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玉娟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3,(Z1):155-156
辅导员的职业伦理是对辅导员群体的总体价值要求及职业角色定位,有别于对个体要求的职业道德。伴随着职业的历史沿革,辅导员职业伦理的构建已经成为其专业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12)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导师、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者、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思想引领者。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伦理水平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水平展开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坚定人生信仰,加强辅导员职业建设;夯实自身素质,提升辅导员学习力;找准自我定位,提升辅导员发展信心;坚持自我反思,激发辅导员职业潜能;完善自我管理,增强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受到特别的关注。目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大类:技术问题和价值与伦理问题。技术问题相对客观、明确、易于把握,学者们在辅导员职业的准入、选拔、培训、评价、激励机制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专业化路径建设的各项措施;而价值与伦理问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模糊且难以把握,很少有学者对辅导员这个特殊群体的职业伦理进行研究,建立与高校辅导员相应的职业伦理。这不仅是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要求,而且是高校辅导员实践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是辅导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伦理准则。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一般伦理定向,必须体现一般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伦理的原则一致;二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特殊伦理定向,仅仅适用于辅导员这一特殊的高校教师角色,是辅导员职业活动中应该特别遵循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然而,不少高校过于强调辅导员的管理作用,而忽视其教育作用。高校各级管理者应为辅导员减负,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社会认同感和价值感,鼓励辅导员向专家学者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关怀伦理建构在女性视角的基础上,其内容多为肯定女性的独特道德体验,强调关怀、情感和关系。从关怀伦理视角出发,分析高校女性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在此基础上就高校女性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出有效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的复合型角色定位中,其核心定位是以指导、帮助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学校社会工作者.辅导员工作伦理应当以指导、帮助学生生存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原则,并在专业价值观念、具体工作情境中的工作能力和道德智慧等方面加强专业伦理修养. 相似文献
9.
湛风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有利于保障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针对目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应从辅导员主动加强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高校健全和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机制等方面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图书馆日益趋强的教育环境,反思馆员职业认同的危机、倦怠及道德错位现象,推崇馆员职业伦理,旨在提升图书馆人集体形象,凸显当前高校图书馆"育才"的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