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2013,(8):16
前世界第一马塞罗·里奥斯虽然没有在大满贯奖杯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却给世界网坛留下一项极具观赏性的绝技——单腿起跳双手反拍。在智利独狼之后,格罗斯让、萨芬、孟菲尔斯等球员,都将这项技术添加到自己的武器库中。与普通的双手反拍击球相比,单腿起跳双手反拍是一项具有较大难度的击球技术,对球员的力量和协调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是在来球的上升点进行击球,单腿起跳双手反拍能够击出更强的攻击性和更大的角度。单腿起跳双手反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许多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都在使用双手反拍处理反手位的来球。但是,如果你就此自满,不去学习单手反拍技术,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无论是放小球、切削球、改变击球的节奏或是最基本的跑动中反手位防守型击球,都需要使用单手反拍技术。如果你迫不得已在较晚的击球时机击球,也会用到单手反拍(对于你来说,这样做在后退时击球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3.
网球双手反拍技术要点分析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手反拍击球是许多网球运动员特剐是女运动员所采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通过分析其特点,采取合理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使运动员正确掌握双手反拍击球的技术动作,为比赛中合理运用这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球星美籍华裔张德培,过去因为他的双手反拍击球缺乏力量而成绩一直上不去;现在他有力的底线双手反拍击球成了他克敌制胜的武器。图1—6是张德培在中后场一板有力的双手反抽球击至对方反拍区紧接着上网的技术动作,这一技术已成了他在硬地球场或快速球场上常用的进攻武器。 可见,双手反拍击球具有很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5.
网球单、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对比和实际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球单、双手反拍击球使用率比较高,但是究竟哪一种击球方式更好,却没有定论。作者试图通过对它们之间方方面面的分析比较,旨在引导从事网球运动时,针对各自的技术特长,而决定应采用哪一种反拍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6.
百科     
《网球》2013,(4):26-26
双手反拍 双手反拍握拍方式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澳洲网坛。约翰·布罗姆维奇(John Bromwich)和维维安-麦克格拉斯(Vivian McGrath)是最早采用双手反拍的职业球员,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先后获得澳网冠军。进入60年代,随着克里斯·埃弗特的横空出世(WTA历史上首位世界第一,共获得18个单打大满贯),双反在力量和稳定性上的优势逐渐凸现,越来越多的选手加入到双手反拍队伍中。到上世纪末,双反和单反齐头并进,双反技术日益成熟,里奥斯发明了单脚起跳的双手反拍,纳尔班迪安的双反动作如教科书般标准,此后,双反彻底超越单反,成为网坛主流反手握拍方式。在最新男女世界排名前十五中,采用双反握拍的男选手多达12位,而单反球员只有3位:费德勒、加斯奎特和阿尔玛格罗,而女子选手全部采取双手反拍方式。  相似文献   

7.
底线反手技术在网球技术中是十分重要的。网球反手击球有两种方式,一种单手反拍技术(以下简称单反),另一种双手反拍技术(以下简称双反)。大家对两种反拍技术都各持己见,到底哪种技术更为先进更为合理没有科学依据。以前双反技术多出现在女子网坛,但是现在双反技术在男子网坛也颇为盛行,本文以男子网球从单反、双反握拍到击球技术等方面,对两种击球方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指引网球初学者和爱好者结合自身的打法特点选择适合的反拍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8.
升级     
《网球》2013,(3):16
双手反拍挑高球要诀双手反拍挑高球是网球比赛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特别在职业女子比赛和业余比赛中,这项技术被广泛使用。在进行双手反拍挑高球时,有以下三个要诀。1)尽量保持和双手底线抽球相同的引拍动作,这样能够形成更大的隐蔽性,从而减少对方的反应时间,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主动优势。2)加入更多上旋,自下而上进行完整的挥拍。高而深的挑高球要求一个长而流畅的击球动  相似文献   

9.
《网球》2010,(9):108-110
当小孩子开始学习打网球时,会很自然的使用双手反拍击球,这个现象同样也可以在女性初学者中见到,它是一种本能反应,这样可以弥补单手反拍力量的不足。作为一个初学者,使用双手反拍击球会更为简单,因为它不需要像单手反拍击球那么高的警觉性。双手反拍非常灵活,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击球。  相似文献   

