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心语     
明天会更好 2005年是《网球天地》创刊10周年,这一期是《网 球天地》出版的100期,实乃双喜临们,可喜可贺。 回溯往事,《网球天地》的历史不止10年,期数也不 止100期。它的前身是《羽毛球·网球》杂志,创刊于1990 年四季度。那一两年,正是整顿国内期刊的时候,许多刊物停转。而《羽 毛球·网球》得以面世,得力于中央领导慧眼独具,情钟网球。一份杂志 兼容羽毛球,网球两个项目,限于篇幅,每期有许多优秀图文被迫删减。尤 其是网球,国内外的活动频繁,资讯丰富,来稿踊跃,不得已只能忍痛割 爱,而读者对此也诘难日多,经过编辑部多方努力,终于在1995年将《羽 毛球·网球》杂志更名为《网  相似文献   

2.
薛小梨 《网球》2011,(2):142-143
作为一个骨灰级宅男,出行总是在自己的计划之外,比如这次《网球》杂志的有奖竞猜活动,我竟然幸运的获得了香港网球精英赛三日两夜自由行的套票。  相似文献   

3.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网球天地》2011,(4):12-12
不止是天津网球的骄傲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在天津体育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但是在看到这期《网球天地》前,我对天津网球可谓一无所知。并不是因为我不喜好网球,事实上自从雅典神话后,我几乎逢电视转播一场不落,自己也坚持每周打两次以上的网球,天津网球的一众名将如孙鹏、彭帅、张帅等等,我一直对他们保持关注。但说真的,无论是天津体育系统、当地的媒体还是普通体育迷,  相似文献   

5.
童可欣 《网球》2013,(7):70-70
《网球》杂志创刊10周年,我也回国发展5周年了,一切仿佛昨天。光阴荏苒,日子忙碌,专门停下脚步想想我们正在以及终将逝去的青春,听上去是件很奢侈的事。然而,当我翻开09年给《网球》杂志写的文章《法网,完美之旅》时,点滴往事如同雨后的苔藓般迅速、悄然、不容置疑地生长,并浓密地覆盖在我的心上。这给了我们一个梳理过去的机会,让我们有所感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巴黎,对我而言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不仅仅因为这是我的蜜月旅行之地,更因为  相似文献   

6.
王黎  班健图 《网球天地》2011,(9):132-133
每当我看到《网球天地》杂志“休闲吧”栏目呼吁读者大胆讲出自己与网球的故事时,心里总是痒痒的。我打网球十几年了,也想讲讲自己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银行工作,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几十年来写惯金融数据分析报告的手猛然提笔写故事,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热爱网球的大学生,想通过《网球天地》广交天下球友。我的个人资料:印臻,男,18岁,5年球龄。我的心声:喜欢的球星就是我自己,我期待着同龄朋友  相似文献   

8.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9.
读来编往     
《网球天地》编辑同志们好: 两年前,我认识了《网球天地》。当时以休伊特美网夺冠为封面的《网球天地》在杂志堆里分外抢眼,我当即掏出不多的生活费占有了这本杂志。虽然接下来几天我的晚饭“惨不忍睹”,但我找到了精  相似文献   

10.
来信选登     
《网球》2007,(2)
犹豫中买下了1月份的《网球》,茫然地一页页翻过,一张张陌生的业余网球爱好者的面孔如过眼烟云在我眼前闪过。我知道12月的网坛偃旗息鼓,这对球迷来说无疑是一段非常黑暗,空虚的日子。难道这期《网球》真会让人失望?正当我为自己那  相似文献   

11.
肯尼士球迷论坛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认为《网球天地》是一本办得很出色的刊物。主要体现在专业与业余的“度”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专业球员或业余爱好者都能在《网球天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我希望贵刊实现月刊出版,以弥补时效性之不足。衷心希望《网球...  相似文献   

12.
汪涛 《网球》2013,(8):104-105
在上海市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17层的办公室里,杨亦斌翻看着记者带来的《网球》2011年11月刊,两年前的上海大师赛期间,上海大师赛赛事联合总监杨亦斌和吕华勇在劳力士的现场接受了《网球》杂志的采访。"我们在2000年喜力公开赛的时候就开始合作了,那个时候我就接受过你们的采访,我还记得杂志曾经有一位叫吕博的记者。""吕博"其实这是《网球》前编辑部主任胡楠众多笔名中的一个。"那个时候的杂志是《网球生活》,算是  相似文献   

