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2.
从网球出发     
廖望 《网球》2013,(8):99-99
当2003年《网球》杂志的工作人员第一次来到我位于深圳市体育馆底商的店里时,我的大生体育店的生意正逐步摆脱初创时的青黄不接,开始变得红火。我打了多年的网球,对网球的方方面面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当我看到《网球》杂志时,就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杂志,无论文字、图片还是编排,都是花了心思的。此前我就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把大生体育的销量和美誉度更快的打出去,正好这时《网球》杂志的工作人员跟我介绍说推出了杂志的包销业务,也就是说每月包销一定数量的杂志,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广告,我  相似文献   

3.
吴雅南 《网球》2013,(7):71-71
《网球》杂志已经十年了,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成功。作为忠实的读者,我要送上真挚的祝福:亲爱的《网球》杂志,10周岁生日快乐!2004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书报亭前,我犹犹豫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咬牙花20元"大价钱"购买了第一本《网球》杂志,这个景象至今记忆犹新。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早就有了回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前发生的事情的  相似文献   

4.
十年一瞬     
慕容子归 《网球》2013,(7):64-64
《网球》杂志十年,我也伴随《网球》杂志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2003年创刊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公司,我们就与《网球》杂志合作,我负责杂志的广告运营工作,之所以选择与这本杂志合作,一是因为网球这项运动的独特性,有文化,有气质,有前景,和我们很多已经有的客户很契合;另一方面也看中了《网球》杂志这个团队,项目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如果操作不好,一切都会是浮云,而我们当时就非常信任这个团  相似文献   

5.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6.
薛小梨 《网球》2011,(2):142-143
作为一个骨灰级宅男,出行总是在自己的计划之外,比如这次《网球》杂志的有奖竞猜活动,我竟然幸运的获得了香港网球精英赛三日两夜自由行的套票。  相似文献   

7.
汪涛 《网球》2013,(8):104-105
在上海市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17层的办公室里,杨亦斌翻看着记者带来的《网球》2011年11月刊,两年前的上海大师赛期间,上海大师赛赛事联合总监杨亦斌和吕华勇在劳力士的现场接受了《网球》杂志的采访。"我们在2000年喜力公开赛的时候就开始合作了,那个时候我就接受过你们的采访,我还记得杂志曾经有一位叫吕博的记者。""吕博"其实这是《网球》前编辑部主任胡楠众多笔名中的一个。"那个时候的杂志是《网球生活》,算是  相似文献   

8.
摩卡:面孔     
摩卡 《网球》2011,(10):64-64
《网球》杂志于我而言,是一张张不断变换的面孔。2003年初夏的首次邂逅,它是滚滚红尘里费雷罗那张年轻而英俊的脸。其实,我很少买杂志的创刊号,一是缺少那种缘分,二是鲜有能够吸引我的。只有网球才是唯一紧紧揪住我目光的关键字。  相似文献   

9.
汪涛 《网球》2013,(7):86-87
1在上海业余网球界提到李耀,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上海网球123推广管理公司总经理,他10年前就介入网球行业,而与《网球》杂志的缘分同样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我跟欧阳旭《网球》杂志投资人之一)和吴昊是在2002年认识的,头一次见面我们就在张江打了一场网球,当时王越  相似文献   

10.
李志安 《网球天地》2009,(9):108-108
2002年一个偶然机会,在朋友订阅的《网球天地》杂志上,我认识了杨曾宝。《静寂的网球之音》讲述了杨曾宝作为一名聋人运动员在正常人参加的全国比赛中夺得冠军的故事。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郭跃年 《网球》2013,(8):101-101
2006年,《网球》杂志社准备在国内引入尼克·波利泰尼经典的视频教材,当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付饶在《网球》杂志做编辑,他找我和他一起做中文版的责任编辑,主要是负责翻译和校对。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国内最大的网球类期刊的编辑部,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总编吴昊。共11集的教程,任务量很大,编辑部的轻松气氛和各位朋友的幽默,让我从未觉得辛苦,而且受益匪浅。后来,杂志社安排当时在北京队任主教练的孟强华为我指导反手,同样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在《网球》杂志创刊的决策中,我深知网球在国外是一个很受尊重,也很普及的运动,中国的体育在走向改革开放的途中,它必然和网球运动有全方位的遭遇,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讲,在中国办一份网球杂志,对推动中国网球的职业进程,特别是对推动大众的普及,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10,(6):22-22
美国《网球》杂志的波多先生说,红土场上有纳达尔是一大幸事,我想不仅是红土,应当是网球运动有他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4.
《网球》2013,(7):62-63
2003年7月,《网球》杂志创刊,并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美国《TENNIS》进行版权合作,当年的法网男单冠军费雷罗成为《网球》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人物。很快,《网球》杂志就成为中国影响力最  相似文献   

15.
谢明 《网球》2011,(10):62-62
我第一个走进的中央球场是朝阳公园的中央球场,因为它就在《网球》杂志以前办公地点的旁边,我一直认为它其实一点也不小,自有其威严之感。至少在《网球》杂志创刊的前几年里,我是从来羞涩于在里面打球的——但另外一件事情可以例外,那就是朝阳国际音乐节,我可以爬上看台的最高处看见草地上的摇滚。  相似文献   

16.
邱友益  叶蓓图 《网球》2013,(7):76-77
2006年"中国网球风云榜"颁奖典礼,让叶蓓第一次和网球产生了交集。叶蓓回忆道,当《网球》杂志邀请她做颁奖典礼主持人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自己此前没有任何的主持经验。但很快,叶蓓说服了自己,"我比较随性,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喜欢冒险和挑战。"当然,像"中国网球风云榜"这样中国网球的最  相似文献   

17.
《网球天地》是我闲暇时常翻阅的杂志,网站也办得不错。很多打网球的朋友都喜欢经常翻一翻它,从中得到一些享受、快乐和提高。对我来说,《网球天地》经常还能给我带来一些调剂和轻松。常有一种时候,工作时间过长,或是磋商谈判很累之后,其他什么也不想看,翻~翻《网球天地》,回味球星  相似文献   

18.
金路  姜弯弯摄影 《网球》2010,(11):120-122
郑雅心在前两年经常为《网球》杂志做示范教练,不但球打得好,人也漂亮。但是这段时间感觉好久都没有看到她,也没有听到任何她的消息,难道销声匿迹了?几天前,看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接起来正是郑雅心,说好久没和网球圈的朋友联系了,哪天有空一起吃饭聚聚。于是就有了这次访谈。  相似文献   

19.
来信选登     
张峰 《网球》2008,(6):3-3
首先恭贺《网球》杂志创刊5周年!接到贵刊编辑的电话我很意外,同时也非常高兴,立刻把书架上的《网球》杂志又重新整理了一下。这些杂志一直伴随我们度过了五年的时间,虽然有一部分在搬家的时候不小心弄丢了,但留下来的30几本,却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  相似文献   

20.
行云 《网球天地》2011,(11):51-51
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上,《网球天地》杂志为回馈订阅用户,现场赠送了LOOKSEE(鹭珂鸶)专业运动内衣,这些具有超强易干性.透气性和运动保护性能的产品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