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rra 《网球》2011,(5):22-25
当三个半小时的迈阿密大师赛结束以后,所有的观众都在为这场没有失败者的比赛而欢呼,这欢呼将延伸到更远的地方,那里同样也是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这是一个新的局面,在经过一年多的乱局之后,ATP终于摆脱了费德勒七年无处不在的影子,现在是德约科维奇VS纳达尔,从草地到红土,他们的会面看起来无法阻挡。  相似文献   

2.
胡力涛 《网球》2012,(11):130-130
与去年的亚洲赛季相比,今年似乎大牌球星缺席的问题不那么严重了,大家也不那么敏感了。这得感谢纳达尔和小威——反正纳达尔是哪儿都去不了,小威又差不多是每年都不来。2012赛季,对这俩人可以说已经结束了——该拿的也拿了,剩下的都是要不到或者不想要的。9月29日如果不算上去年钻石球场揭幕仪式上和桑普拉斯配对打的那场混双,张帅跟王蔷一样,都是第一次在钻石出赛,但比赛当中还是能看出经验或气场上  相似文献   

3.
数说     
《网球天地》2011,(8):16-16
今年温网半决赛,是穆雷首次在草场上从纳达尔手中赢下1盘,决赛则是乔科维奇首次在大满贯赛事中击败纳达尔,当然这也是他在5盘3胜制比赛中第一次对纳达尔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金路 《网球》2012,(3):38-42
一场耗时5小时53分钟的史诗般对决,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罗德.拉沃球场上。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这两位世界排名前两位的选手,联手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值得回味良久的经典对决。我们对德约科维奇的最终夺冠衷心祝贺,也对纳达尔的惜败扼腕叹息。这场比赛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比赛,  相似文献   

5.
温网和雨水,既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只有在夏天的那两周内,雨水是温布顿最不受欢迎的客人。没有网球赛的时候,近年饱受干旱之苦的温布顿,却期盼有更多雨水来滋润草皮。就像费德勒和纳达尔,没有比赛的时候,憨厚的瑞士人可以拉着小兄弟一起打牌聊天,但到了赛场上交手,谁也不会拍下留情。屡战屡败之后,费德勒恐怕希望每次站在他和冠军、纪录之间的最后一个人,永远不要是纳达尔才好。费德勒是草地上的王者,纳达尔是“闯入者”;网球是温布顿的名片,雨水是温布顿的“不速之客”;纳达尔暂时还无法在草地上“气”走费德勒,雨水永远都不能将网球赶出温布顿。温布顿的雨,在温网历史上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温网也因雨水而发生了一些独特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澳网英雄泪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09,(3):139-139
不同寻常的酷暑和干旱让2009年的澳网从赛场气温到比赛情绪都显得过于炎热。直线飙升至最后一天男单决赛的超高热度,却在颁奖仪式上遭遇到费德勒滂沱泪水的降温。手捧亚军银盘的费德勒在新科澳网男单冠军纳达尔的怀抱中,像孩子般无助和委屈地哭泣……在球迷百感交集的心情中.这一画面又将成为网球历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场堪称伟大的对决都绝不会是一边倒的独角戏,纳达尔已经打出了他最好的草地网球,但还不足以颠覆费德勒王朝。费德勒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高水平发挥的情况下,他还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技状态。具体到这场比赛,这样的时刻发生在第1盘和第3盘"抢7"、第5盘挽救4个破发点的努力,以及接下来的纳达尔的发球局。这就足够了,一场大满贯决赛也不过是5盘3胜。  相似文献   

8.
残酷的现实     
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不是好比赛。当法网决赛中,纳达尔遇到的是面对Top4就缴械投降,非四巨头则威风八面的费雷尔,我想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把乔科和纳达尔的半决赛当做法网真正意义上的男单决赛看待。两位强心脏,毫无意外的五盘大战,争议判罚、触网违例、战成长盘的决胜盘,这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里,球迷看得眼花缭乱、足够过瘾,悬念直到最后一分才结束。对于纳达尔来说,7个月没打比赛,伤愈后场场入决赛,宣告他已正式回归,第八次夺得火枪手杯只是锦上添花而则非常遗感,第四盘抢七再拖到第五盘,  相似文献   

9.
费德勒和纳达尔在迈阿密站半决赛中进行了第23次较量,我看过他们的至少20场交手,在大多数输给纳达尔的比赛中,费德勒都处于一种失误频频的“自我毁灭”状态,这次也不例外。他为什么不断重复犯错,而拒绝打一种“更聪明的”网球呢?  相似文献   