13.
付饶 《网球》2011,(10):65-65
进《网球》杂志社是2005年的8月8号,对于这天我记得格外清楚,因为这天恰好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费天王的生日。那年他24,我也24,都是本命年,还同属鸡。不久又知晓,《网球》的带头大哥吴总编也属鸡,一想到这儿,自个儿的自信心就莫名其妙地往上蹿,感觉自己在杂志社的地位都提升不少,窃以为自己跟男子网坛一哥和《网球》一哥都是一伙儿的。如今回想起来,觉得挺傻,其实最多也就上海一道名菜:三黄鸡。  相似文献   

14.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3,(8):84-85
解说、打网球、睡觉,这是詹俊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十年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他的生活状况没有太大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工作地点的变迁,当年由广东电视台南下新加坡加盟担任ESPN卫视台,如今由新加坡北上北京成为"自由人"。詹俊说,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在北京,《网球》杂志都是自己解说工作的好帮手。编辑曾经准备赠送詹俊《网球》杂志,詹俊说,不用了,我自己买。《网球》:最早是怎样接触到《网球》  相似文献   

15.
赵晓恬文   《网球天地》2011,(10):134-135
我是一个新手,学打网球有两年的时间;妈妈是个老手,球龄十余年。我和妈妈都打网球,可我们打球的历史和风格截然不同。妈妈全凭对网球的执著和热爱自学成才,《网球天地》杂志就是她的老师。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游击队长”。经常看妈妈打球,我也多少领会了这个游击队长的打法。  相似文献   

16.
文俪原 《网球》2013,(7):79-79
《网球》杂志十年了,编辑们的约稿让我开始回忆,许多相关的片段从脑海的一角源源不断地在我眼前展现。2000年,央视体育频道组织拍摄30集网球教学片,我在其中做动作示范。随着光盘和视频的流传,全国各地有不少网球爱好者慢慢熟悉我的打球动作。2003年《网球》杂志创刊初期,我经常为杂志网球教学文章所需的配图做示范。再到后来,偶尔也会连图  相似文献   

17.
情人节派对     
回声  艾菲尔 《网球天地》2008,(3):129-129
两年前,男同学和真儿的爱情童话通过《网球天地》杂志传遍了业余网球圈;一年前的2月14日,他们相当低调地喜结连理;2008年情人节网球派对,他们说,这是一个圆梦、感恩和祝福的时刻——圆了自己1周年网球婚庆梦,谢谢《网球天地》杂志对他们的一路关心,祝福更多的网球夫妻和情侣,更为单身男女"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8.
邱友益  叶蓓图 《网球》2013,(7):76-77
2006年"中国网球风云榜"颁奖典礼,让叶蓓第一次和网球产生了交集。叶蓓回忆道,当《网球》杂志邀请她做颁奖典礼主持人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自己此前没有任何的主持经验。但很快,叶蓓说服了自己,"我比较随性,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喜欢冒险和挑战。"当然,像"中国网球风云榜"这样中国网球的最  相似文献   

19.
孙凤刚 《网球天地》2009,(10):14-14
编辑们好,我是一个武汉的球迷,非常喜欢《网球天地》杂志.从2005年开始.我几乎期期都买。最喜欢“球技宝典”栏目,并靠它极大地提升了技术水平。这一次在南京看全运会网球比赛,我感觉有几个省的进步很快,我想知道他们都在哪里训练?我国的网球训练基地现有哪些?这样我也可以去看看自己喜欢的明星。谢谢!  相似文献   

20.
一生有你     
我是成都某美术院校一名大二的男生,与网球已经结识了4年,对于从小在西部长大的我来说,感觉这好像是个奇迹。4年前,网球对我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当我拥有了一副拍子,第一次站在网球场上时,我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爱上它我说不出理由,我只知道,我也许本该为网球而生! 其实我也不是很爱运动,足球场、篮球场从来都是我的“禁区”,我不晓得为什么只专一网球。没有正规的训练,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但我就是能把书上的每一个“Check Point”领会得很透彻,做得很到位。为了省钱,我可以把需要打印的电脑作业改为自己手绘,但我绝不会为买一本《网球天地》而舍不得;我也可以拒绝周末同学、朋友的聚会,但绝不能不去打两三个小时的网球。一次次独自打墙或两人对打之后,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球技在一步步提高。尽管累得满头大汗,跑得满脚是土,晒得全身黝黑,但我就是要享受网球带给我的这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