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民族文化心态走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35-40
章试图从化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社会化心态的测量、分析,真实地反映出新疆维吾尔族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心理、态度和观念,同时从社会化的深层探寻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动力,以及化交流融合发展的规律、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精神: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袤肥沃的土地上,培育出了人们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对其文化心态机制的形成,与游牧文化对比中所体现的优越性及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拟以对此进行浅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秦东地区,由于黄渭洛河口交汇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传统农业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环境,形成了秦东特有的农业文化心态,表现为子民臣属的政治心态及依附性政治人格,安土重迁、保守务实的政治心理,对权力崇拜与惧怕并存的二元政治行为模式.政治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秦东地区公民农业文化心态及转化对于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景光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0(1):18-20
青州5000年的发展史,特别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成为促进青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青州文化作为历史的存在,已经深深地沉淀在青州人民的血液灵魂、心理结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之中。其中的精华,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单剑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6):18-21
非公有制经济是渭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渭南非公有制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受到外部环境不宽松、自身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为此,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建设等,以实现渭南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祖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2)
文章认为渭南教育改革和发展思路应在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国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以提高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梯级推进为策略,促进渭南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燕赵大地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燕赵文化及其人文精神。时至今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仍深受其影响。文化及人文精神必然有其历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燕赵文化发挥作用的利弊梳理,使河北民众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挥其积极作用,剔除其消极因素,在利弊博弈中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文化产业与现代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一种基于现代工业基础上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当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现代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译界主要有两种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译者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要受译者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社会背景、政治因素、译者的文化心态以及译语与原语语言差异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仅探讨译者的文化心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媛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2(1):45-48
对湖南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的结果表明: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湖南高等教育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今后应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并着重于内部调整。这可能是符合省情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晓燕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53-55
中国传统化的务实精神;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持续性与延续力;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循环论所显示的凝重性;以中庸之道为高级哲理;集权政治与民本思想依存冲突等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贯穿于中国传统化发展的始终,对中国传统化特征的形成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高‘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在有关的历史材料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民族分裂的本质,以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稳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伊宁民族关系和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彭澎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35-43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它的剧烈变动最终都体现和反射到农村政治机制和农民政治生活之中。日趋活跃的市场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主体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结构的分层化,利益成为人们关注、追求和维护的重点,而正是对利益的愈加认清和重视,就愈加需要对利益的表达渠道和机制进行调整和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农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政治制度和农民政治观念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孙海燕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74-76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也是最深层次的动力。山东经济发展与齐鲁文化之间同样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晨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128-130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安全,提高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民工自身的需要,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谷晓娟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9(5):19-24,38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富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先进性特征。其文化特性中寓含《易经》哲学运行机理的文化内核,良好的文化生态特质对广东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忠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4-7,11
襄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宜人新襄樊。实现襄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重点打造"六大基地",构建"三大中心",实施"六大工程"。 相似文献