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留学生》2006,(1)
我是一个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处在一个很让人羡慕的读书或者生活环境下。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呢?静下心来的时候,我就会认真地想想这个问题。十个人中有九个会说是为了开阔眼界,拓展视野。当初我也这么想的。在确定留学国家的时候,我是多么的自信,多么地认为自己很了解西方。但是出国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对国外的了解是那么地有限。在这里,我对澳大利亚的认识是全新的,直观的。这里环境舒适,绿化遍地,办事效率高,人际关系简单,绝无旁门左道,公共设施齐全,硬件设施一流。在这里,最初语言上的迟钝,经济上的拮据,社会地位的降低,想家的心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7,(12C):44-44
出国读高中,如今成为一些家长送孩子读大学的“捷径”。日前在浦东举行的一场国外宿制高中大型招生会上,前来咨询的大多数高中生家长认为,送孩子出国读高中,  相似文献   

3.
7月7日,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因为那一天,我送女儿去高考。把女儿培养为大学生,是我最大的心愿。18年前,当女儿呱呱坠地时,我就立志要撑起这小家伙的脊梁,让她抬起头,挺起胸,堂堂正正地跨入大学的门槛,圆我一个未圆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4.
谭卓 《老年教育》2007,(6):43-43
我退休不久,便被女儿接到她工作的城市生活。初来乍到,人地生疏,一下子从忙碌归于平静,心情十分落寞。知母莫如女,细心的女儿把一份广西贵港老年大学的招生简章递到我手中,热切地说:“妈妈,您去上老年大学吧!”  相似文献   

5.
女儿今年6岁了,她一直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城市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刚刚6岁,她已成了一个标准的城市人。她冷漠地看待家庭以外的世界,从不串门,也不结交朋友,只是一个入忙碌在一大堆儿童玩具中。  相似文献   

6.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将来能上个理想的好大学,出国读高中也是考虑中的方案之一。社会上对低龄化留学现象讨论比较多,各种观点都有,影响着一些家长的想法。这是一个值得和各位家长、同学认真探讨的话题。优秀的学生应该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7.
陈国辉 《小读者》2010,(1):23-23
1998年.我在一次全国竞赛里认识了一个读初二的孩子.曾经一起坐火车聊了一个晚上。后来就失去了联系,直到有一天才知道.她高二时去了英国.独自面对生活的一切。后来发邮件联系了很久.现在的她是华威大学精算方向大四的学生,已经在伦敦找到不错的金融类工作,梦想接近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正在书房里看书,女儿缘缘手里拿着一份试卷,怯生生地走了进来,说:“爸爸,这是我的数学试卷,老师让家长帮助我一起订正。”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女儿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小作文,是写她心爱的蚕宝宝的。这篇短小、朴素却又生动可爱的作文让我吃惊不浅,其中有一句描写:“蚕宝宝像一列白色的小火车,爬呀爬呀……”更让我爱不释手。当然我的喜悦也许夹杂着感情的因素,所以额外补充一点:女儿的语文老师也对这篇小作文表示了激赏,在所有可爱的文字下画满了红圈圈,可见我不是王婆卖瓜。但我要说的是“白色小火车”渐渐从女儿的作文中开走了,而且难觅踪影,后来“拜读”她的文章,总是失望多于喜悦。发生了什么事吗?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是孩子懂得了作文的要求,懂得了作文的体例,懂得…  相似文献   

10.
黄艳梅 《少年月刊》2010,(12):31-31
今年我辞去了一家国企收入微薄的工作,专心致志地当起了SOHO一族。我在家里为网站制作三维动画,这是一个枯燥的活,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经常熬夜,费脑费眼。时间长了还腰酸背疼。即使这样辛苦,我总是对自己说:“每天早上一睁眼每月的房贷要还,水电、煤气、  相似文献   

11.
黄艳梅 《语文天地》2010,(11):106-106
今年我辞去了一家国企收入微薄的工作.专心致志地当起了SOHO一族。我在家里为网站制作三维动画.这是一个枯燥的活。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经常熬夜。费脑费眼,时间长了还腰酸背疼。即使这样辛苦.我总是对自己说:“每天早上一睁眼每月的房贷要还、水电煤气上网费要交、女儿的生活费要准备足。哪一样不需要钱?我没有理由懈怠。”  相似文献   

12.
黄玮 《今日教育》2006,(10):28-28
“为什么我是你的女儿”一个清脆而又充满疑问的童音在耳边响起,正埋头于理论书中的我抬头看见一个头戴圣诞帽、手拿闪光小魔杖、骑着扫帚的小女巫,那张纯净的脸上神情严肃,写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仿佛一个个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3.
听过一个电台读书节目,谈的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节目中,有位母亲说,不应该让孩子读《海的女儿》,至少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读,因为人鱼公主太悲惨了.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所谓高尚、牺牲精神,会让现实中的女孩子无法保护自己——这不公平. 那位母亲当然有权决定孩子读什么书,就像她有权决定孩子穿什么样的裙子、带什么样的发卡一样....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和父亲的交谈中,了解到国内正在讨论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我是2007年12月底去澳大利亚读书的,此前是上海某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高二学生。到了澳大利亚,我明显感到两国教育的不同。当我在国内的同学正在为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而烦恼的时候,我在澳洲已享受到了“随意选课”的甜头。  相似文献   

15.
<正>县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困生、留守少年还是“小镇做题家”?其实这些标签都不能涵盖县中学生的特色,他们每一个都是立体生动的,青春正当时,充满无限可能。翻阅下面这些“学生档案卡”,你会发现,他们虽然面临着更多的困境,需要突破更多的障碍;但他们跟我们没什么不一样,也有滚烫的青春,也期待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中外基础教育到底孰强孰弱是一个争论不休、但很难有答案的话题。在这组文章中,我们选择了到国外访学的学者,从他们的眼中看国外的教育,看中外之间教育的不同;我们约请了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引起国人警觉和争论,并长期研究关注中日教育的孙云晓先生,展示他眼中的日本教育;我们还约请了正在读高中的孩子,请他们各自介绍一下自己的高中及高中教育。我们希望从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角度展示中外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不同点。我们以为中外基础教育很难说谁强谁弱,但它们的确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不同的展示,有助于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更利于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7.
6点就爬起来了,因为7点就得出发,从语言学校折腾到我即将度过两年生活的高中。语言学校在Sw anage,一个海滨小城镇,我觉得这是我到过的英国城市中最干净的一个,说实在的,真挺舍不得的,虽然我在这里只待了两个多月,但和host fam ily(寄宿家庭)的感情甚好,其实也算不上是host fam  相似文献   

18.
记者:你在澳洲读了多久的高中?信泓宇:我是2007年6月去澳洲读高中的,没有读语言学校就直接就读那里的高一下学期课程。去年10月(澳洲每年的10月-11月举行高考)参加高考。如此核算,我去那边一共读了两年半的高中。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学习》2014,(10):F0004-F0004
本书出自一个胸怀大志,求学海外的高中生。他用平实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留学伊始的重重问题以及留学美国的见闻、感受。精彩的课余生活、中美文化的差异、饮食的差异、可贵的美国精神……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本书不仅给即将出国的学生以借鉴和启迪,也给希望了解海外生活的学生以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顾岩 《中国教育》2005,(4):59-59
今年6月,我从美国拉巴南高中(Lebanon High School)毕业,回到了祖国。在美国读书的这一年,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充分感受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读书之余,我每天坚持用英文写日记。回国后,我把其中几篇译成了中文,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这难忘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