10.
刘彤 《网球》2013,(2):36-39
纳达尔终究没能在说好的一月份归来,他的复出时间像去年一样一拖再拖,球迷们盼完伦敦奥运会盼美网,盼完美网盼年终总决赛,但最终还是没能在2012年盼来复出的纳达尔。而今年,在他宣布退出阿布扎比表演赛之后很多人就有了那种不祥的预感,随后他宣布退出澳网比赛的消息则印证了球迷们的担忧。如果算上伦敦奥运会,这已经是纳达尔连续退出的第三个重大比赛了,虽然之前他也曾遭遇过重大伤病的打击,但是像这样严重的却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无疑,纳达尔之年是因为他在球场上的专注,“纳达尔打得就像他已经被破发了一样。”吉米·康纳斯曾经这样高度赞扬过西班牙小子。纳达尔的高度专注力从一场比赛的第一分就开始了,而且每一场比赛都这样。在打出漂亮的制胜分或者拿下关键分时,他会攥紧拳头大喊“Vamos!”。而只有在拿下赛点后看到对手沮丧的表情时,他才会松开自己的拳头。  相似文献   

12.
胡力涛 《网球》2014,(3):113-113
转播今年澳网男单决赛打到一半时,我一直在想:纳达尔到底该不该退赛昵?由于纳达尔的腰背伤,这场比赛的水准已经明显不是大满贯决赛级别的了。纳达尔的发球只有120多公里的时速,但站位靠后的瓦林卡还是会一个接一个的回发失误。很显然,他没练过怎么去接这么慢的发球。不但没练过,而且连想都没想过。这是瓦林卡的第一个大满贯决赛,但他身后的团队有着丰富的大满贯决赛经验。但诺曼、卢瑟甚至费德勒加一块也无法帮  相似文献   

13.
澳网四分之一决赛穆雷3:0获胜。纳达尔不敌伤势在第三盘结束后宣布退赛,不可否认的是,穆雷也取得了战术的胜利。这场比赛预示着穆雷时代的来临。同时也宣告了纳达尔传奇的终结。因为致命的膝伤,纳达尔不能再靠己愿叱咤网坛。  相似文献   

14.
纳达尔在2012年的最佳比赛,是一场他没有参加的比赛.或者说那只是个决定.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时间回到两个多月前,当时纳达尔拿乔科维奇毫无办法,包括三项大满贯决赛在内,连续7次输给塞尔维亚人,而就当乔科维奇似乎准备彻底摧毁纳达尔信心的时候,纳达尔和他的团队却突然抛出了“撒手锏“。  相似文献   

15.
《体育博览》2010,(8):28-29
"尽管不幸被南非世界杯狙击,但今年温网还是屡屡爆出大新闻,全英俱乐部不仅出现了史上最长的比赛,还见证了纳达尔的卫冕,以及费德勒、大威和海宁等人的衰落。不管你是惊喜还是失落,这都是网球比赛的魅力所在——永远出乎意料,永远让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07,(9)
你经常赢球吗?该拿下的对手都拿下了吗?在与水平相当的对手比赛时,你是否也总能赢?你是不是经常打败那些渴望战胜你的对手呢?辛吉斯,费德勒,纳达尔这样的天才球员不管和谁比赛,都拥有那种很敏锐的赢球感——那种渴望胜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纳规条     
胡力涛 《网球》2013,(6):134-134
"25秒限时规定"自然不是针对德约和纳达尔两个人而是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的,但谁让这两位都那么有名呢?不但是现任和曾经的世界球王,也是在拖沓方面不相上下的两位"磨王"。事情还得从2012年澳网决赛说起。这场耗时5小时53分钟的马拉松战役创下了大满贯决赛时长的新纪录。但赛后有"好事"的专家做了统计,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在这场比赛中分与分之间的用时平均都超过了30秒,远远超过国际网联每分间隔不得  相似文献   

18.
serra 《网球》2012,(5):20-24
德约科维奇对纳达尔的七连胜将纳达尔的职业生涯逼入了守势,而这最后的防线就是红土。在纳达尔的崛起之年2005,他一口气夺得了八个红土冠军,是他职业生涯夺取红土冠军最多的一年,从这一年之后他再也没有这样勤  相似文献   

19.
找出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两位运动员在不同场地上技战术的特点,为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在不同场地上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结论表明:纳达尔在硬地和草地上,一发得分率比较稳定;在硬地和草地上比赛,德约科维奇接发球得分率稳定,尤其是一发回球得分率;在红土上比赛,纳达尔接发球得分率更稳定,尤其是接二发回球时,且得分率很高;在草地上比赛二人非受迫性失误少,且纳达尔上网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20.
火车 《网球》2008,(7):56-60
27岁前夕,"史上最伟大"之前必须攻克的最后一座城池,球王费德勒面对城头大王纳达尔,唏里哗啦献上了一场脆败。一场比分稍微接近的完败,大家都能想到,问题就出在脆败上。这是球王登基后的头一回,头一回让自己的大满贯赛事1个多小时便进入垃圾时间。球王为什么会脆败?还是让比赛来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