鱼漂座。就我常去垂钓的水域(多是大、中型水库)而言.如果使用长竿悬坠底钓.太空豆、鱼漂座这些小钓具还是要用的。只不过在用这些小钓具的时候,不能死搬硬套钓鲫比赛时的短竿细线的钓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子牛 《钓鱼》2004,(12):14-14
钓鱼人选择一个好天气出钓当然是必要的,但因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又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啥样的天气都有可能让你碰上。比如在大风浪中垂钓就是其中之一。遇到这样的天气该怎么钓?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结合近期的两次垂钓实践,仅就大风浪中如何辨别鱼漂真假信号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