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宋代历史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参加编撰工作的还有历史家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早年爱好史学,在长期的阅览史书过程中,深感中国历代正史“烦冗”,很早就想编纂一部简明扼要的编年通史。“臣少好史学,病其烦冗,常欲删取其要,为编年一书。”(司马光《进通志表》)大约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已经着手编撰,至治平三年(1066年)已经修成一部八卷本的编年史《通志》。司马光将书稿进奏皇帝,深得宋英宗赞赏,给司马光提供助手、书籍及其它笔墨缯帛等,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十分满意,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由,赐名“资治通鉴”,并为是书御制“序言”。因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由此得名。它是一部得到皇帝御赐的发挥资治与垂鉴功能的典型史书。资治与垂鉴不仅是司马光的作史宗旨,也是全书的精要与灵魂。至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全书修成。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为什么司马光在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时候,他没有慌呢?课文里没有直言,但是从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缸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活动:小朋友掉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从小智慧过人,可谓人人都知晓。可是,司马光一生是怎样读书、写书的,恐怕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1019年,司马光出生在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sǜ)水乡(故后人又称他为涑水先生)。那年,他父亲已经51岁了。父亲是个读书人,他对老来所得的幼子十分疼爱,但却从不溺爱,从小就严格地培养他、教育他。司马光6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并常常给他讲一些少年有为者勤奋好学的故事,勉励他刻苦读书。  相似文献   

4.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5.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待编撰的。司马光( 1 0 1 9— 1 0 86年 ) ,字君实 ,陕西夏县 (今属山西 )涑水乡人。在宋仁宗宝元年间( 1 0 38— 1 0 4 0年 )考取进士 ,仁宗末年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 1 0 6 6年(治平三年 ) ,司马光奉命编撰《资治通鉴》 ,由刘、刘恕、范祖禹三人协助 ,其中刘担任两汉部分的编写工作 ;刘恕担任魏、晋、南北朝部分的编写工作 ;范祖禹担任唐、五代部分的编写工作 ,然后由司马光担任总编辑。另外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文字的校对工作。到 1 0 84年 (元丰七年 )完成 ,历时十九年。宋神宗赐书名为《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张图片开始。(出示司马光砸缸图)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不会直接从水缸里把小朋友捞出来吗?生1:因为司马光还小,他没有那么大的力气。生2:因为那样做很危险,弄不好司马光自己也可能落入水中。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司马光>一课图文并茂,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相似文献   

8.
《资治通鉴》这一部编年史巨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参加这部书编撰工作的,除了司马光以外,还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这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全书分为二百九十四卷,用三百多万字,写出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文字简练,记事周详,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南旧夏县治)人,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侍读学士等官职。宋神宗任王安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六年制小语第二册)是一篇配有插图的讲读课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插图理解课文,可分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看图认人、初知课文。课题叫《司马光》,以人名做题。可插图中有诸多的人物,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看图,找出谁是司马光,并说出理由。教学第一步,要求学生观察司马光砸缸时的神态和动作,让学生理解司马光沉着、机智、果断的性格。第二步,图文结合,激发思考。结合看图,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激发学生思考。1.当一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以后,其他小朋友怎么样了?“慌”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为什么慌?  相似文献   

10.
由俭(jian)人奢(she)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chi)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  相似文献   

11.
【课堂实录】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flash)师:看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生1:司马光很聪明!小伙伴掉进大水缸,小朋友们不够高,不能把他拉起来,但是,司马光用石头把大水缸砸破,救了小伙伴。生2:司马光的头脑灵活,他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师:是呀。"把小伙伴从水缸里拉起来"很难,但转化成"把水缸的水放走",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中感知美语文课本中,配有众多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契机。如:《司马光》,其中有一幅插图。图上画着许多许多小朋友(包括司马光),我是这样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师:这些人中哪一位小朋友是司马光呢?  相似文献   

13.
诚实勿妄语     
北宋宰相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经住在洛阳编纂《资治通鉴》。有一天,司马光叫来老仆吕直,让他把自己骑了多年的老马牵到集市上卖掉。司马光叮嘱老仆吕直道:你一定要告诉买主,这匹马毛色纯正,身高体壮,性情温顺,力气很  相似文献   

14.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7,(11):51-51
22.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受过比较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039年考取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变法,司马光持反对态度,自动离开京师,花费19年的时间编写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事实。此外,司马光还著有《稽古录》和《司马文正公集》等。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掩盖了原来的真相。这种情况,在司马光的史料中也同样存在。今聊举三事,略加考订。 一、司马光生于光州而非郫县 一九八四年八月廿五日,《四川日报》载陈培堃同志《司马光诞生于郫县》一文,其立论的根据有三:①郫县古官廨旧址(今城关看守所内),出土民国二十四年(1935)郫县县长刘天祥重镌清末县知事夏与赓所撰石碑一通,其中提到司马光诞生于郫县。碑文共一百九十四字,作者引录了其中三十九字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济 《中国教师》2007,(10):33-34
<正>中国史书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光):司马迁(前145—前86年)首创纪传体的《史记》,司马光(1019—1086年)又在纪传体的基础上将编年体形成为完整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9课)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学这篇课文,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外,还应该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以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为中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读到刘洪波的《无趣的教育》一文,竟把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司马光砸缸》的课文,视为今天“无趣的教育”的一个例证。他说:“司马光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见《中国青年报》2001 年 7 月 9 日) 按刘洪波文章的观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一般,且“无趣”,果真如此吗?这里不妨剖析一下:1.当小朋友掉进缸里爬不出来时,司马光能临险不惧,冷静处之,此种气度和心理素质是非凡的;2.司马光遇到危难时,能急人之急,急中生智,突破常规,立即想出解决…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宝元初(1038年)进士,历任天章阁侍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官职,死后追封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很广泛而深远的人物.其所主编的二百九十四卷的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