10.
G845.19 20015259网球单、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对比和实际运用=Make acomparison between single and double backhand stoke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刊,中,I]/史为临//四川体育科学.-2001(1).-33-35参5(SML)网球//单手//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防御性击球     
上一课,我教你们击打落地球的正确方法。但并不是每回你都能从容地打出落地球的。如果你的对手来球凶猛,打得你在底线左右奔跑,或者将你调动上网,你就不得不防守整个球场了。那样反拍双手握拍的球员就会感到有负担。在这里我要教给那些双手反拍球员打出单手反拍削球的最好方法。此外,我还会描述一种与常规不同的正手击球方法,这种方法在防守位置使用会极其有效。  相似文献   

12.
它是最可靠且攻击性十足的击球技术,值得你认真学习。通过仔细研究下面的六个步骤,让自己精通双手反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专家邮箱     
《网球》2012,(8):102-102
腰部转动 一直以来,都认为双手反拍需要充分使用转腰的力量来击球。我也是这样做的,打出的球效果还不错。但是最近去参加一个网球培训,那的外国教练说打双手反拍不能太多转动腰部。  相似文献   

14.
跳远起跳技术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王鹏 《中华武术》2006,(5):21-22
一、传统的跳动起跳技术理论传统跳远技术理论认为,起跳技术阶段是指起跳脚着地到离地的动作过程,即跳远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一般认为,人体产生腾起速度的动力是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获得的,也就是说,跳远起跳的动力是在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由起跳腿工作肌群完成退让与克制工作所获得的。这种把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作为跳远唯一起跳动力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全面的。他既  相似文献   

15.
百科     
《网球》2013,(6):16-16
胯下击球(betwwen-the-legs shot)胯下击球可分为面对球与背对球两种方式。面对球胯下击球常见于球员想突然改变击球节奏,或者球员身体躲闪不及时等情形。背对球胯下击球往往出现在球员来到网前后被对方挑后场,回追后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转身引拍,只能背对着球进行回球。历史上,维拉斯是胯下击球的始创者,法国球星诺阿将这项非常规  相似文献   

16.
头顶球的击球位置高,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主动的重要手段。它快速简练,适用于进攻和防守,是一项重要的足球技术。练习1. 做各种头顶球的模仿练习。要求:严格按照头顶球动作方法。目的:体会动作全过程,形成动作表象。练习2. 自己双手举球固定在头前,用规定部位去触击球。要求:颈部紧张,短促有力。目的:体会触球部位,养成顶球过程中注视来球的习惯。练习3. 两人一组,一人分腿双手举球至另一人面前比头略高,另一人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放于举球人两脚间做原地顶球练习。要求:后蹬和摆体动作连贯。目的:体会额触球时机及顶球力量。练习4. 利用吊球进行…  相似文献   

17.
1在这幅图片中,如果要判断鲍勃·布莱恩为什么要离网这么近,我猜他一定是在网前偷袭对手。无论是何种情况,这记双手反拍起跳高位截击的关键要素,是布莱恩提前看出这是一记既高又短的来球。就如同一记常规的反手截击球那样,他的重心在左脚上,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8.
金路  陈功 《网球》2011,(10):102-107
在上期杂志中,丁教练帮助大家改正了正手击球中的错误动作。本期,他继续为我们指出初学者在打反手(单手反拍、双手反拍、单手反拍削球)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上期杂志中,丁教练帮助大家改正了正手击球中的错误动作。本期,他继续为我们指出初学者在打反手(单手反拍、双手反拍、单手反拍削球)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北京市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结论:正面上手传球教学的重点是手型、击球点、心理,难点是用力方法、迎球动作、手型;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重点是触球部位、准备姿势、击球点,难点是预判和准备姿势;正面上手发球的教学重点是挥臂击球、手型、抛球引臂,挥臂击球也是教学难点;下手发球的教学重点是挥臂击球、全身协调发力、心理,全身协调发力也是教学难点;四号位扣一般球的教学重点是空中击球和助跑,空中击球也是教学难点;单人拦网的教学重点是准备姿势和起跳,起跳也是教学难点。建议多加练习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示范时要准确地突出动作重点和难点,正确处理技术重点、难点与完整技术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浅谈网球运动中底线反拍单手击球技术动作的解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几乎清一色的底线反拍双手击球现象,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了单手击球技术的优缺点和参与完成技术动作所需的肌肉群,并列举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要让教练员们在今后的网球教学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特长去选择底线反拍单手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